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一流省会党校,充分发挥党校思想库的作用,树立党校在全市社科界的权威,必须要求党校要有一流的科研能力和水平,这也是党校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为了使我校科研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提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工作。
一、明确党校科研的基本定位
党校是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和培训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主阵地,这就要求党校的科研不同于高校、也不同于专门的对策研究机构(如研究室、社科院等)。党校科研的基本定位应该是:相对于高校而言,党校具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导的快捷性,培训对象的特殊性,调查研究的便捷性和学科重点的突显性,在这些方面具有高校无法相比的优势,因此党校的科研成果更加贴近实际和具有较强的应用性;而相对于党委、政府的专门对策研究部门而言党校又具有学科门类齐全、专业研究队伍稳定、培训学员规范、交流研讨广泛的优势,科研成果彰显较强的系统性、前瞻性的理性思考的特点。因此,我校科研的定位应该是:以具有前瞻性的理论研究为基础,着重加强应用对策性研究,围绕石家庄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干部培训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研究,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服务,为党校教学服务。
二、确定科研主攻方向,聚焦研究领域
为了解决以往我校各教研部门研究方向不明确,科研力量不集中、科研成果深度不够等问题,以每个教研室为单位,确立各自部门的科研主攻方向,谋划重点研究领域,组织力量集体攻关,推出反映我校研究特色的科研成果。比如:
哲学教研室的主攻方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
科社教研室的主攻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发展模式研究”;
党建教研室的主攻方向为“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研究以及石家庄市基层党建创新研究”;
经济学教研室的主攻方向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及石家庄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途径研究”;
管理学教研室的主攻方向为“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以及石家庄市农业发展的方向研究”;
法律教研窒的主攻方向为“高效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研究”;
科技文化教研室的主攻方向为“河北省的历史文化发展以及石家庄市城市定位、城市精神研究”。等等。
初步确定几个科研聚焦领域,围绕科研主攻方向,形成2—3年的研究细则,确定研究框架和研究内容,对研究成果做初步规划。这样以来,便于对某些问题进行深入、广泛、细致和持续的研究,研究的成果也有一定的系统性,久而久之,在该领域就会形成自己的优势,树立起品牌。
三、逐步建立起开放的科研体系
党校的培训对象是来自实践第一线的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这就要求党校的科研必须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如果自我封闭,关门搞科研,就只能是低水平重复,社会影响不大。若一旦进行整合,科研力量就会变大变强。为此,必须挖掘利用一切资源,利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搞活科研工作,建立开放的科研体系。
1、加强科研协作,借力而为,共同发展。
一是注重校内协作,特别是在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的调研上,更要充分发挥党校的整体优势,打破教研室的限制,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推出更好的科研成果。比如,成立了由校长牵头的课题组,组织精兵强将,协作进行调研。
二是注重党校系统内部的校际协作。搞好科研,不仅要重视本校的校内协作,更要注重党校系统的校际协作,这是党校科研开放型体制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积极召开全市党校系统的科研工作会或科研协作会,研究探讨问题,总结交流经验,确定工作重点,并针对现实重大问题,进行校际之间的科研协作。
三是依托挂靠在我校的学会和以我校力量为主的研究中心,使党校与社会科研力量之间的科研协作制度化。目前挂靠在我校的学会有石家庄经济学会、石家庄市哲学学会、石家庄市科社学会,依托学会,组织学术活动,从校外会员中汲取科研的信息和有益的养料。2008年我校法律教研室主任、科社学会秘书长申玉兰与市社科联主席、科社学会会长、任新社合作完成的《燕赵讲坛创办的确 》在《光明日报》发表,并被评为河北省民生调研优秀课题。对这些机构的活动,可以提高我校在地方上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
2、建立市情研究联系点。开展应用对策研究不能搞闭门造车,要走出党校,走向社会,走近基层,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围绕党校主体班开设的教学专题,围绕各自所承担的立项课题,展开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为了深化对市情的研究,每个教研部门,都要根据科研的主攻方向,建立市情研究联系点,建立经常性的联络和协作。联系点可以是县(市)、区的某个乡镇,可以是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基层单位,也可以是我们党校对口的扶贫点等,主动与联系点共同研究科研、调研的协作方式和途径,密切协作关系,为积极争取科研工作的社会支持打下基础。
3、建立学术交流制度
为了加强学术研究交流、活跃学术研究气氛,科研处每年要组织学校内部或学校同有关单位联合举办学术研讨会,交流学术研究成果,聘请专家学者举办学术报告会,及时了解学术前沿和实践动态,加强同实际工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省委党校和社科研究部门等的联系与沟通,积极为教研人员参加本学科领域内的学术研讨会创造条件。为了提高学术研究交流活动质量,一是学术研究交流活动要紧紧围绕科研工作的主攻方向开展,二是教研人员参加学术研讨会要坚持以文赴会,三是研讨会后要及时总结,
4、完善科研信息呈报制度
为了使应用对策研究的成果及时面世,也为了使党校的科研、调研成果及时进入市领导的视野,更好地受到重视、得到肯定、推广应用、发挥效益,可以借鉴杭州市委党校的经验,创办《领导决策参阅》或《党校科研信息》,不定期摘录、刊登党校教研人员有价值的科研、调研成果,呈报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或上级党校有关部门参阅,扩大党校科研的社会影响,拓展宣传阵地,促进全校应用对策研究的深入。
四、科研队伍建设
确定每个学科的科研带头人,利用“传、帮、带”和“请进来,走出去”等办法,逐步培养一支年龄结构合理、专业方向各具所长的科研队伍。另外,在每年的校级重点调研课题中设置2—3个青年项目,为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多提供锻炼的机会。
五、近期需要抓好的几件事情
1、恢复学术委员会工作制度
校学术委员会的构成:常务副校长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主管科研的副校长担任副主任,学术委员由各教研室主任、教务处处长、科研处处长组成,办公室设在科研处。
二是注重党校系统内部的校际协作。搞好科研,不仅要重视本校的校内协作,更要注重党校系统的校际协作,这是党校科研开放型体制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积极召开全市党校系统的科研工作会或科研协作会,研究探讨问题,总结交流经验,确定工作重点,并针对现实重大问题,进行校际之间的科研协作。
三是依托挂靠在我校的学会和以我校力量为主的研究中心,使党校与社会科研力量之间的科研协作制度化。目前挂靠在我校的学会有石家庄经济学会、石家庄市哲学学会、石家庄市科社学会,依托学会,组织学术活动,从校外会员中汲取科研的信息和有益的养料。2008年我校法律教研室主任、科社学会秘书长申玉兰与市社科联主席、科社学会会长、任新社合作完成的《燕赵讲坛创办的确 》在《光明日报》发表,并被评为河北省民生调研优秀课题。对这些机构的活动,可以提高我校在地方上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
2、建立市情研究联系点。开展应用对策研究不能搞闭门造车,要走出党校,走向社会,走近基层,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围绕党校主体班开设的教学专题,围绕各自所承担的立项课题,展开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为了深化对市情的研究,每个教研部门,都要根据科研的主攻方向,建立市情研究联系点,建立经常性的联络和协作。联系点可以是县(市)、区的某个乡镇,可以是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基层单位,也可以是我们党校对口的扶贫点等,主动与联系点共同研究科研、调研的协作方式和途径,密切协作关系,为积极争取科研工作的社会支持打下基础。
3、建立学术交流制度
为了加强学术研究交流、活跃学术研究气氛,科研处每年要组织学校内部或学校同有关单位联合举办学术研讨会,交流学术研究成果,聘请专家学者举办学术报告会,及时了解学术前沿和实践动态,加强同实际工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省委党校和社科研究部门等的联系与沟通,积极为教研人员参加本学科领域内的学术研讨会创造条件。为了提高学术研究交流活动质量,一是学术研究交流活动要紧紧围绕科研工作的主攻方向开展,二是教研人员参加学术研讨会要坚持以文赴会,三是研讨会后要及时总结,
4、完善科研信息呈报制度
为了使应用对策研究的成果及时面世,也为了使党校的科研、调研成果及时进入市领导的视野,更好地受到重视、得到肯定、推广应用、发挥效益,可以借鉴杭州市委党校的经验,创办《领导决策参阅》或《党校科研信息》,不定期摘录、刊登党校教研人员有价值的科研、调研成果,呈报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或上级党校有关部门参阅,扩大党校科研的社会影响,拓展宣传阵地,促进全校应用对策研究的深入。
四、科研队伍建设
确定每个学科的科研带头人,利用“传、帮、带”和“请进来,走出去”等办法,逐步培养一支年龄结构合理、专业方向各具所长的科研队伍。另外,在每年的校级重点调研课题中设置2—3个青年项目,为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多提供锻炼的机会。
五、近期需要抓好的几件事情
1、恢复学术委员会工作制度
校学术委员会的构成:常务副校长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主管科研的副校长担任副主任,学术委员由各教研室主任、教务处处长、科研处处长组成,办公室设在科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