
网友对中国的修养(修订本)的评论
陕西师范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曹胜高老师是一位极具涵养的学者,讲学风格活泼自然,通俗易懂,深受人们欢迎。他的课历来都是“人满为患”。《中国的修养》(修订版)也是以他讲课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依旧延续了他的讲课风格,将精神博大的国学知识与大学生,甚至是每个人的生活联系到了一起,寓教于乐,很是受用。
《中国的修养》开篇就是北京大学哲学系东方哲学教研室主任楼宇烈先生作的序,其中如是说:“这本书正是按照古代对士大夫的培养来审视古代中国精英的培养之路。”对于内容的概括精炼而透彻,贴切而真实。
我们现在的人比较缺乏感恩之心,以自我为中心,从来没有想过我的生存、我的成长、我的成就是离不开他人的。没有天地我们能活得了吗?在中国人的理念中,天地是一切生命的来源,所以天地是万物的父母。
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很多解释应该是古为今用的,所以对传统文化的选择的主动权还是在我们自己手上,能不能很好地发扬传统文化的优秀方面,这个责任也在我们自己。有时候出现了一些问题或者一些不好的现象,有人就说是我们的传统文化造成的,这是推卸责任。今天的事情要我们自己担当起来,对传统文化运用得好坏也是我们今人的问题,而不是文化本身的问题。
就整个中国传统教育来讲,我们可以看到都是围绕着怎样做人来进行的,即中国传统教育的宗旨和目的就是教人怎么做人,也就是为人之道。我们讲教育乃立国、强国之本"rest":",何者又为教育之本呢?为人之道就是教育之本。我们现在的教育停留在知识、技能的传授上,这就失去了教育的意义,或者说失去了中国传统教育的意义。我们都知道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为学之方是教育之要。所谓为学之方,就是教给他怎样发现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这比教一些现成的知识重要得多、根本得多<br />关注自我修养,更需要践行自我修养,从自己的生活中开始,要励志、正心、修身、怀德、向学、立业,作者告诉我们,在当下社会中,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达至修身养德;从古代贤士名人的修养心得中思考我们应该怎么去做才能够养成浩然正气,修养成一位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
中华民族的独特品质是由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所养成,就个体生命而言,这种品质表现为自身的修养。个人修养对人一生的成就具有深层的决定性意义,影响着个人生命的宽度和厚度。本书立足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系统论说了中国人应具备什么样的修养,确实值得收藏和阅读。
这是最深厚的励志书、最精彩的成功学。书中讲了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首先要让自己成成长为一个可以成功的人,这不能靠技巧,而要靠修养。
启发人提升修养,提高个人修为,既是家庭、社会相处的关键,又是个人成功的门径。既有说理,又有事例,语言幽默风趣。
喜欢中国的修养(修订本)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