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农科站业务个人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09-06-18 20:28:56 作者: dw1209

  我2009年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2009年分配到会泽县大桥乡农科站工作。先后在大桥乡马铃薯经销协会,驻村指导等工作。2009年1月聘为技术员。3年来,我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及培训工作的同时,2009—2009年参加了大桥乡马铃薯经销协会项目建设。2009-2009年参加了国家级马铃薯种薯标准化示范园建设项目,2009-2009年完成全乡农业增支补贴及优质玉米良种补贴项目15万亩。现将3年来工作总结如下:

  一、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一心扑在农业技术推广及培训教育事业上。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应用水平决定着农村经济发展程度。大桥是农业大乡也是会泽县脱毒马铃薯生产大乡,同时也是省级贫困乡,农村经济能否得到快速发展,全乡农民能否脱贫致富,关键在于农业科学技术能否得到普及推广应用。乡农业技术推广站是培养种植大户及科技明白人的重要阵地,在“科技兴农”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是培训中心的重要工作,根据中央、省、市、县的要求,我们面向农村,认真开展实用技术培训。2009-2009年冬春农民素质大培训1万人次,以集中办班为主,采用多种形式,其中集中办班20多期,培训农民2000多人次,科技下乡120人次,科技赶集60多场,种植大户现身说法百余次,编印技术资料2万多份。发放明白纸1万多张,使农民素质有了普遍提高。在两年多的培训过程中,通过实施技术人员进村,媒体资源进村,人才培养进村方案,把培训班办到了最基层,让农民不离乡、不离土学到科技知识,获取致富信息。发放录音、光盘资料百余盘,通过培训,每户农民掌握了1-2项实用技术,80%农户的生产效益较培训前提高10-15%。为我乡的农业发展和产业化服务提供了保障。由于工作踏实,成绩突出,组织上给予我很高荣誉,受到领导好评。

  二、学以致用,心系农民,积极参加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实践。

  1、积极开展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和马铃薯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工作。

  2009年以来我重点抓了王家山等马铃薯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普及工作。2009年全乡推广脱毒马铃薯种植面积5万亩,在这项技术中主要采取了“三化、五统一”达到了万亩连片、千亩同种、百亩同行。同年还在全乡14个村推广马铃薯标准化生产(高垅双行)3万亩,亩产达2.5吨,总产7.5万吨。玉米地膜覆盖及增产技术1万亩,平均亩产达400公斤,实现总产玉米400万公斤。在马铃薯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上,主要是在2009-2009年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示范1000亩,选用优质良种“会单四号”、“海河1号”,采用测土配方施肥和坑田种植栽培技术,玉米平均亩产达430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30公斤。增产幅度达7.5%。

  二是水稻施用锌肥技术示范100亩。重点是在水稻抛秧后3-4天,每亩稻田施入硫酸锌2公斤,该项目技术要领简单,效果明显,平均亩产达300公斤以上,比对照亩增产35-40公斤。

  三是马铃薯新品种示范2000亩。品种为“PB09、抗青九—1、大西洋、爱德53、九0单选、云薯2号、云薯51等”。这些品种从长势看较当地普通品种粗壮,根系发达,抗病虫,抗倒伏,抗旱能力强。平均亩产2000公斤。

  2、认真做好全乡种植结构调查工作。

  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大桥是一个农业大乡,生产条件较为落后,为了促进全乡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加大力度调整种植业经济结构,是顺应市场经济、摆脱贫困落后面貌的主要途径。大桥开始对种植业结构进行全面合理的调整。我在主抓农业技术推广及农民培训同时,肩负着马铃薯、辣椒等种植调整的规划和落实工作,在各级领导对种植结构调整的高度重视下,认真学习贯彻了省、市、县农业结构调整精神,结合本地实际,按照“适当压缩粮播面积,稳定油料面积,扩大马铃薯种植。”这一主导思想,认真规划“十一五”马铃薯种植业经济结构调整的总体方案,安排全年农作物总播面积5.87万亩。在粮食作物中重点发展了马铃薯、玉米、辣椒等作物。在经济作物中着重发展了马铃薯,并把其列为大桥种植业中的一个主要支柱产业。作为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来抓,特别是在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及销售上加大了力度,全乡安排马铃薯基地面积4万亩。在各级涉农部门的配合下,切实保障了全乡实现结构调整计划的顺利落实,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3、积极参加国家级马铃薯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

  2009年-2009年,在大桥乡参加马铃薯标准化示范园建设中按照“高效绿色农业”科技示范园总体规划。我积极参加了园区各项工作建设,累计建立原种基地一、二级5000亩;一级种薯基地6万亩,二级种薯基地10万亩;优质商品薯基地4万亩。应用马铃薯省级地方标准进行生产。使园区生产纳入绿色、高效轨道,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我们不仅能建设高质量的科技示范园区,来引导农民调整马铃薯种植结构,优化投资方向,强化科技意识,逐步走上科技兴农之路。

  4、负责大桥乡2009-2009三年粮食增支补贴及优质专用玉米良种补贴项目的实施工作。

  大桥乡2009-2009年共计争取中央、省级粮食增支补贴及优质玉米良补任务15万亩,每亩补贴农户10元,补贴资金共计150万元。我做为农业技术推广站的一员参加该项目的实施。在县、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深入乡、村造册登记,村不漏户,通过各村服务网点,把优质良种送到农民手中,共计补贴14个行政村,受益农户2.6万人,6890户,由于我们工作扎实,措施得力,圆满完成了补贴任务,真正落实了中央“三个一”,“一户都不能丢、一分钱都不能少、一天都不能耽误”。通过该项目实施,受到了农民的好评,农户普遍认为良种补贴不仅减少了开支,而且增加了自己的效益,良种补贴的确是一项深得民心的好政策。

  总之,参加工作特别是晋升技术员以来,我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同实际工作紧密联合起来,爱岗敬业、勤奋工作,为大桥乡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经过三年不断学习和实践,工作能力进一步增强,专业技术知识和经验更加丰富,专业技术水平取得长足进步,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今后,我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努力工作,为大桥乡农业生产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读书人网 >个人工作总结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