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非凡的深刻和明晰,希恩包罗了过去百年问欧洲的重大思想和政治事件,从20世纪早期的和平主义和军事主义运动、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到柏林墙的倒塌、伊拉克问题的激烈辩论。他的叙述使人兴趣盎然,分析鞭辟入里,两者结合,展现出暴力的消弭如何令一块大陆转变、令新欧洲成为可能。
这本希恩的权威历史著作《暴力的衰落》纵览了欧洲动荡不安的20世纪,提供了一份亟需的背景文本,帮助我们理解这一身处其中的时代断层。
网友对暴力的衰落的评论
Where have all the soldiers gone? The transformation of modern Europe
James J Sheehan,2008
两次世界大战彻底提出人类生存的根本问题:理性的极限在哪里?JJS试图用乐观的方式回答这个问题,即:人类足够的理性可以消灭战争。即便在欧洲,这个模式似乎开始显现一些趋势,但是也没有完全成为近乎规律的东西,科索沃战争还是表现出足够的恶意,一种隐藏在杀戮之下深深的不安全感和纯粹的恶意,是奥斯曼帝国和WW II第三帝国种族清洗的小规模翻版,这种翻版提出的问题是:即便在欧洲最为开化的族群,理性的避免战争是否可行?或者回到中世纪战法,花里胡哨的战争下仅仅阵亡数人。战争,作为一种部落沟通模式和所谓的生存空间的挣扎模式,在全球村大环境下还有存在的必要么?
但JJS的确合理的提出了一条基线,按照知识分享,资源分享,自由贸易的几个前提下,人类完全可以相互和平共处,虽然中世纪的垃圾依然影响人类的行为:以宗教分割、种族定义为基准的过时概念依旧影响人类的生活,尤其是以暴力把持所谓地区政府的人用恐怖宣传来控制无知识的人,最终只是在低层面无效循环,和非洲胡图-图西族相互作用一样。知识的作用在于开阔领导者的视野,领导者必须是掌握知识的人,而不再是无趣的教义要旨派祭司。JJS将一种无战争的可能性"rest":"梳理出来,虽然这种可能性看着在社会中依然渺茫,尤其是这两年法国、德国在难民潮背景下连续遭到攻击的新局面下,理性能保持多久呢?<br />所以说中世纪并非一无是处,他们那个年代没有总体战,平民的伤亡是很少的<br />正好和Simon Sebag Montefiore的Jerusalem:the Biography一起看的,感触良多。。。"
准确的说,这本书叫做西方世界暴力的衰落更为贴切!
与暴力的衰落相对应的是白左的兴起。悲哉西方文明几千年,将要毁于白左之手
喜欢暴力的衰落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