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普通党员学习十七大精神心得体会(财经

发布时间: 2008-08-26 08:57:26 作者: kind887

普通党员学习十七大精神心得体会(财经科)

  十七大报告旗帜鲜明,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全面把握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科学描绘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前景,是我们党在新时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就如何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也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是认真研读党的十七大文件和相关辅导材料,并认真听受党组织安排的党课,深刻准确领会好党的十七大精神。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胡锦涛总书记面对国际国内局势变化的新考验和党的自身状况变化的新考验向全世界作出的重要宣示。作为一名普通党员,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政治理想和信念,事关政治方向,事关党的生死存亡。当前,我们坚持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最集中的体现,就是要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其次,要加强学习。通过学习,深入理解十七大的精神实质、思想内涵和基本要求,不断强化学以致用能力,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会议精神上来,更加自觉、主动地用会议精神指导工作实践。

  二是从自我做起,把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落实到干好本职工作上。一名党员的作用,对于党和人民的事业来说,作用却不可低估。我们每个党员都在一定的岗位上承担着任务,都与行业的改革与发展直接相关。如何按照十七大要求,使广大党员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落实到每个党员的具体任务就是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反映在现实工作中,就是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在工作上工作本领、工作水平、工作质量比别人更高一筹,工作作风比别人更加扎实一些。能立足本职岗位,从自我做起,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饱满的政治热情,自觉接受教育,经受锻炼,出色完成本职工作,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自己的贡献,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十七大宏伟蓝图的实现做出贡献。

  三是必须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反腐倡廉建设”这一新概念,使党的建设由原来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四大建设,发展成为现在的五大建设。由“反腐倡廉工作”到“反腐倡廉建设”,是反腐倡廉理论的重大创新,是对反腐倡廉要求的重大跃升,意义深远。它体现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工作方针,体现了“惩”与“防”的有机结合、“破”与“立”的有机统一。只有从“建设”的高度抓反腐倡廉工作,才能适应反腐败斗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特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只有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才能适应当前反腐倡廉形势的客观要求。我们要更加重视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形成全党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浓厚氛围。

  总之,党的十七大为党的建设和党的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每一名党员对宣传贯彻好十七大精神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在率先学好十七大文件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做好理论武装工作的新思路,坚持用科学的方法积极传播其精神,要把十七大精神切实转化为各级干部和群众不懈奋斗的坚定信念,转化为观察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转化为指导各项具体工作的行为准则,真正做到认识上有新提高,运用上有新收获,实践中有新成效。

  5.对改革开放的目的作出了新的更加全面的表述

  报告对改革开放的目的,用三个“就是要”进行了全面表述:“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三个“就是要”,分别阐述了改革开放对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民族振兴的意义,对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意义,对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意义。其中,把“保3COME文档频道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纳入改革开放的目的,是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推进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思想。

  6.用三个“永远铭记”概括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从奠基到开创、推进的基本脉络

  以往我们对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记述,一般都是以十一届三中全会即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为起点的。

  十七大报告用三个“永远铭记”概括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从奠基到开创、推进的基本脉络,不仅第一次把这一伟大事业向前延伸,纳入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贡献,纳入了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的宝贵经验对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奠基作用;同时又提纲挈领地概述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和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历史性贡献。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既尊重历史又面向未来,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风貌,深得党心、民心的认同和拥戴。

  7.用“三个最”概括新时期的特点、成就和标志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1992年10月召开的十四大最早提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十七大报告根据新的实践,用“三个最”概括新时期的特点、成就和标志:“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1978年至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67%,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3%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位,从2004年起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元提高到2006年的1175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提高到3587元;1978年全国财政收入只有1132.26亿元,2006年达到3.93万亿元。

  “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我们党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根据社会结构和党的任务的变化,重新定位党“两个先锋队”的性质;逐步形成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发展布局;从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等。

  8.用十个“结合起来”概括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

  善于总结经验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十六大总结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十条基本经验。十六届四中全会总结了我们党半个多世纪以来治国理政的六条主要经验。

  十七大报告用十个“结合起来”,总结了我们党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1)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2)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3)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4)把3COME文档频道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5)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6)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7)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8)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9)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10)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

  “十个结合”彰显了我们党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的伟大精神。一个结合一种认识,都是我们党根据时代特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地做出的伟大理论创新。

  9.第一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条伟大道路和五条具体道路”

  报告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其八,“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这些概括,涉及经济水平、改革进程、小康状况、发展格局等各个方面,立意高远,视野开阔,分析全面,认识深刻,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13.用“五化”来表述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

  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第一次使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概念。相对于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们对于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四个现代化”的理解,以及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四化”,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被称为“新四化”。

  十七大报告把“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四化”,扩展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五化”。报告在阐述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时指出: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这“五化”中,多了一个“信息化”,并且排在了“工业化”之后。“信息化”的增加,与报告里高度重视自主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相联系,充分表明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当今时代特征的清醒认识,对世界高科技发展趋势的高度重视和准确把握。

  14.用“四个必须”进一步阐释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报告在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后,进一步用“四个必须”阐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四个必须”是: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在论述发展这一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时,报告用“三个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来概括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发展”的丰富内涵。在这里,科学发展被赋予三重向度,兼顾经济、社会、外交,既相互统一,又各有侧重,显示出运用唯物辩证法处理发展问题的智慧。

  在论述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时,报告用“三个相协调”(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来阐述协调发展的意义和作用。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使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从原有的“三位一体”扩展为“四位一体”。 进一步阐述了社会和谐对科学发展的能动作用,强调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深刻揭示了两者的内在统一关系,对在实践中妥善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17.第一次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

  2004年2月19日,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3COME文档频道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2007年6月25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要求:“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弘扬法治精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第一次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读书人网 >心得体会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