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发布时间: 2009-06-06 20:03:14 作者: lxy518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好看,不单指它有圆满结局,也因为它很符合人的心理期待。我相信,如果忽略掉现实的众多不公正和残酷,每个人内心里都是愿意相信的,相信爱,相信梦想,相信奇迹。更愿意相信命运之神垂青。但我们很快就会知道这一切都是小概率,又不想执著,最终给了自己台阶,放弃了做梦的权利。
 贾马尔答对了所有的题,是因为他恰好知道。当然也因为在关键时刻他依靠诚实歪打正着,最终成就童话。这个答题的过程也可以是一个寓言:不要忘记你的过去,也许正是它可以成就你——那怕这个过去很糟糕——问题在于,即使我们把所有的过去都牢记,也不一定能答对所有的问题,即使都答对了,也不见得会有奖励。于是我们继续做梦,或者努力把梦忘记,更多的时候,选择看个电影,诸如《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我觉得前半场比后半场好看的原因是,前面是不确定的,而后面几乎是可以确定的。直到编剧把所有伏笔埋伏完毕之后,你就已经知道接下来大概该怎样了。因为它要符合心理期待。来自贫民窟的穷小子,一个茶水工,有足够的理由得不到那两千万卢比,并且此生无望,永失我爱。但是导演和编剧都没有那么做。很多时候,观众并不想花钱在电影院受伤,他们会不爽,如果连电影里的梦都碎。那是贾马尔的梦,也是每个人的梦——变得有钱已经奢侈,还要排除万难,跟所爱的人在一起。
 我对前半段更加情有独钟的原因还在于,它用写实、生动而又比较积极的眼光表达了贫穷。换在中国的语境,我们可以说它涉嫌“辱印”。一个人什么时候可以心平气和地看待贫穷?富强的时候。设身处地想,有时候一个国家过于敏感的自尊心,大约等于一个穷人对贫穷的敏感吧。   
 技术上,我也很喜欢开场,贫民窟的孩子们在飞机场玩耍,然后被警察,那些代表另一个世界的人追逐,于是逃跑。奔跑是人和动物要生存下来的原始游戏,是抵抗命运的基本方式。不管逃避还是争取,都要记得奔跑。孩子们在夹缝中奔跑,在杂乱中奔跑,在逆光中奔跑,音乐像暴风雨一样倾泻下来,打在所有人身上。与此同时,电光石光间,摄影机曝光了另一世界的所有底片。而在此之中,我们依然看到人强大的生命力。虽然,人在贫穷中会更加生机勃勃,只是因为他们活在更加真实和紧迫的欲望之中。人的欲望是真实和强大的,要对欲望建立起正确的态度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基本欲望得到满足。虽然富有可能让人堕落,贫穷可能让人奋斗,但我们知道,贫穷比富有更能产生罪恶。多年后,在黑暗的地下通道入口,已经眼盲的童年玩伴将歌唱得凄婉动听,不用眼就可分辨不同面值的美元。终于,他们都长大了,时间将他们刻画成了不同的样子。而命运最早的分岔竟是,他比其他孩子唱得动听。   
 贾马尔也一直唱着一首歌,那首歌就是儿时的拉提卡。他依赖着过去,尽管颠沛流离,支配着他的依然是对拉提卡的牵挂和不安,而他的生活目标是找到她。这个信念像是黑暗之中的一道微光,是一种注定,最终将它引向光明之地——去参加那个让人做梦的节目。他在万众瞩目之下接受最初的嘲笑与煎熬,不过是为了找到她——她也许会看那个节目。这一点让人们看到人活在爱里的勇敢和执著,它是稀有的,他是爱的强者。  
 在现实之中,哥哥萨利姆更像是强者,他更顽强、更聪明、更懂得在残酷之中求活。他知道现实的强大,所以主动选择适应丛林法则。他努力改变着自己的命运,也间接改变弟弟的命运。穷途末路,即使是退守浴缸做最后的抵抗,他也清醒地替自己安排了结局,将躯体埋葬在金钱之中。可是他一路主动地选择,最后依然是输家,因为这个世界是这样,“暴力最强者说了算”。   
 让人真正感慨的依然是命运,当弟弟被一笔巨大的金钱砸中,成就童话,并最终得到了被迫失去的爱,他的哥哥萨利姆,这个戴着墨镜杀人放火的年轻人,站在城市中心的中心面对过去有些恍惚的年轻人,只在深夜才敢忏悔的年轻人,已被乱枪杀死在浴缸中,冰冷。他动用了残存的全部的恻隐之心,把最后的温暖都给了自己最亲的人,独自承受了命运的安排。   
 那一夜,当所有人都沸腾,贫民窟的人们因为奇迹的诞生而疯狂,当所有人陷落在对财富的追逐之中,忘记了那仅是一场浮华梦,多少人会意识到,节目主持人将答案撕碎洒落台上,聚光灯耀眼,他说:多少人的梦想散落一地。   
 这难免让人想起中国的一句老话: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如果真是这样,我们应不应该相信命运,据说它早已经写好。  
读书人网 >观后感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