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金秋时节,我们将迎来祖国母亲60周岁生日。60年来,我国解决了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小康水平,贫困人口从两亿减少到2000多万。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正是改革开放托举起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1978年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时,虽然我还没出生,但“80后”的我们是沐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成长起来的新生代。我们这代人本身就是一种见证,见证了改革开放30年的岁月洗礼。中华大地上发生的巨大变化,改革开放取得的骄人成绩,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在我们这代人身上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长期面临的问题。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农业和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农村人口有8亿多,占到了总人口数的近七成,而我们家就是2.5亿户农村家庭中的一个缩影。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作为“80后”的我,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陆续读完了小学、中学和大学。2006年在云南大学毕业那年,我考上了福建省委组织部的选调生,成了一名公务员。与“70后”的哥哥姐姐们相比,无疑我是最幸福的。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亲历亲见亲闻着改革开放30年在身边的一系列巨变。大的方面,无法一一细述,我就从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我们家在教育、衣食、住行和通讯等方面的变化,以小见大,来反映改革开放30年给我们老百姓带来的发展变化。
教 育
教育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的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包括为实现享受平等教育不断进行的制度改革,以及逐步实现的中小学生的学杂费全免等等。同时,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也取得了长足进步。1978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只有16.5万,占当时中国人口总量9.6亿的0.017%。2007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达到496万,占当年中国人口总量13.2亿的0.375%,30年间增长了22倍。以我们家为例,爷爷和父亲两代人都是文盲,以务农为生。父辈们因为没有文化吃尽了苦头,所以他们把希望寄托在了我们这代人身上,希望能够通过接受教育,实现我们这代人“鲤鱼跳农门”的梦想。对于一个农民家庭来说,要培养一个大学生是很不容易的。父辈们抱着“再穷再苦,就算砸锅卖铁也要送孩子上学”的坚定信念培养了我们。目前,加上堂兄堂妹,我们家已经有6个大学生了。大学毕业后,分别从事着人民警察、政府干部、人民教师和国企职工等不同的职业。我想,正是教育改变了整整一代人的命运!
衣 食
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父辈们曾经有吃草根、树皮和米糠的经历。那时的父母每天靠着自己的劳动力挣几个工分,养育着三个孩子,过着艰辛的生活。听父辈们说,计划经济时期是凭证供应的年代,一年至多能添置上两件新衣服,还是一般的平布。“过年穿新衣”的期盼是他们那个时期的同龄人最大的愿望!在记忆里,我的童年时光大多是穿着哥哥的旧衣服长大的,可谓“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记得1990年“六一”儿童节,我是小学一年级中唯一被评为“学区三好生”的学生。在上台领奖前,班主任问我:“你怎么不穿一双好的鞋子来领奖呀?”我低下头,望着脚上穿的那双小白鞋,拇指头已经露出了鞋外。我沉默着,不敢告诉班主任,那是哥哥穿过的鞋子,也是我拥有的最好的一双鞋子了。20年后的今天,我们家已经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从30年前吃得饱到今天的吃出健康,吃出文化,通过老百姓的餐桌和饭碗,我们可以感受到改革开放带给普通家庭的看得见的实惠和进步,也可以感受到我们所生活的山区的巨大变化。想起过去,忆苦思甜,现在的生活更值得我们去珍惜。
住 行
改革开放前,人们的居住条件是比较差的。以我们家为例,爷爷曾告诉我,上个世纪70年代的时候,祖孙三代15人住在总共不到70平方米的4间平房里,人均住房面积仅仅4.5平方米。1989年四叔结婚后,家里实在住不下了,爷爷只好带着几个孩子到山头上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建了一座200多平方米的木头房子。现在,我们都有了自己的房子,不仅人均居住面积比较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明显的改善。从出行方面来说,道路交通的改善,大家也是有目共睹、深有感触的。记得小时候,我和妈妈去给外公外婆送年送节时,除了要坐上一个多小时的汽车外,还得走上一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达。起风时尘土飞扬,下雨时又粘又滑,走在上面,可谓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近年来,福建省实施了“村村通”水泥路工程。目前,福建省大田县已完成通村水泥路建设799.49公里,全县18个乡(镇)262个建制村,29万群众受益,提前三年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目标。现在逢年过节,我们到外公外婆家比以前方便多了,哥哥开着小汽车半个小时就可以到达。
通 讯
记得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人们用的是手摇式电话,每次打电话时先要接通邮电局的接线员,再转接至某个地方或某个单位,若对方是信号不太好,得打上好几个电话。1980年,全国固定电话数量为200万户,目前已经发展为3.38亿户,30年间增长了170倍。1983年,上海开通中国第一家寻呼台,BP机进入中国。从BP机开始的即时通信,将人们带入了没有时空距离的年代,时时处处可以被找到,大大加速了人们的生活工作效率。1987年进入中国的移动电话,无疑成了加速人们信息沟通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到了90年代,BP机和手机在人们的生活中慢慢普及开来。至今年2月底,全国手机用户已逼近6.6亿,这意味国内平均每1000人就拥有485部手机。记得我们家在1998年装上固定电话前,每逢亲朋好友打电话来时,我们都要跑到邻居家去接电话。到了21世纪的今天,我们家每一个人手里都有了一部手机,无论走到哪里都与对方近在咫尺,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了双丰收。
30年来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过去的30年,一些渐渐消失的生活影子,记录着一个一去不复返的时代。今天,当我们重新回忆它们,除了苦涩、辛酸、亲切,还有不尽的感慨: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会有现在的我!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会有我眼前的幸福生活!所以,我要感谢改革开放!感谢邓小平爷爷!感谢伟大的祖国!我们生活在如此美好的黄金时代,这种幸福和安定和谐的局面更需要我们倍加珍惜和维护。同时,相信通过我们这代人的努力和奋斗,祖国一定会越来越富强,人民生活一定会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