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山重水路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从实习到实践,从征文到论文,为何所有这些都只剩下为“复制”与“粘贴”,都沦落为.百度..Google.。我只希望用心写的文章,能区别于复制,粘贴,或许不如那些来的规范,却一定更真实,可靠。
寒假学校不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本打算利用年后较长的假期到县城打工,一则增加实践工作能力,一则也可赚一些生活费。但由于种种原因。计划夭折在新年的鞭炮声中。
打工是不得已放弃的,但除了打工,我一样可以做一些事,锻炼自己,我喜欢这种感觉。
年后家中的金针菇全面丰收,纯收入已经近3万元余元。但金针菇棚里的活还是不少,我和父母经常是忙到晚上11点多钟。不过棚里的活往往是隔一天才忙一次。在空余时间,我决定在我们村做一次小规模的实践活动。此想法一出,我便激动万分,以前一直想这儿,想那儿,怎么把自己的村子忘了呢!一则,这样会给我的调查以及其他工作的开展带来很大的便利,不用联系其他实践基地,不用担心住宿及伙食问题。另一方面,作为在农村走出来的孩子,我总该尽绵薄之力为自己的村子做一点什么。可这一想法并未得到父母的支持,他们认为我最多只会说一说,认为我还只是一个孩子,而且还是一个女孩子,不应这样大张旗鼓的在村里张罗事,张罗了也干不出啥好干来。
但一周左右的时间后,当我把我的详细计划告诉他们时,我觉得他们看我的眼神由原来的不屑,变成了怀疑。
《二》千思万虑为乡亲,目标计划始出来
临沂市.苍山县一个三面环山的小山村——前邢村,一代代父老乡亲耕耘在祖先留下的土地上,却仍未改变它的贫苦与辛劳。在放假的日子里我看着村里依旧泥泞的山路,看着成群成群的孩子辍学在家或是帮忙种地或是无所事事,看着村里一个个十八九岁的孩子已为人父母,每家两三个孩子已是普遍现象……除了心痛,我总会想,我能干点啥,除了心痛我是不是还可以干点其他的事。
每当这时,我才发现我的力量是多么的小。山路我没法修,别人婚前胜于我没法管,面对辍学的孩子我也是无力回天。但我想,我总是可以干些什么的。进过认真考虑。我确定了两个努力方向。
一.让我们村的所有老人在子女的陪同下过年,让他们享受天伦的幸福。
二.和村委会商议做一次种植金针菇的动员大会,说服有种植经验的人做技术指导,让更多的人,通过种金针菇的方式富起来。
我们村的山脚下有一片空地,当儿女成家立业后,他们在这片空地上盖一两间房子,称之为“老年房”。在此度过余年。进过我的走访调查,我知道作为一个只有二百多户的小村子,往年村里竟有二十几个人,实在孤单中度过一年一度的春节的。这其中竟只有4个老人的儿女在外地。通过交谈,我了解到,他们大多是和儿女关系不太好,有的是几个儿媳相互推脱,有的儿女甚至已经有几个月甚至几年不管老人的生活。他们新春最大愿望竟然只是简简单单的和子女一起过个年,看自己的孙子孙女给自己磕个头或只是简简单单的道声祝福。
我想,这简简单单的愿望我能帮他们实现。
由于今年金针菇价格不错,我闷村仅有的几个种植户,都取得了不错的收益。很多村民都想加入种植的行列。但由于金针菇的种植需3万元建棚进料的启动资金,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大多数人人在张望中。而且他们担心自己没有技术管理不好。
以上的实际情况便是我两个目标提出的根据与原因。
《三》重重险阻浑不怕,要让老人过好年
计划终归只是计划,当我真正开始实施时,我才意识到,事情并非我想想的那么简单。我首先面临的是面子问题,但我跑到叔叔婶婶,大娘大爷家与他们谈论与老人一起过年的事时,他们的眼里明显的:“你吃饱了,多管什么闲事”或“你以为你是谁”的眼神。我真没受过这种“礼遇”,刚开始真的受不了,而且这些人大多是一些泼辣,倔强,蛮横的人家,我们认准了,某次老人后续又或许没有的错,愣是将我说的哑口无言。我跟他们说了为人父母的不容易,说了他们对父母的方式方法,他们自己的子女也看着呢,他们会学的……
虽然有几家同意了,可大多数人不太乐意。而且即使同意了也大多是男主人的意思,大多数女主人是不乐意的。后来,十多岁的小男孩跟他妈妈说:“妈妈,妈妈,让奶奶来吧,以后,我也加你到我们家过年。”几句话,说的女主人心花怒放,马上就同意了,还对我表达了谢意。于是,我改变了策略,从小朋友入手,这样,一则父母爱子心切,往往会答应,二则,父母听见自己的还都这样说了,也意识到自己确实是孩子以后的榜样,而且有了一个很好的台阶下。总之吧,效果显著,除了几个老人的儿女在外地,老人们基本上都可以和儿女过一个团圆祥和的年了。
有一家人老大说因该在老小家过年,因为那是祖宅;老小说因该在老大家过,这是传统。我去调解,他们不但不让步,还差一点当着老人的面打起来,老人老泪纵横,拽着我的衣服求我说:“俺自己过年也挺好,你别让他们吵了,俺走,俺有个小屋住就行,俺自己还能放羊,俺不用他们养…”那天老人说了很多,没有一句埋怨,老人80多岁了,自己住在山脚下的一间小屋里……
最终老人也没能回家过年,老人的善良没能感化他狠心的儿女。过年那天,我去看他和他聊了一会天,他唱了一首歌给我听,个我没听过,也没太听懂,却让我的心里堵得很,记得那天我和老人都哭了。我不知道我的泪是因为老人的不幸,还是他而女的不幸。
《四》全村致富谁帮忙,菇类种植好方向
第一个目标基本实现,虽然有一些困难,也有一些遗憾,但我努力了,成果还是有的。看见了我的成效,父母也大有对我过目想看的意思。父亲还主动问我有什么可以帮忙的,着着实让我心中窃喜了一番。
年后,我开始着手,实现我的第二个目标。我首先与村里的委员会进行了交流,与他们说明了我的计划。他们对我年前说服子女让老人回家过年的举动早有耳闻。这次了解到情况后,对我表示了大力的支持。
我首先联系了村里今年种植金针菇的的农户,希望他们可以起到动员的作用,将将自己的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下。毕竟,一家富不叫富,全村富才叫富吗!谁知他们一个个全不部愿意,就连父亲也推托说不知该怎么说。我本打算把有种植意愿的村民叫到一起,让他们系统的讲解一下,谁知,他们都不乐意。我让村长帮忙做工作,也是无功而返。情况陷入了僵局。我跟村长商议,村里出点钱买一些种植金针菇的书籍,无奈,他说村里经费本来就少,今年大旱,花的也差不多了。后来,象征性的给了我30元钱。我到县城买了10本关于金针菇种植的书籍(我自己添了大部分的钱)。
回去后,我进过咨询对金针菇的种植风险、利润空间以及主要技术做了详细的统计。之后我请求村长通过村里的喇叭将有种植意向的村民叫到了村委会(还有很多人是来看热闹的),我又应把父亲也拉了过去。于是我们父女俩开始了我们的讲解以及动员,被我的热情感染,很多瞧热闹的人也认真起来。而且父亲还扔下了一句,“以后有什么问题,尽管找我。”然后又拍了拍胸脯,那天很多人,问了很多问题,很晚才走。我看见了他们脸上的兴奋……
那晚,我和父亲都很兴奋,回家后,我们又谈了很多。父亲说,他觉得高兴。他还难得表扬了我,说我的大学没白上。其实我明白,父亲是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帮助别人是最快乐的。当然,他为我感到骄傲了,这一次。
现在已有30多户准备金针菇的种植了,他们已经开始买棉籽壳了。我努力了,尽力了,唯一的希望是,今年,金针菇能有一个好价钱。让更多的父老乡亲能走上富裕的道路,更多的父老乡亲能过上好日子。
《五》富裕尚未到来,家乡仍需努力
一次实践,一次没出村子却倍有成就感的实践。让我懂得了很多,也学会了很多。家乡的路还在延伸,家乡的未来还有很多坎坷,很多磨难。但我希望它可以再新农村的建设中越走越好。因为那是我的家,我祝福你——家乡——生我养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