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真正的奥运精神将超越金牌 奥运思想汇

发布时间: 2008-08-30 02:10:07 作者: 3come

  2008年8月10日,这一天将是中国军团金牌丰收日。跳水、柔道等项目都是冲金点。而中国男篮和美国梦八队争夺小组出线战,这场球所受到的关注度是空前的,保守估计也会有三亿人观看,据说,奥运会最难买的票是刘翔110米决赛和男篮的每一场比赛。对此,姚明希望外界不要给男篮太大压力、多一些理解。

  在这些赛事,相信每一个中国运动员都会全力以赴,但谁也难保最终取得胜利,获得金牌。此时,人们如何面对成败得失,将是一场难得的考验,而且这种心态的调节,也将伴随今后每一个比赛日。

  就像8月9日,北京奥运会开赛首日。赛前人们一直在争论谁能摘取中国在这届奥运会的首枚金牌,并且,舆论都寄望于杜丽打响中国夺金的首枪,呼声甚高。然而命运似乎在作弄这位山东姑娘,金牌与之擦肩而过,仅获得女子10米气步枪第五名。

  随后,一些网友即表现出极度不满,如果不是当日中国还有其他夺金点,尤其是紧接着陈燮霞在女子举重48公斤级比赛中,力压群芳,为中国代表团摘取北京奥运会首枚金牌,并打破女子举重48公斤级奥运会记录,估计杜丽难逃众口铄金的遭遇。

  当然,我们也看到多数人对杜丽表示遗憾的同时,给予了莫大的安慰和鼓励。据报道,当夺金热门选手杜丽与北京奥运会首金无缘的信息传出时,她的家乡山东省沂源县的群众取下了挂在门上的鞭炮,在遗憾过后纷纷表示,8月14日还有机会,家乡人民一直支持她!“不管结果如何,作为家乡人民我们一定支持杜丽到底!哪怕最终拿不到一枚金牌,杜丽仍然是我们沂源人心中最大的骄傲。”

  一个是冷眼相向,一个是热情如故,这两种不同的表情,其实都可以理解,也是人之常情,但笔者更看重的是后者。因为后者更契合于奥运精神。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奥林匹克运动之所以能穿越历史烽火,延绵数千年,牵动每一个热爱体育、热爱和平的人,其根本所在并非比赛本身,而是传递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换句话说,金牌和奖牌我们一样会投入巨大的好奇和热情去关注,但比赛的宗旨并不只在于此一争高下的结果,更重要的是享受比赛的精彩而跌宕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比赛背后显现出的精神和风采,更重要的是在奥运竞技场上,以及超越于比赛之外的空间和时间里,数十亿地球人不分种族、不分肤色、不分国别、不分强弱、不分贫富公平竞赛,相互交流,和谐共处,相互促进。就像这届奥运会的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就像这届奥运会主题歌唱道:“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

  而不论赛前和开赛后,作为东道国的中国奥委会和中国体育代表团,面对世界众多媒体的一再提问都低调地表示,从来没有预测过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具体奖牌指标。实际上,这应该不仅仅是东道国应有的谦虚谨慎,也是想降低国人的期望值和金牌预期,减轻中国运动员的压力,更是想淡化那些功名利禄,回归最为朴素的奥运精神。身为东道国,当然也是奥运大家庭的一员,从情感的本质来说,中国没有可能为了讨好宾客,主动放弃争金夺银的机会,但我们也不能以尽占主场优势,挥动民族主义之鞭,惟比赛而论英雄。

  其实,奥运的魅力,除了金牌的悬念,还有人性的光辉,还有全球化的交流。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个世界决不是金牌所能涵盖,这个梦想,决不是金牌所能包容。当人们都由衷地为赛场内外的每一次努力、拼搏和奉献加油时,成和败,得和失,已是过眼云烟,而友谊和感动,融合和交流,将超越历史,永远长驻人心。而这也意味着北京奥运会取得真正的成功——这金牌之外的金牌,属于中国,属于全世界。

读书人网 >思想汇报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