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推荐:
60年,一个甲子。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句容人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地区生产总值从1949年的0.32亿元增加到2008年180.2亿元,经济总量增长了562倍,年均增长11.3%。人均GDP从1949年的208元增加到2008年的31152元,增长了148.8倍,年均增长8.9%。三次产业结构从1949年的87.5∶0∶12.5调整到2008年的7.7:59.2:33.1,产业结构从“132”格局向“231”格局转变。财政总收入从1950年的452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22.5亿元,增长了497倍,年均增长11.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由1998年的1.07亿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到2008年的9.5亿元,10年间增长了7.9倍。
1995年撤县设市、2008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2009年入选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 ...,一个一个辉煌里程碑,深动诠释了句容人民在逆境中敢为人先、负重拼搏的精神状态,诠释了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理念,更诠释了跨越发展、加速赶超的气魄。
60年,一个甲子,见证了句容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艰难发展历程。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工业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主导地位日益巩固,成为推进句容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2008年规模工业企业355家,是1979年的258倍,年均增长20.3%。规模工业增加值已占GDP比重50.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五大行业对全市工业经济贡献份额达53.6%,拉动经济增长近5个百分点。开发区、临港工业集中区、宝华新城、郭庄空港新区板块构架初具雏形,大项目建设不断突破,集聚扩展势头。
60年,一个甲子。见证了句容人民变富了,城市变漂亮了,生态环境更优了。城乡居民由温饱型步入全面小康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473元;城镇职工平均工资25173元,是1949年的77.7倍,年均增长7.7%;农民人均纯收入8003元,是1949年104倍,年均增长8.2%。社保体系全面覆盖,积极推行“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养老”五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保体系加速向非公企业和农村延伸,全社会低保体系全面覆盖,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就业和劳动保障得到加强。2008年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三大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7.3%、97%和96%;新农合参保率100%。城乡面貌涣然一新,功能配套更加完善,逐步打造成为南京都市圈最佳人居地区,长三角重要的生态、人文和休闲旅游城市。城市面积扩展到18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45.3%。交通、邮电、通迅、供电网络体系不断完善,干线路网不断升级,农村路网基本形成,由长三角“公路路网节点城市”向“铁路公路交点城市”迈进。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江苏省卫生城市、江苏省文明城市等20多个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
60年,一个甲子。见证了句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博大胸怀。“包容诚信、务实奋进”的句容精神,为加快改革开放提供了有利的发展前提。合同利用外资从1987年的8万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27283万美元,年均增长47.7%;实际利用外资从1987年的8万美元增加2008年的25361万美元,年均增长46.8%。进出口总额从1992年的573万美元增加2008年的36476万美元,年均增长29.6%。2003年,实际利用外资获得了全省第八名的好成绩。
回顾过去,成就斐然;展望未来,充满希望。“学习合肥、赶超金坛”,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又将开始新的征程,句容已经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