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发出的“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的号召振聋发聩,引人深思。据媒体报道,代表们都对居安思危感触颇深。在十七大广东代表团讨论会上,83岁的原广东省委书记林若畅谈十七大报告,总结10项成就,同时对十七大报告提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的问题用红笔加上眉批: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清醒认识存在问题。分析存在问题,林若老人直言不讳指出个中之因:“过去有些同志对发展民营经济存在疑虑,总担心被别人揪住资本主义,国有资产流失的尾巴”
应该说,在“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的背后,一个隐约的“危”也不难发现,这就是对深化改革问题一些人们仍有疑虑,认识上长期裹足不前。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老问题无法及时解决,国际国内挑战也越来越明显,这些当然是隐忧。但是,更重要的“危”是思想观念上的“危”。因为一旦人们观念守旧、思想僵化,就无法用发展的观点去认识问题,用发展的思路去寻找问题的破解之道,从而导致问题始终无法解决,各种矛盾逐渐积累并不断加重。这其实才是最大的危险。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正是解放思想让中国共产党人卸下了不合时宜历史包袱,纠正了不符合实际的错误路线,走上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道路。29年来,改革开放成了华夏大地的最强音,改革开放促进了各行各业的迅猛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人民生活普遍改善并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大大增强,这是任何人以任何理由都抹杀和否定不了的事实。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继续解放思想,用发展的方法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的这十六个字,字字千钧,意味深远。十七大强调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带有很强的针对性。据报道,在讨论十七大报告中,海南省儋州市委书记赵中社就反映,传统的思想仍然束缚着可持续发展,有的人还想走回编辑推荐:http://www.reader8.net/data/2008/1018/special_68.html头路,或者保守不思进取(见新华社2007年10月20日电)。这个问题,在一些传统行业、垄断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迟缓的领域和地区比较突出,而思想上的保守和不思进取又反过来阻碍了行业改革、地区发展的推进,迟滞了当地群众生活水平提高步伐。
应该说,针对当时姓“社”姓“资”问题的争论,小平同志提出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至今仍是我们分析判断一些地方行业改革的得与失,分析一些政策措施好与不好的正确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给予我们的宝贵经验是,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奋进,用科学发展观来推动各项工作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才能继续取得新的成就,迎来新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