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 要“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的基层党组织建设, 优化组织设置, 创新活动方式,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真正把各级党组织尤其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堡垒,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是当前实践科学发展,推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下面我就谈谈我个人的心得体会:
准确把握基层党建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系, 切实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基层党建与落实科学发展观两者是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体。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我们实现科学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是实现科学发展的物质基础。胡锦涛同志指出, 要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堡垒, 把干部队伍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骨干力量, 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这是对党组织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精辟概括。当前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定要摒弃形式主义和浮躁作风,既要真正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又要大胆用之于实践。要在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中相互促进, 相得益彰。要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 继续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营造“ 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环境。要主动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党性素养, 提高党员干部依法办事、加快发展、服务群众、科学领导的能力,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要积极转换到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上来,有些同志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偏差,要及时纠正过来,并且要用全面、准确的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提高领导核心能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有序的统筹好各方利益, 照顾到各方诉求, 通过基层党建工作, 带动群众实现真正的科学发展。
处理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党组织建设和其他组织建设的关系, 坚持以加强党组织建设为核心。农村基层组织, 在村一级有党支部、村委会、妇女、治保、调解等。这些组织是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这些组织的建设, 是一项打基础的工作。在农村基层的各种组织中, 党组织起着领导核心作用。因此, 抓基层组织建设, 重点要建设好党支部,俗话说“ 村看村, 户看户, 群众看支部”。党支部建设好了, 其他组织就好办了。在农村存在一个普遍性的问题, 凡是党支部好的村, 那里的其他组织也都比较健全, 经济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也都搞得比较好。反之, 党支部软弱涣散的村社, 那里的其他组织大多数也是有名无实, 各项工作也都落后。由此可见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性。加强党支部的组织建设, 最根本的是要培养锻炼一支好的党员队伍。有一支好的党员队伍, 就能保证党组织的先进性, 增强党的战斗力,就能密切党同群众的关系, 党员就能带领广大群众, 搞好农村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
处理好党支部建设中队伍建设和班子建设的关系, 坚持抓好班子建设。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中,队伍是基础, 班子是关键, 支部书记是关键的关键。选一个好的支部书记, 就能带出一个好的领导班子, 培养出一支好的党员队伍。就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的情况看, 大多数是好的和比较好的, 但也有一部分存在着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能力较弱的情况, 当然也有少数贪污腐败的不法之徒。我们应该保留好的, 提高一般的, 调整不趁职的,严肃处理坏的。支部书记的选拔, 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 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 选拔能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办事公道, 作风正派, 懂得经济工作, 能为全村大多数群众谋利益, 年富力强的人担任。特别要重视选配好贫困地区的党支部书记, 当地无苗子一时选不出来的, 建议可以从上级机关选派得力的干部下去代职, 也可以从其他村交换好的干部去担任。总之, 支部书记的选配, 要坚持高标准, 真正做到选一个好支书, 带一支好队伍, 富一方老百姓。
积极推行党内民主制度和党内监督制度, 发挥每一个基层党员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的积极性。十七大以来, 积极推行党内民主和党内监督制度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举措。党内民主和党内监督建设, 根基在制度, 关键在落实。要针对基层党组织内部及党组织和群众之间信息不对称、信息传递不畅等问题, 进一步完善民主管理制度, 以此增强党员凝聚力和战斗力,维护党内团结。要建立基层党组织情况通报制度和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及时通报党内重要文件、重大事件、重大问题和重大决策, 定期收集社情民意, 保障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推进党务、政务公开, 开展“ 党员议事会”、“基层领导述职”和“ 党员议事恳谈会”等民主实践活动, 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 扩大党的建设空间、拓宽为民服务平台, 不断增强基层工作活力。另外,在推行重大事务民主决策制的同时, 还要推行“ 责任风险共担制”,出了问题不仅要追究领导责任, 还要追究参与领导决策的集体责任, 避免“ 法不责众”现象。
积极加大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扶持力度,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是个巨大的群体, 在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影响很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情况是最特殊的, 当前农村基层存在着党员年龄偏于老化, 文化程度偏低等诸多复杂问题。可以在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建立困难党员帮扶制度,为城乡广大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困难党员之间搭建了互通互助平台,开展思想上扶志、生活上扶困、生产上扶技、项目上扶资、法律上扶助等帮扶活动,有针对性地组织了一批有一定劳动技能、经济水平的党员,发挥他们在致富信息、项目、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还可以考虑能否将主要村干部异村轮换其利弊如何,能否加大下派村官力度如此等等, 都是值得研究的地方。
努力推进农村基层现代网络党建,营造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贯彻落实科学观良好环境。网络党建的建设突破了传统工作模式,积极发展和拓宽党建工作的内涵和外延,有效利用网络来收集和了解社情民意,对党务工作合理性和正确性可以作出有利判断。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要立足科学发展大局来定位,就要利用好现代网络党建这个结合点和切入点。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积极性,全面推进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建设。一方面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拓展工作平台,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舆论阵地,成为传播科技知识的重要渠道,成为党组织与党员互动交流的“空中课堂”。另一方面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进一步增强党建工作的透明度与群众参与度,要利用网络平台积极开展党建主题活动,如网上评优评议、党建工作成果展览、党建工作热难点讨论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党建工作的水平。基层党组织还要营造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环境,敞开言路,允许批评和不同声音, 形成党员干部生动活泼、畅所欲言的局面。要充分相信人民群众, 依靠人民群众, 让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上来, 使科学发展观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理念和实践追求,全面统领和开展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