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遐想话题作文集锦(经典)
今天就是中秋节;再过几个小时就会出现月圆之景了,因为今天是好天气!也许是到了不惑之年吧,静静无事之时就会有很多联想。何况今天是中秋月圆之日呢。
我的母亲,您可好吗?昨天我刚刚给老人家打了电话,今天晚上还要再打一个问候她。年近七十了,一辈子把我们兄妹四个拉扯大了真的不容易。不仅仅是那个年代缺衣少食,吃饭度日艰难,更是因为老人经历的波折太多了。想起这些,我的心中就会阵阵疼痛、酸楚。今天是团圆的日子,儿子不能回去跟您团圆,希望您也要开心:虽然远一些,但是儿子的心永远的想着您。儿子会在月圆之夜,在葡萄架下默默的给您祈福的:希望您健康,舒心,快乐,长寿。
我的儿子,你可好吗?今天一早收到了你在网上发给我的问候,谢谢你,儿子。远在千里之外,这也是第三个中秋节了。最难忘的是前年的中秋节,那是你出去上学的第一个中秋节,我和你妈妈还有你的姥爷等在湖边赏月吃饭,独独就缺了你,我们用电话联系,你说在那里过中秋也不错的。天上皎洁的月光再明亮,也没有儿子的心明亮。今天又到中秋了,已经长大的儿子,你也慢慢学会了在孤独中生活的本领。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父母没有这样狠心的,把自己的孩子推出去,让他自己承受那无边的孤独和不仅的寂寞。但是,作为下一代也必须要走出去,学会承受孤独、寂寞甚至是挫折失败。在父母身边的孩子是长不大的,也是没有出息的。儿子,爸爸所要告诉你的就是,不管在那里我们都时刻关心着你,我们的血缘和情意不会因为时间、距离和阻碍而减少一点儿。远方的月与我这里的月是一样的园,因为我们都彼此关注着对方,不管阴晴圆缺,月亮的本体是永远是圆的,这正如我们的相互牵挂一样的。在这月圆明亮之夜,我希望儿子你能够找寻快乐,与你的同学一道在学业上艰难的跋涉,让在远方的父母放心。祝福儿子,健康,快乐,学有所成,不要失去本真,永远保持一种清纯,拥有一种自我。
我的妻子,你可好吗?昨天你在海里潜水,今天又要去漂流,可是风光悠然呀。海南的月亮也是这样圆吗?今年第一次年休假,你就出去旅游了。大江南北,塞外长城,南疆天涯,你算是都走到了。这也是很幸运的事情。明天也该到热带孙林去看看了吧。在中秋月圆之时你远在海角,能够像我一样的感受到天上明月的光辉吗?天上共明月,地上共夫妻,也算是一种缘分了吧。希望你安全旅游,快乐旅游,沐浴海风,欣赏美景。
我的亲人们,你们好吗?中秋节正是你们大忙的时节。我记得小时候过十五也就是吃一块月饼,根本不可能大张旗鼓的准备和享受。那时候的月饼虽然小,可真的好吃呀。红绿相间的丝儿,白晶晶的冰糖,略带一点糊味的馅儿,还有一碰就簌簌掉末儿月饼皮儿,真是好呀!现在你们能够围坐在一起喝酒赏月吗?就是再忙也要拿出一点时间来,忙中偷闲也好,苦中作乐也好,好好的回味一下生活的滋味。这样才能更加深刻的体会生活,为了更好的生活努力的。祝福你们,我的亲人们,弟弟妹妹,姑姑舅舅,健康快乐,永远顺心!
我的同事们,你们好吗?这几年我们在一起经历了很多,既有水深火热的煎熬,也有澎湃汹涌的激情,更有相濡以沫的经历。年年月圆不相似,岁岁事成总关情。今天月圆之时,你们都在哪里呀?阖家欢乐团圆的时刻真好呀。善良的同事们,要珍惜呀。皎洁的月光将会继续洒满我们纯洁的心灵的。我的同学们,你们好吗?二十几年的同窗了,想起来就是昨日呢。这几年我们联系多了,时常的碰到一块儿,物是人非,光阴荏苒,让人感叹不已,唏嘘再三。兄弟般的同窗们要把握好这美好的时刻呀:天上的明月作证,来生还做同窗!
经受灾难的人们,你们可好吗?大地震、车祸、台风、矿难以及其他灾难中的同胞们、世人们,在此我只有深深的祈祷,祝福你们,坚定信心,咬紧牙关,期待美好,永远有一份明亮的理想,一切都会慢慢变好的。明天的中秋将是明亮的美满的佳节!
在两个奥运会参赛、服务的人们,你们好吗?正是你们的努力和坚持给我们带来巨大的鼓舞和力量。谢谢你们!在此也深深的祝福你们,健康,快乐,发扬光大奥运精神,为了明天的更加美好,加油!
今夜,我们一家三口分居三地,一个月亮三口人,三人看见的月亮是一样的吗?我们想的的是一样的吗?怪不得古人有那么多吟咏歌颂明月的诗篇呢。它带给我们无尽的遐想,包含了无限的思念和情意,具有超越时空的魔力。阴晴圆缺,这是表象;千里共婵娟,这是本质。本质和现象之间的差距太大,以至于苏轼发出“此事古难全”的感叹。不仅古人办不到,今人怕是也难以办到的。但是,面对圆月,遥望祝福,表达心中的情感,这是能够办到的,所以苏轼在“古难全”之后由衷的表达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愿。明月皎皎,情意绵绵,天长地久,何必喟叹?!
(二)
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总盼着过节。
春节和中秋是家乡最受重视的两个节日。或许是因为那时候生活水平比较低,只有过节时家里才会改善一下生活;或许是一到过节就放假,总会搞一些娱乐活动,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场;或许两者兼而有之。总之,过节忙的是大人。但大人们忙归忙,每到过节也都有一种心情的放松。当然,最高兴的还是我们这些无忧无虑孩子。
春节的时候,虽然恰逢农闲,但总感觉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惟独中秋,给人一种特别的欣喜,一种心境的安歇,一种特别的想往。后来想起来,似乎是心绪不同使然。我喜欢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获的积蓄,又是收获的开端。说她是积蓄,是由于夏收才过不多时候。说她是开端,是因为秋天迈着她硕果累累的脚步迎面而来,融着人内心即将收获的欣喜。我想惟有经历过乡村生活体验的人,才会有这种情感、心境和内心深切的感受。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圆圆的月光之下, 圆圆的月饼,苹果熟了,鸭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们品尝着节日的美食,谈论收获的话题。一边赏月,一边思念身处异乡的亲人。实所谓:“每逢佳节备思亲”。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妈妈每年都要亲手给我们做月饼吃。妈妈做的月饼外观象大饼,很厚实,新鲜的面,新鲜的馅。不管是蒸出来的,还是烙出来的,上面都有用农家的大碗所刻画出来的月的图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馅,也很特别,主料是红塘,里面放些芝麻、清红丝,果仁、葡萄干什么的。新做出的月饼,蒸的,柔软可口,适合老年人;烙的,外焦里嫩,年轻人情有独钟。你看,新端上来的月饼,热气腾腾,一股清香味道儿扑面而来,真令人垂涎欲滴!多少年过去了,虽然现在市场上的月饼琳琅满目,各种瓜果一应俱全,但是我还是喜欢吃妈妈做的月饼。月饼的花纹虽然没有太多变化,但是花纹总是那么的清晰,那么均匀,那么好看。所以一赶上中秋过节回家,总要吃上两大块儿,觉得好香、好甜……。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因为从餐桌上我看到了祖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水平变迁。你看,农家餐桌上,除家禽肉类,传统的蔬菜等食品外,越来越多的餐桌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肉类、蔬菜、海鲜。“无酒不成筵席”,喜庆的日子,中国人总要饮一点酒。过去,多是二锅头等高度白酒,现在人头马、茅台等国宴酒也堂而煌之地上了百姓的餐桌。这些都预示着祖国经济的崛起,百姓日子的红火。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小康生活不再是蓝图上的规划,而是逐渐成为千家万户实实在在的生活写真。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给我带来新的感受,新的体验,新的收获。我愿意在这种意境中感受亲人的关爱,品味生活的哲理,体会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中秋节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圆、更明,更祈望我的亲人愈加健康、我的家乡愈加美丽、富饶;也从内心起期望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或许,这就是我中秋情结的真谛。
(三)
一夜寒风过,地上有些潮湿,山上的雪迫不及待想走下来却被松树们紧靠着互相取暖的身子挡住了。白云急匆匆地从处子一般蓝色的天空中走过没有半点停留的意思,草原的绿色忽明忽暗却流露出掩饰不住的疲惫。太阳湿漉漉地照在片片金黄的麦茬地上,点点露珠闪闪发光,黑色的公路被石人子缓缓走来的秋色陪伴着向远方延伸。此时巴里坤的小麦刚刚收割完毕,粮食部门的工作人员早已在各乡村忙着收购工作。看着一袋袋的粮食被装上车拉走,看着农民们满脸风尘而又面带笑容的脸上我想起了小时候跟着父亲拉着地排车去交公粮时的情景,年幼的我趴在粮食袋子上,父亲那套着袢绳又红又黑的肩膀在太阳底下闪闪发亮,知了在路旁拼命地喊着。一晃十多年过去了,年近五十的父亲有了自己的运输公司,再也不用拉地排车了,而他的儿子却再一次回到农村,来到这个边疆小镇,并且即将在这渡过他的第二个中秋节。
小时候过中秋节,感觉就是吃月饼走亲戚,而且月饼那么难吃就不能换个别的食品?小时候我特别腼腆,最怕串门走亲戚,但一到年节的时候,妈妈串门走亲戚总要带着我。这对我来说一件特别难受的一件事情。在别人家我几乎不敢抬头,别人问我话我也不吭气,只是低着头摆弄手指头,这个时候妈妈就会推我一下,插上一句:你三姥爷问你话呢!然后对我的无礼表示道歉:这孩子忒腼腆,不大说话。这时亲戚就会安慰到:“孩子忒小,大了就好了,不说话,心里啥都有。哎呀!你看恁小长的多俊,浓眉大眼嘞!要是个妮子就好了……”。所以那时的我不喜欢过中秋节。我老是问妈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节日让人们互相串门,这月饼你送给我,我送给你,送来送去啥意思?妈妈就会说:这就是个纪念,平常各忙各的,再没个年节,你不来,我不往的,亲戚也就不是亲戚了。现在我长大了,我用十几年的时间去克服我性格上的弱点。看来老人们说的是正确的:大了就好了!。长大就好了!长大了远离家乡才真正理解这些节日对人们是那么的重要。
说到中秋自然少不了月亮,现在月亮已经离我们很近了,因为我国的“嫦娥”马上就要奔月了。我初中时候写过一篇科幻小说,小说中我写到了嫦娥工程,没想到与现实如此巧合,而且我小时候的梦想这么早就成为了现实,比我设想的时间还要早两年。一想到这里我就为我小时候的幻想飘飘然起来,甚至有些得意忘形。长大了我依然有许多幻想,可我不敢说出来,怕有人说我有病。
当然中秋我不能忘了田田,因为她的生日就是中秋节。送她点什么呢?我想来想去做一张电子相册给她吧!于是折腾了几个晚上把我以前给她拍的照片进行重新加工再加上她最喜欢的音乐刻进了光盘里,价值人民币两块五。我想嫦娥不会做这样的礼物给后羿吧!嫦娥只有把她的思念和孤独都做进了月饼里自己吃,所以月饼才这么难吃。唉!你怎么就能一个人跑到这广寒宫里来呢?唉!同样是圆,不同的人做出来的结果不同啊!唉!中秋节吃块月饼吧!
(四) 月光下的遐想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到有人问,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辛弃疾
是夜,月色清凉如水,独坐窗前,深蓝色的天空被窗棂划成几块,颗颗繁星散落在那皎洁的上弦月周围,很美,美得让人无法呼吸。在月的周围,丝丝缕缕的云轻轻地飘着,好似嫦娥飘逸的秀发,舞动的丝带。
月,你可知千百年来,文人墨客衷情于你,千丝万缕的情思寄托于你,思念存想沉醉于你,你不禁勾起人们无限的遐思……古往今来,你一直是无数文人墨客常吟不衰的精品,是天涯游子肝肠寸断的寄托,是归心似箭人的思念和情感的知音。
孤寂时有“举杯邀明月”,忧郁时有“举臂呼明月”,思念时有“举头望明月”。不知不觉中,月盛载了太多的盛誉,含蓄,柔美,飘洒自如。李白呼月作“白玉盘”,苏轼比月为“婵娟”,月光似乎凝滞了人们心中所有的情丝。
的确,自古以来,花前月下吟月者甚多: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吟出了没落皇帝内心的孤寂;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道出了对手足亲情的挚爱;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抒发了游子对回乡的渴望;朱淑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则寄托了对天下眷侣的深情祝福……无数诗句在我心中涌起。
我凝望着月亮,此时,她是那样的凄美,高傲地俯视着人间的悲欢离合。
月光,依旧如水,地面披了一层银纱,窗棂镀了一层白金,神奇与美妙并存于脑间。透过深邃的夜空,好似看到广寒宫的冷气夺人,好似看到嫦娥的冰清玉洁,好似看到月桂树的伤痕累累,又好似看到苏东坡的深情凝望,好似看到周幽王在清幽的月光下,用泪拍击出最忧伤的旋律,最绝望的挽歌……
无论是深情缠绵的诉说,还是精灵古怪的问题,你都值得我细细口味,慢慢思索。
如水的深夜,独倚窗棂,在清凉如水的月光中,闭合双眸,静静的遐想……
----
寂寥的夜晚,天空中挂着一轮圆月。我漫步在宁静的公园湖畔,湖水倒映着月儿那皎洁的身姿,伴着那闪烁的光影,湖边柳枝欢快的跳跃着。虽是深秋的季节,凉风不时地从远处袭来,但那晶莹透彻的月光依旧在我的心中泛起了一丝暖暖的涟漪……。
月光如水——她让我感悟着生活,感觉着快乐。每当夜晚降临的时候,我都会亲眼的看一看是否有月亮在天空中悬挂,是否可以看到那如水的月光。她就像明镜一样使我从中体会着各种生活的影像,有美好,也有酸楚和苦涩,然而,更多的是让我感到生活的快乐。因为如水的月光像涓涓小溪一般流淌在我跳动的心房,烦恼似乎顷刻间烟硝云散,心在瞬间清澈见底般的亮堂起来。
月光如画——她美丽,她娇媚。在那如画的月光中我看到了山川,看到了大海,看到了嫦娥那婀娜的身姿,更看到了月下老人那慈祥的笑脸。山川蜿蜒起伏,大海波涛汹涌,嫦娥美丽动人,月下老人善良忠厚。我在月光的美丽画卷中荡漾着,享受着。
月光如诗——美丽的月光从遥远的天际来到人间,将她那古老的传说张扬着。那岂止是月下老人娓娓道来的动人故事,又何尝不是嫦娥奔月划过太空而书写的一首幽美诗章呢。
月光如歌——银色亮丽,犹如一束光纤编织而成的长长的带子,更是串串音符镶嵌在苍穹的宇宙之中,伴着江河湖海的滔滔吼声,唱响了一首古老和现实相结合的,从猿到人的旷世不朽的歌。那是不同肤色,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用生命谱写的伟大颂歌,她经久不息的在茫茫的夜空中回荡着。
月光如水,月光如画,月光如诗,月光如歌。我爱月光如水般的晶莹,我爱月光如画般的美丽,我更爱月光如诗如歌般的隽永。
啊!月光——你在我的眼里,更在我那跳动的心房中
(五)
月影已经渐渐圆了,花香携着皎洁的月光埋在了记忆的包囊里。我想携着花的香囊,游荡在寂静的夜里,把那醉人的香,飘洒在空气里,让那些人儿,能够一起陶醉……
今晚的夜空很美,无垠的墨蓝,铺垫着夜的背景。那星星也跳起了舞,唱起了歌,为月的满而挥洒自己的光芒。当然,主角还是那满月了,说它满,其实也并不满,总有那几丝的残缺,几丝的遗憾。
我闲散漫步于月下的温柔,让月光润泽着我的身躯。
我想起了曾经在月下的聚会,曾经在月下的诗情洒下的篇章。我不觉莞尔一笑,笑这诗意的生活,诗意的画面。
记得初一年,我们还是一群稚气的少年,在青春的旋涡里流荡。儿童节的时候,宿舍的水气球大战,顿时把每间宿舍 “洗刷刷”了一遍。我们陶醉在童真,童乐里,消磨了一切的烦恼,跟着节日一起狂欢。而初二年的儿童节,本不属于我们,可是,我们还是奈不住兴致,召集了几位女将,一起玩起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虽然那天阴雨,地板很滑,可是快乐早已消磨了一切滑倒的疼痛。
月亮躲进了云里,月光穿破云隙向四周射去,把池水染得绚丽。水中有记忆的倒影,和那岁月的痕迹。我用手指在水上写下了个“乐”字,一笔一划,很快地便和水融合在了一起,其实也是,乐就是那么容易融入我们的。
我继续用闲散的心,漫步在诗意的夜里。
我忆起了曾经6楼的那个阳台。有多少人,在那里,跟着月光一起闲谈,一起述说自己的失意。三两成群,他们在那里倾诉着青春的苦恼,流下了苦痛的泪水。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总有人会在那里沉寂,享受着夜的静,夜的美,和自己那纷乱的思绪,也总有人,会上前去同她一道享受,消除着她的烦恼。
我总会静静的注视着,享受着如此温情的画面。
而今,许多人都各奔东西了。
有的因为发挥不好,只能和梦想擦肩而过,有的因为无心读书,也到了外地去读了职专,有的则是去了遥远的外国,我想这并不是命运,而是一种生命的姿态,总会有好有坏,不过即使这样,更重要的还是要看你如何去雕塑,去创造这个姿态。
月光下,我在沉醉,沉醉在思绪的涌动里。
记忆里的歌声正在回荡着,我静静的聆听,静静的享受。其实满月并不圆,而它的美,或许更因为这种缺而美。我们都有遗憾,都有残缺,不过我们需要的是,像月亮一样,用自己绚丽而温柔的光芒,去洗涤遗憾,洗涤残缺,让光芒去包围它,容纳它。那,才是最美的。
不管走到哪里,我们都需要这种心态,这种姿态。未来的路,我们各自在创造着,只是,我希望在满月的时候,大家都能时常地想起那么多的曾经,那么多的美好,也能看穿月亮里的哲理。它的哲理有太多太多,不过我想当你们领悟的时候,也能像我一样,把花香埋在盛满月光的香囊里,让那醉人的香,散步在空气中,飘往天南海北,让曾经的永远的我们,一起享受着你的花香。
(六)
月影已经渐渐圆了,花香携着皎洁的月光埋在了记忆的包囊里。我想携着花的香囊,游荡在寂静的夜里,把那醉人的香,飘洒在空气里,让那些人儿,能够一起陶醉……
今晚的夜空很美,无垠的墨蓝,铺垫着夜的背景。那星星也跳起了舞,唱起了歌,为月的满而挥洒自己的光芒。当然,主角还是那满月了,说它满,其实也并不满,总有那几丝的残缺,几丝的遗憾。
我闲散漫步于月下的温柔,让月光润泽着我的身躯。
我想起了曾经在月下的聚会,曾经在月下的诗情洒下的篇章。我不觉莞尔一笑,笑这诗意的生活,诗意的画面。
记得初一年,我们还是一群稚气的少年,在青春的旋涡里流荡。儿童节的时候,宿舍的水气球大战,顿时把每间宿舍 “洗刷刷”了一遍。我们陶醉在童真,童乐里,消磨了一切的烦恼,跟着节日一起狂欢。而初二年的儿童节,本不属于我们,可是,我们还是奈不住兴致,召集了几位女将,一起玩起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虽然那天阴雨,地板很滑,可是快乐早已消磨了一切滑倒的疼痛。
月亮躲进了云里,月光穿破云隙向四周射去,把池水染得绚丽。水中有记忆的倒影,和那岁月的痕迹。我用手指在水上写下了个“乐”字,一笔一划,很快地便和水融合在了一起,其实也是,乐就是那么容易融入我们的。
我继续用闲散的心,漫步在诗意的夜里。
我忆起了曾经6楼的那个阳台。有多少人,在那里,跟着月光一起闲谈,一起述说自己的失意。三两成群,他们在那里倾诉着青春的苦恼,流下了苦痛的泪水。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总有人会在那里沉寂,享受着夜的静,夜的美,和自己那纷乱的思绪,也总有人,会上前去同她一道享受,消除着她的烦恼。
我总会静静的注视着,享受着如此温情的画面。
而今,许多人都各奔东西了。
有的因为发挥不好,只能和梦想擦肩而过,有的因为无心读书,也到了外地去读了职专,有的则是去了遥远的外国,我想这并不是命运,而是一种生命的姿态,总会有好有坏,不过即使这样,更重要的还是要看你如何去雕塑,去创造这个姿态。
月光下,我在沉醉,沉醉在思绪的涌动里。
记忆里的歌声正在回荡着,我静静的聆听,静静的享受。其实满月并不圆,而它的美,或许更因为这种缺而美。我们都有遗憾,都有残缺,不过我们需要的是,像月亮一样,用自己绚丽而温柔的光芒,去洗涤遗憾,洗涤残缺,让光芒去包围它,容纳它。那,才是最美的。
不管走到哪里,我们都需要这种心态,这种姿态。未来的路,我们各自在创造着,只是,我希望在满月的时候,大家都能时常地想起那么多的曾经,那么多的美好,也能看穿月亮里的哲理。它的哲理有太多太多,不过我想当你们领悟的时候,也能像我一样,把花香埋在盛满月光的香囊里,让那醉人的香,散步在空气中,飘往天南海北,让曾经的永远的我们,一起享受着你的花香。
(七)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赏月素有“团圆节”之称,是流行于我国众多民族中的、影响最为深远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赏月寄托着世代国人盼望团圆的愿望,承载着厚重的思乡思亲的真情。它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千百年来绵延不绝,历久弥新。最初为中秋祭月,是帝王的“专利”,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的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它以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理想、智慧与伦理道德的追求与向往,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承中华美德的重要载体。
中秋赏月盛行始于宋朝,北宋时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至明清时,中秋已与春节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高悬苍穹中的明月,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关注着苍生的冷暖,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在此之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
中秋赏月,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娥应断肠”(李商隐《月夕》)……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这些诗词虽然是写同一个物象——月亮,但是在不同诗人的笔下,象征意义却各不相同。
在丹桂飘香的中秋之夜,天上一轮明月悬,地上万众庆团圆。亲友团聚,共话桑麻,吟诗作赋,制谜猜谜,真可谓其乐融融,美不胜收。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们常谈起民间许多月之神的美丽传说“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又常吟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不禁进入欢愉的遐想之中,望月怀远,正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然而,在高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孩子们已经知道了月亮不过是天空中一个普通的天体,它的光亮是靠反射太阳光而发出的。于是,那些曾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孩子的美妙故事不会对他们再产生吸引力,因为他们知道“那些都是假的”,而在他们的梦里,再不会有广寒宫前、桂花树下与嫦娥、吴刚相遇的绝世奇缘,有的只是人类登月后的科学幻想。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滚滚车轮,私有经济雨后春笋般出现了,曾几何时,在“钱”的利益驱使下,绿地被黄土掩盖,森林沙化鸟飞绝,河床干枯蛙远遁,蓝天昏尘雾蒙蒙。一座座高楼大厦平地而起,都市建设的车轮碾碎了环境,驱逐了诗意。废水、废气、废渣严重困扰着城市的发展,扰乱着城市的神经。在晚上望月是雾里看花情形下,城里人感叹:“月是故乡明”。所以有网友大声呼唤“建议城市关灯赏月”。可怜的是有些孩子还没有真正享受过明月如歌、秋风似水的自然馈赠,没有清晰地欣赏一回月亮。对于明月皎洁、繁星满天这类词,他们有异议。因为他们看到的月亮总是模糊的,天上的星星总是灰蒙一片。他们常见的是夜里到处霓虹闪烁、歌声如雷。远离乡土文明的现代城市人,时间长了,谁不怀念碧水蓝天、繁星闪闪、明月悬空、稻香扑鼻、蛙鸣阵阵极富诗意的乡村生活。谁不喜爱那些“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的清新诗句。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让我们对“明月几时有”翻然深省。
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引领下,今年赏月是第一个法定假日中秋节,别有新意。“月”和“悦”谐音,上有明月,下有欢悦,既得天时,又合人情,月光明亮,欢情浓烈。望望田野,看看明月,丰收不仅是耕作的成功,更多的还有与家人团聚的喜悦。月明风清,如此良夜,乡情醇厚,其乐融融。如果你这一夜因公在外,不能与家人团聚,你也可以寄心于明月,千里传相思,发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之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