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版《三国》全对比 新版前十集观念新
十集看下来,要说的话有很多,但我最想做的是对新旧两版的对比。首先名字就不一样,老版是《三国演义》(新版 旧版),编导必恭必敬地采用了小说的框架、细节和对白,把主要心思花在小说到电视剧的媒介转化上,虽然也删除了某些过于不合时宜的古代价值观(比如“妻子如衣服”),但总体上是罗贯中的忠实信徒;新版则是《三国》,虽然只是少了两个字,意趣却已大为不同。《三国》对《三国演义》不再萧规曹随,而是在思想内涵、人物性格、剧情走向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细化、补叙和重构。
看央视的老版四大名著,你会感觉到编导那种如履薄冰的心态,既想有所创见,又怕偏离了主航道,既想古为今用,又怕招来滚滚骂名,而从新版《三国》呈现的文本来看,主创人员没有这样的心理阴影,他们以一种相对自由的心态描摹了心目中的英雄和传奇。我觉得,既然拍的是新版,就应该有敢于破局的健康心态,否则重拍就成了一单把经典再卖一遍的生意,失去了认知和审美上的意义。
当然,作为内地的文艺工作者,面对《三国演义》这座巍巍的大山,谁都不可能是一种生杀予夺任我的姿态。徐克在改编《笑傲江湖》时,刘镇伟在结构《大话西游》时,心里流荡着一种自由颠覆的快感,但朱苏进和高希希是知道进退的,他们的创作主旨是:对原著只整容不变性。这一点,在前十集中“曹操杀吕伯奢”“吕布戏貂蝉”等章节中尤其明显。
在所有发生了变动的元素中,人物形象、气质的变化是最直观的。老版《三国演义》流传至今,观众可能已经淡忘了斗智斗勇的情节,但那一张张个性十足的面庞却永远留在了记忆中。诚如当年毛阿敏唱的:“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那么,新《三国》群英发生了哪些智商情商、心灵面貌上的变化呢?

 
曹操
(1)关于曹操
毫无疑问,曹操是新版《三国》前三十集的绝对主角,这一部分甚至可以直接命名为《曹操传》。老版中鲍国安扮演的曹操也是最抢眼的人物,但他也没有得到编导们如此的偏爱、情节上如此的倚重。老版第一集是《桃园三结义》,刘关张当仁不让地率先亮相。一个浑厚的男声解说上来就说“古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画面上群臣上朝,东汉王朝气数将尽。镜头一转,黄巾起义,烽烟四起,刘关张在乱世中相识相知。他们在桃花下结拜,刘欢演唱的《这一拜》飘然而起,这是全剧中最抒情的一首歌。老版用详细的笔墨交代了大将军何进和“十常侍”太监集团殊死相争,两败俱伤,西凉刺史董卓进京另立新皇,又用赤兔马收降吕布,坐大为第一权臣。
新版将这些尽数删除,就连黄巾起义的大事件也轻松绕过,直接进入了董卓专政时期。新版从董卓的一声咳嗽开始,老贼在殿上欺天子、压群臣。然后就是散朝后曹操和一个先朝老臣的对话。老臣对的董卓十分不满,却不敢高声言谈,而曹操言笑无忌,大呼“国贼董卓”。这是新加的段子,曹阿瞒的不同凡流登时浮现。随后司徒王允在寿筵上发表了慷慨悲壮的讨贼演说,群臣饮泣,曹操又一次发出了与众不同的声音:你们朝哭到夜,夜哭到明,能把董卓哭死吗?群臣围攻曹操,他口出狂言:我要立断董贼之头。这一节,新旧两版是大体相似的,只不过老版中,“孟德献刀”的段子要到第四集才出现,新版却让他第一集就提刀上阵了。
曹操杀董不成,反被追杀,在陈留县被陈宫捕获。陈宫慕其有大志,弃官随行。然后就该吕伯奢一家倒霉了,曹操杀人后说出那句人生箴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老版中是夜半杀人,新版里是白日行凶,总之曹操在这一段中凶相毕露,化身魔鬼。老版中,曹操不知悔改,陈宫弃他而去,新版却在此大做文章,让曹操身着白衣祭祀吕伯奢,表白说:“伯父,不是阿瞒害了你,是这个乱世害了你,我一定替你报仇!”这种安排明显体现了新版的特点:原著用笔俭省,往往只是交代事发经过,并不去细究人物做事的心理依据,而新剧则要让观众知其然的同时知其所以然。通过这段独白,你会发现曹操有一套自己的人生哲学:他并不认为自己有多少主观过错,而是立身于这个吃人的乱世中,他不得不多疑,不得不对谁都防一手,不得不事情不明就痛下杀手。
然后,曹操就酣然睡去了,陈宫在暗夜中想杀他,犹豫多时不忍下手,独自离去。曹操醒来后,看着桌子上插的剑,甩出了几句话:“要杀便杀,何必犹豫?把自己搞得那么痛苦!”这番话足见曹操的性格和胆识:他虽然对误杀好人有所歉疚,但并不萦于怀;他虽然明知道陈宫有杀心,但还是睡得香甜。其实,“做大事的人”都得有这股狠劲儿,敢于对别人下手,也敢于拿自己赌博,“一将功成万骨枯”。
曹操回乡,散尽家资招募义军,又打出了“奉诏讨贼”的大旗。曹仁等人还在为“矫诏”的罪名而惶惶,曹操却早已认识到了,名不正则言不顺,假的有时候比真的更管用。至此,一个诡计多端的奸雄形象站立起来,一个心性洒脱的真小人嘴脸暴露无遗。一般人总是被规矩和陈法约束,而奸雄和枭雄从来都擅长冲破惯性思维。后来,曹操又把他假托天子之名写的诏书公然念给反董卓的十八路诸侯,要人家“接诏”。十八位军阀听完以后,有聪明人提出了疑虑,天子年幼,如何写得了这个诏书?曹操见把戏被识破,哈哈一笑,公然认可了矫诏的事实,又说:董卓视皇上为草芥,我们怎么就不能让他为我所用?新版中的曹操就是这么“二皮脸”:时而义正词严,时而无赖奸猾,两边都是真的,两边也都是假的,怎么合适怎么来,一个彻底的机会主义者和功利主义者。
这一招,他在官渡之战运用到了极致。两军对圆,即将生死对决,曹操突设一桌二椅,邀袁绍对坐请和。他使出了三道奸计:虚言求和、假献天子、宫女劳军,为的只是等日光的照射角度刚好对准了袁绍军队,曹军好发起进攻。他深情地回忆了少年时同袁绍一起在洛阳“白天架鹰走马,晚上寻欢作乐”的好时光,然后又拿“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好处诱惑袁绍,继而苦口婆心地请求给自己保留许都作为大本营。袁绍完全被牵着鼻子走,惊疑不定,大言恫吓。曹操拖够了时间,突然翻脸,仰天狂笑,挥军杀来,袁绍大败。这一段让我想起,电影《赤壁》中小乔只身过江给曹操敬茶,本欲发兵的曹操也是为此耽搁了一盏茶的工夫,结果输掉了整个战局。《三国》和《赤壁》都是在河北易水湖选的水景,又都有“一盏茶”和“回光阵”的段子,这就不知道是谁借鉴的谁了。
放眼整个中国适龄演员阵容,陈建斌是演曹操的不二人选,他在镜头里的气焰没人能压住。他所扮演的曹操身上有他以往几个角色的影子:《乔家大院》里乔致庸的大气、《光荣岁月》里苑志豪的鬼马、《结婚十年》里成长的可爱,当然还有经典曹操身上必备的奸诈。老版里鲍国安的表演更有庙堂的威严和文采风流,陈建斌的表演更有真性情和草莽气,他甚至让曹操带了些刘邦的无赖气。鲍国安和陈建斌同出自中央戏剧学院,如今又在同一家经纪公司,而“曹操”也是他们演艺生涯中最有分量的角色。

 
吕布与貂蝉
(2)吕布与貂蝉
在老版电视剧中,貂蝉要到第六集《连环计》才肯露面,而且明显借用了“貂蝉拜月”的民间故事。貂蝉本是王允的家奴,甚至也可以说是王允的女人,所以王允一见貂蝉在月下长吁短叹,就一声断喝:贱人,莫非你有了私情?貂蝉则深明大义地表示要为司徒大人分忧,万死不辞。王允心生一计,为了离间董卓和吕布父子临时认她为义女,使出连环计。
新版里的貂蝉第二集就露面了,而且原本就是忠良之后,王允的义女。王允被董卓责问,回家以后忧惧万分,准备拔刀自尽,貂蝉没有任何征兆地出现了,一番话打消了王允的疑虑。第三集,吕布进司徒府搜捕曹操。吕布和貂蝉不期然相遇,这次用音乐和镜头铺垫了一下,两个人同时如遇电击,埋下伏笔。第六集,吕布在乱军中救下貂蝉,两个人彻底对上眼。第七集的时候,他们双双进入琼瑶剧的节奏,好一番朗情妾意,如胶似漆。
老版中,吕布和貂蝉之间只有阴谋,没有爱情。吕布和董卓对貂蝉都是色欲,貂蝉对二人都是虚与周旋。新版中吕布和貂蝉是纯真的爱情,有吕布的台词为证:我愿意永远沉浸在小姐的芬芳中。就在这时候,可恶的王允脑袋被驴踢了,突然想出了连环计,一定要拆散这对鸳鸯。老版中,王允先后请吕布和董卓来家吃酒,一女二许,再经过貂蝉在凤仪亭的惺惺作态,董卓和吕布很快反目成仇。新版三翻四抖,董卓和吕布就貂蝉问题进行了几个回合的缠斗,董卓在吕布心目中的形象一步步坍塌,下了杀人的决心。编剧朱苏进曾经说过,他要让《三国演义》枝繁叶茂。这一段体现了这个意图,董卓在貂蝉和吕布之间那个纠结,貂蝉在爱情和大义之间那个挣扎,都是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
老版中,貂蝉完成使命后,众人把酒欢庆,她却打起行囊远走世外了。与此相伴的是一首婉转的离歌:“告别了龙争虎斗门,辜负了锦绣年华,错过了豆蔻青春,为报答司徒大义深恩,拼舍这如花似玉身,从此后不见儿的身影,也再不闻儿的声音,貂蝉已随清风去,化作了一片白云。”从中可见,编导虽然无意改变吕布和貂蝉的关系,但却对貂蝉的明理和牺牲进行了毫无保留的赞美。
新版中,吕布刺董后,貂蝉说:“我已被老贼玷污过,将军不会嫌弃我吧。”吕布痴情依旧,两人终结连理。估计在后头吕布兵败徐州后,两人还会有一段生离死别,让这段言情的戏码有个悲剧的收梢。在这里,貂蝉哪里是被玷污的美玉,她既没有真正失去爱情,又成功诛杀了国贼,基本上是道义和情感的完人。老版中的吕布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新版中的吕布是个痴情而单纯的勇夫,懵然无知掉进局中,到死也不明白貂蝉的深邃心思。
老版貂蝉的演员是陈红,新版是陈好,两人环肥燕瘦,先天条件不相上下。不过我以为,陈红没有貂蝉的风情,陈好的古装扮相远不及时装扮相。想想《粉红女郎》里的“万人迷”是何等迷人,就是《纸醉金迷》里的田佩芝也足见陈好的窈窕,貂蝉的宽袍大袖埋没了陈好的好身材。她刚出场时显得憔悴而家常,进了董卓的嵋坞后换上苹果绿的艳丽服装,跳起了有板有眼的汉舞,才有了倾国倾城的感觉。
老版里的吕布是张光北,他的身形和气质都堪胜任,只是缺少些无敌天下的豪气。后头演到吕布狼狈不堪时,呲牙咧嘴,灰头土脸,加上那身铠甲,像极了美猴王。新版里的何润东倒是符合新吕布“纯情男孩”的定位,他让《三国》头回有了偶像剧的味道。
老版中的董卓是残暴、专横和淫乱的符号,他的上位纯粹是汉室引狼入室的结果,老演员里坡的身量和霸气那是相当到位。新版里的董卓头脑复杂了不少,既会恐吓群臣,也会笼络人心,还知道拉大旗作虎皮,霸占貂蝉还打着献给天子的旗号,演员吕晓禾年轻时是战斗英雄“梁三喜”,岁数大了就成了“任我行”和“董卓”,坏得老到。只是不知道,他为什么一口一个“咱家”,这不是太监们的自称吗?

 
刘备、关羽、张飞
(3)刘关张
原著《三国演义》的基本倾向是“尊刘贬曹”,老版电视剧对此倾向进行了修正。对曹操的主观贬抑少了,但他毕竟干了太多的“坏事”,终究是天使和魔鬼的混合体。刘备阵营则始终是正义的栖息地,刘备实施仁政,关羽是忠义化身,张飞固然残暴,却最重手足之情。新版电视剧大大增加了曹操的分量,让他坏也坏得很有型,刘备一方代表忠义的定位虽然没变,戏码却少了很多,至少前十集中是这样。
“桃园结义”只有一个镜头,朱苏进的剧本里甚至都没写,估计是高希希在现场临时加拍的,在第一集里照了一面,然后就像“快闪族”一样不见了。张飞“怒鞭督邮”的故事也没了,刘关张参加平定黄巾起义的事迹也没了,虎牢关成了他们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的地方。老版里,三兄弟是公孙瓒的手下,跟着主公参加讨董。新版里,三兄弟不带一兵一将来投军,上来就被袁术轻慢。袁家兄弟四世三公,原本不把任何平民百姓放在眼里,刘关张出现没几分钟,就几次断喝“叉出去!”只有曹操识英雄,重英雄,对三兄弟和颜悦色。
“三英战吕布”早老版里拍得简单,走马灯般转了几圈,吕布就败北了。新版里这一段最少有十分钟,打出了电视剧马战的最高水平。马战是世界级的难题,别说电视剧,就是电影也必须借助电脑特效才能达到效果。老版《三国》的最大问题是“武戏文唱”,动作场面草率,新版在这方面改进颇力,马上步下,一波三折。整个过程也变成了:张飞一人打不过吕布,关二爷出手后,吕布被打落马下,眼看小命难保,刘玄德冲上来救下吕布,实践着自己以德服人的信条。
老版里的刘备(孙彦军)老是一副似笑非笑的面孔,可以说是慈祥,也可以说是虚伪,新版里的刘备(于和伟)一上来相当木讷,任周围洪水滔天,他只是不抬眼皮。只有在跟曹操坐而论道时,才精光四射,语调铿锵。想必,新刘备要的是“沉默寡言,言则必中”的酷劲儿?新老两版的关羽在外形上都能服众,当年的陆树铭是个新演员,表演技巧稚嫩些,只是一味在睁眼和闭眼之间找感觉,现在的于荣光是武生出身的动作演员,早就练成了收放自如的演技。老版的张飞(李靖飞)豹头环眼,符合原著的描写,声若洪钟,不用演已经是“猛张飞”。新版里的张飞看上去毛发浓密,其实细皮嫩肉,打扮也更像钟馗,而不是张三爷。更好玩的是,他是剧中的“金句王”,开口必有笑声。他一口咬定吕布是“三姓家奴”,并且在两军阵前亲自解释,反复言说,让这个名词深入人心。他在各家诸侯面前大发天真烂漫之言,让人不笑也难。
总的来说,新《三国》是一部有想法的电视剧,创新的成分很大,这些出自朱苏进和高希希脑子里的新点子,肯定会遇到熟悉和喜爱原著和老版的看客的争议。但争议完了以后,有料的作品终究会得到应有的评价。就个人感觉而言,它在剧情的改编和观念的重述上都下足了功夫,达到了高水准,而在台词和细节的设定上则不无“雷”人之处,但对不肯陷入琐碎的观众来说也没什么。这是一部长达九十五集的电视剧,慢慢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