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浅谈民用机场的企业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 2009-05-02 19:45:42 作者: dw1209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臻成熟,拥有国有企业背景同时又是作为民航服务窗口的民用机场,其企业文化建设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先进的企业文化以其能够激励员工不断进步,提高自身竞争力的特点,即将或业已成为优秀企业用来立足发展的利器。

  建国五十多年来,民航机场得到了长足发展,但真正的突飞猛进,却是改革开放有了一定成效后的九十年代。显然,机场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中国经济的整体腾飞。抛开这个平台的作用,随着市场化进程和开放程度日益提高,机场若想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超越国内外的竞争对手,摈弃国有企业历史原因遗留下来的落后的旧思想,旧观念,建立新型企业文化已成必然,同时这也是迅速成长的一条捷径。中国民航业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得天独厚的资源和庞大的市场,是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无法比拟的。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国内的民用机场能够抓住契机,建立起完善的企业文化,其后在竞争中必能立于不败之地。

  在谈机场企业文化建设之前,我们有必要明确“企业文化”的概念,它究竟应该怎么理解?简言之,企业文化是一种高层次的管理手段,是企业加快发展的最经济的战略资源。说它高层次,是因为它代表了整个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说它最经济,是因为它并不是一种实际存在的物体,它只是一种观念,一种思想,但却存在于企业的每项活动中,扎根于员工的心中。企业文化是很广泛的,企业每出台一项新措施,每设立一项新规章,都可以看到企业文化的影子。对于机场而言,企业文化则大多是通过管理层与员工,员工与员工,员工与旅客之间的交往所体现出来的,更多的代表的是整个企业的行为导向。民用机场以其行业的特殊性,不能以其他国企的要求规范之。机场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要遵循自身的特点。

  首先、个异性。每个机场所依托的地域资源是不同的,有的机场以客运为主,它所需要的企业文化要围绕如何更好的为旅客服务,提高旅客吞吐量为中心建设;有的机场以货运为主,它就要考虑如何建设一种能使货运代理机构愈发满意,吸引更多货源,加快中转的企业文化;而对于客货并举的机场来说,怎样才能达到客货运输的完美结合,实现两者同时和谐发展,才是其企业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这三种机场着眼于企业文化的侧重点是截然不同的。所以从这一点说,即使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其企业文化也是不尽相同的,别人的成功经验也许并不适合自己,体现自身特点的才是最科学的文化。我们大家都知道,在世界通讯市场,沃达丰是个响当当的品牌,可他在英国的推广并没有占据绝对的优势,因为英国本土的移动通信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沃达丰、mmO2、one-2-one、Orange四家运营商拥有的用户数大致相同,几乎将市场分成了四等份,这种竞争形势在别的国家是比较少见的。但沃达丰利用自身优势,独辟蹊径,将主要精力放在了专注于高端用户的生产和服务上,于是便逐步占有了英国移动通信市场60%的利润。对于一个商业企业来说,不同的用户之间是有区别的,高端用户带来的收入与普通用户的差别是很明显的。

  其次、动态性。社会在发展、经济在发展,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风向标,应该是与时俱进的。古今中外,没有说有哪个企业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从来没有改变过本企业的经营方式和规章制度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如果把国家比作一个庞大的企业的话,那么,企业文化的时效性早在秦汉时便已有所体现了。秦始皇一扫六合,四海平夷,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他所创立的企业文化的精髓是“法制”。“币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是最直接的体现。秦始皇是英雄,他深知建立完善的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但他的失败之处在于,他并没有及时让他的企业文化跟上时代的步伐。法家文化在当时的秦国是行之有效的,它使得秦国成为了一个管理规范,制度严谨的强大“企业”,这对比于尚忙于内乱之中的其它国家无疑是相当可贵的,但统一六国后,其文化的苛刻性,使得早已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终入洪崩,在始皇死后不久边颠覆了雄霸一时的秦王朝。也许始皇九泉之下也不会明白,为什么在秦国屡试不爽的制度到了中原大地就行不通了呢?试想,如果始皇的眼光再远大一些,统一六国后用“仁义”的儒家文化逐渐取代“严酷”的法家文化,那么,相信中华几千年的历史必将重写。结果,后世的刘性皇帝参透了这一点,于是便有了著名的“文景之治”。历史总会给今天有用的提示。二十年的国内机场,人们只是关心起降飞机的架次,而今天人们则大多把注意力集中在服务水平上,这与其说是观念的改变,不如说是企业文化的提升。企业的每一个历史阶段,必须有响应的企业文化与之匹配,才能保持稳定的上升通道。机场的潜力逐渐被挖掘出来,重心从“数量”上升到“质量”,以人为本的理念经过潜移默化,势必将成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

  还有一个机场企业文化的特征我们称之为“广泛性”。航班保障工作需要多家部门协调完成,每个部门和每名员工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换句话说,大家务必都要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那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自己要做的工作做完整,做完美。但是问题在于,如果你向一个客服部的员工询问场务部是负责什么的单位,十有八九的回答是“不清楚”。完善的企业文化就是要消除企业内部的隔阂。每位员工都熟悉所在企业的每个部门的工作及流程,良好的沟通可以避免大量重复或不必要的环节,从而大家树立一个共同的目标来取代个人不同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广泛性体现在企业外部,则应了鲁迅先生一句话“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机场间通过飞机这条纽带联结到了一起,但是不同机场的发展却存在着很大的不均衡性。博采众长,汲取国内外先进机场的精华和成功经验,并与本企业充分融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讨论民用机场如何建设好自己的企业文化。笔者认为,着重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意识问题。在企业界流传着一个很著名的寓言故事,说“把一只青蛙放在一个盛满凉水的容器里,然后用热源慢慢地给容器加温,控制在每两天升温一度的状态,那么,即使水温到了90C--虽然这时青蛙几乎已经被煮熟了,它也不会主动从容器中跳出来”。这个意思就是说如果一个管理者、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失去了必要的刺激,处在一种安逸的工作氛围中而不自觉,那么,就会失去工作活力。等危机真正到来时,就来不及了。单纯的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只是管理层的工作是不可取的,尤其对于机场这种明显具有服务性质的大型国有企业。窗口行业决定了全员参与的必要性。

  首先要彻底转变每位员工的陈旧的思想和落后的处置方式,植入先进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观念。充分调动每位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从根本上认可企业,树立主人翁的精神,并愿为之工作。使员工牢牢把握企业文化的内涵,理解企业战略目标的需要,意识到企业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平台,自觉的将企业文化的标准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著名的松下电器公司是日本第一家有公司歌曲和价值准则的公司。每天早晨8点钟,公司所有的人员朗诵本公司的“纲领、信条、七大精神”,并在一起唱公司歌曲。它的一名高级管理人员说:“好像我们已经融为一体了。”另外机场的管理层务必要意识到良好的企业文化激励员工的工作,才是来源于企业内部并取之不竭的支撑机场向前发展的巨大动力。举例来说,美国花旗集团有着众多有效的措施,并以其在员工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方面的杰出成就响誉全球,成为500强巨头的佼佼者。当员工在个人问题与工作责任上遇到困难时,花旗有能力采取各种措施来平衡员工工作与生活的关系,让员工在不过度影响生活的前提下看待工作中的责任。花旗集团不会采取一种“单一形式适合所有人”的方法去帮助员工处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问题,而是提供广泛而多种平衡工作与生活的计划来帮助员工。比如所为员工免费提供的“儿童看护计划”,解决了员工忙于工作而无法照顾孩子的问题;“毕生事业计划”帮助每一名花旗员工及其亲人来更好地管理每一天生活的要求;还有“员工援助计划”让员工更接近他们的家庭成员,关注家庭成员的健康、快乐,让员工与家庭成员的距离变得更近。这些措施围绕的中心点就是“人性化”管理。同样,“人性化”也必将会成为机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人性化的管理会使得员工心存感激,积极工作;人性化的服务会使得旅客如沐春风,礼让配合;人性化的辐射使得机场收纳口碑,笑迎八方。

  立足实际,培养创新。任何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周遍配套资源的支持,同样民用机场要依托于所在城市的特点。因此企业文化的建设必然要紧密切合实际,不可盲目。企业文化的标准定的太低,难以充分挖掘员工的潜力,定的太高,又使得员工疲于应付,降低服务质量。所以民用机场要认清自己的定位,根据内部现实条件和外部的客观环境,兼顾历史和现状,形成具备自身特色的新型企业文化。不同的机场有不同的管理和经营模式,客观现实的企业文化应该是建立在客观现实的战略思想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对员工的思想统一,服务质量的提升以及管理模块的改进起到指导性的作用。我们提倡高屋建瓴,但企业盲目的扩大经营目标和追求利润,只会使企业文化高高在上,不存在任何实际意义。在实事求是的同时,我们要追求企业的不断创新。

  在科学就是生产力的今天,民用机场要大力提倡服务创新,设施创新,流程创新。选择飞机这种出行方式,在快捷的同时,旅客更多的是需要高品质的服务。从购票,办理乘机手续,到过安检,登机一系列的活动,无一处不是面对面的交往。一直以来,造成旅客与工作人员矛盾层出不穷的主要原因就是沟通不畅。现在很多民用机场已经提出了“微笑服务”这个口号,其实这就算是一种创新,改变过去那种单纯为了工作而工作,重量不重质,好坏大家都一样的大锅饭机制,设立以服务质量好坏定标准的奖惩制度,以旅客为友,体现平等友爱,对于有特殊需要的或贵宾旅客,提供专人代办手续,专人引导以及专人陪护等服务。在机场设施方面,建立延误航班旅客专用候机厅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尝试,提供比正常航班更加完善的休息,餐饮,娱乐等项目和最及时的航班动态。另外在航班保障过程中,很多历史遗留下来的已远远落后的流程亟需简化,比如说超大行李问题,现在的问题出在旅客办理乘机手续时,值机员往往只注意到了它的重量而忽视了它的体积,疏不知这才是客舱无法装下的根本原因,如果在柜台设立一个体积范围的框架,则可以省略大量移动行李的时间;还有很多航班不能正常起飞是由于外籍旅客晚到所致,其实就国内机场而言,很少有广播催促外籍旅客登机的程序。除了等待,并未采取任何有效措施。这个时间就百百浪费掉了。其实不管服务,设施,还是流程,每一方面都有足够的空间去创新改进使它更加合理化。民用机场需要做的是主动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各种创新的方式都成为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从而推动自己的经营活动。

  组织问题。培育企业文化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民用机场要在企业内部发动全员全方位的参与,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把握市场需求的脉搏,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统一思想,规范制度,细化流程,增强凝聚力。树立大家庭观念和团队意识,倡导互帮互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团结友爱,共同为企业服务,明确企业员工荣辱与共的新型关系。管理层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学习与生活环境作为基础,这样的文化有利于激励员工发挥聪明才智,为企业献计献策,增强归属感和自豪感,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工作。企业对外表现的是凝聚力,内部则要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范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位员工要发扬自己的优点,工作之余努力充电,弥补弱项。公司建立规范的考核制度,奖励优秀的,淘汰落后的,使员工祛除安逸感,加强危机感,个人素质带动整体素质得到一个较大的提升。

  最后一点是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问题。国有企业存在了几十年,指望朝夕间建设起一套符合现代企业发展要求的新型文化是不可能的。民用机场的企业文化建设更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员工数量巨大,年龄参差不齐,学历水平迥异,这些都无形中加大了困难。能将绝大多数人融合在一起的文化才是好的文化。沟通显得十分的重要,号召新员工向老员工学习宝贵的经验,老员工向新员工学习崭新的科技,缩小时代带来的差距,将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开展。管理层定时与员工代表交流。掌握企业文化推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科学的制定企业战略目标,健全运作机制,优化组织结构,加速信息传递,明确工作职责。提高对员工要求的同时体现人文关怀,这些都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企业文化建设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文体活动,培训,统一服装,设立标语,网络投票等等都是简单又实用的手段,当然,越是能将企业文化迅速扎根于员工心中的手段越值得提倡采用。

  民用机场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期间需要各方各面的大力支持和自身的努力转变,笔者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民用机场都能切实建立起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崭新的企业文化,从而在国际竞争中逐步立于不败之地。

读书人网 >企业文化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