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关于河南省灵宝市苹果产业发展历史的调

发布时间: 2009-09-26 17:00:45 作者: Doris

  苹果在我国栽培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自1923年灵宝实业家李工生从烟台、青岛等地购回西洋新品种苹果树苗并引植成功后,苹果产业逐渐在灵宝发展壮大,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灵活的经济政策的促进下,灵宝的苹果产业发展迅速,现在灵宝已成为河南省最大的苹果基地,栽植的主要品种达十几种之多,产量已达一亿数千万斤,销售在全国各地。改革开放以后,相关产业的发展随之兴起,产业附加值逐渐提高。本次调查旨在反映建国六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灵宝市苹果产业的长足进步为当地人民带来的切实的实惠,及当地人民深深感受到的共和国六十年的巨大变迁,并以此由衷的感念祖国母亲的伟大!

  一、调查情况介绍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走访了灵宝市阳店镇、焦村镇、川口乡等几个乡镇的果园,并采访了当地的果农和技术人员及一些苹果收购行;调查中笔者还参观了灵宝主要的苹果加工企业如阿姆斯果汁厂、远村果醋厂等,还造访灵宝农业局查阅相关档案。

  2、调查方法:

  调查应用了结构式访问的方法,对受访对象进行访谈,主要了解品种、产量、销售等问题;还应用文献法到灵宝市农业局档案室查阅建国后苹果种植加工的档案资料。

  3、资料整理与分析:

  将访谈记录的内容按访谈结构分为不同类型,并按所反映问题的时间顺序排序,结合档案资料分析发展上的优势和缺陷。

  二、变迁历史进程

  (一)生产

  1、生产规模

  1923年,灵宝实业家李工生购回新品种苹果树苗,倾其家产,惨淡经营,几经周折,终获成功。三十年代,全市果园仅300余亩,品种有倭巾、国光、伏花皮等,年产100余吨,直到建国后才有了突破性进展。1956年,灵宝县在海拔1300米高的寺河山建起了300亩国营园艺场,被誉为“亚洲第一高山果园”。1992年全县苹果总产15万吨,行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不仅在港、台地区受颇欢迎,而且在独联体、蒙古和东南亚各国也很受欢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苹果生产成为灵宝市经济发展的“龙头”,发展到10万余亩。1998年灵宝苹果被中国果协授予“中华名果”称号;2002年8月,灵宝市30万亩苹果通过国家验收,获无公害农产品标志;2005年总产量达6.7亿公斤。新红星、金冠、红香蕉、红富士、国光等品种在历年的全国鉴评会上独占鳌头。

  2、生产技术

  在集体化时期,各村都培养了一些技术人员。而今村里的果农百分之八十都非常有经验,懂技术。调查中一位姓杨的农民说:“不是我吹的,我的技术绝对可以去电视台给大家讲。”现灵宝焦村镇东册村科协每年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十余次,并根据季节、果树病虫害等情况组织和指导果农施肥打药。近年来推广的果树套袋技术对苹果品质的提高也起了不小的作用。2005年灵宝园艺局为东册村作了土壤检测进行配方施肥,后推广大三元复合有机肥、硅钙镁磷肥,多数农户反映效果不错。

  3、贮藏

  当地在解放前就曾用土窑贮藏苹果。1967年,灵宝果品公司在东册村以土窑贮藏苹果做试验,其成果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现在每个村每条沟里都有许多深达几十米的库窑,其中苹果最晚可存至次年五月份。近年来还发展了冷库贮藏。

  (二)销售

  在集体化时代,苹果由乡里果品站统一收购。但九十年代,分散的农户面对的是一个庞大的变幻莫测的市场,绝大多数人都是很盲目的。大家都不知道外部行情如何,果农与果农互相竞争,导致苹果销售市场比较混乱。

  现在最主要的销售渠道是果农——果行——外地客商——外地批发市场——小商贩——消费者。焦村镇东册村受访村民李月增与亲戚合办了三门峡金秋果业有限公司,从事苹果出口工作。目前所做工作仅为收购、包装中小型苹果出口到东南亚等地。他们设想以后建立生产基地,实行标准化产销一条龙。这种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模式也是一条不错的路子。

  (三)、苹果相关产业

  “一业兴,则百业旺。”苹果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周边一系列产业的发展。包装业、运输业、服务业、苹果加工业等行业因此而兴起。外地客商来这里收苹果都是就地收购、包装、装车然后运走。他们是包装业的主要经济来源。

  苹果加工业近年在灵宝很兴盛。果汁厂、酒厂、醋厂一个接一个建立了起来。

  笔者参观的阿姆斯果汁厂主要生产浓缩果汁。车间部马经理介绍说这是国内最早的苹果汁厂之一,现在约排在国内同类企业第二三名位置,生产的果汁95%以上出口。6吨到8吨苹果能出一吨浓缩果汁,一瓶果汁成本约七毛钱,一吨成本约700美金,而国外平均水平约为1600美金/吨。中国果汁目前已占领国际市场50%以上,而且价格优势还很明显。当中国果汁完全控制国际市场,价位提升后,苹果原料的收购可以达到一块钱一斤。

  笔者还走访了远村醋厂。该厂主要生产果醋饮料、脱水果蔬等。果醋以浓缩果汁为原料,从果汁厂购买,9000元/吨。果醋定位于高消费群体,低档的5元/瓶,高档的有30元/瓶。因灵宝的苹果种植的优势及果醋本身所具有的护肤、保健等功能,远村果醋在市场上认可度很高,是中国首家规模较大的果醋企业。

  (四)、人民生活的发展

  上文讲过1956年,灵宝县在海拔1300米高的寺河山建起了300亩国营园艺场,并对苹果进行推广。但在1956年以前及以后的一段时期灵宝的大多数农民还是靠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维持生计。采访中一位姓王的老大爷说他们当年面朝黄土背朝天起早贪黑的辛辛苦苦一年就只能打点口粮,没有额外收入,想买个什么东西都很困难。经过六七十年代的推广,七十年代末,农民家家户户几乎都有了自己的果园。与此同时,也吸引了众多的外地客商。当然果行数量也暴增。八九十年代苹果品种的增多和管理技术的推广,使苹果的发展更上一层楼。时至今日,苹果依然为灵宝农民带来巨大的利益。人民的生活水平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宽敞明亮的楼房代替了土坯房,大彩电代替了黑白电视,卖苹果的工具也从过去的板车换到了今天的三轮车,既省时又省力。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也日渐普及。

  三、变迁原因

  从李工生的引种培育到现在的产业化经营,灵宝的苹果产业走过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风雨历程,这八十多年里,建国后的六十年是灵宝苹果产业迅速崛起并快速发展的六十年,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灵宝自然地理条件优越

  灵宝市位于豫、秦、晋三省交界处,处于黄土高原与小秦岭东端的接壤地带,其深厚的黄土层,土质优良。并且本地雨量中等,光照充足,适宜种植苹果。由于特殊的地理、地形和气候条件,灵宝苹果风味独特,素有“灵宝苹果甲天下之称”。

  陇海铁路、310国道、连霍高速公路横贯灵宝境内,现正拟修建的一条高速铁路也从灵宝经过,交通十分便利。

  (二)政策的持续促进

  历届灵宝市委市政府都把果业做为振兴农业经济的突破口,坚持“历届班子接力赛,一张蓝图绘到底”,实行“政策上倾斜,资金上扶持”全力支持果业发展。市成立了无公害果品生产领导小组,市长亲自挂帅,主管副市长具体负责,先后投入2400余万元扶持品种改良、树形改造、扩大栽植,为果品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资金、领导保障。

  (三)解放思想 思路放活

  灵宝市在扩大苹果的种植规模的同时,不断解放思想,放活发展思路,开发苹果相关产业,如果醋、果酒、果汁等,增加苹果的附加值,使得苹果产业的效益大幅提升。

  (四)科技兴农

  灵宝充分利用科学技术这一生产力,开发研究培育新品种,并积极探索治疗果树病的方法,使灵宝苹果的品质和产量不断提高,受病虫害的威胁也越来越小,苹果种植业发展走向稳定。

  四、问题总结

  上文从苹果的生产、销售、苹果的相关产业和人民生活的发展四个方面简要描述了灵宝苹果产业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灵宝在多年的苹果种植中积累了很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技术、人才、管理和销售体系,产业结构也处于不断完善中。但由于现代社会经济、科技、消费水平的飞速发展,这个长期以来形成的体系在某些方面当然也就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品种老化、品种搭配不合理;老果区综合症较为严重;苹果管理问题、诚信问题及其所导致的品质问题;销售体制不健全等。

  但同时我们不得说,灵宝苹果能有这么好的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支持和帮助。因为如果没有政府引导和支持灵宝苹果的推广发展一定是举步维。根本据不会有今日的昌盛局面。

  总之,苹果是非常适合灵宝的一种经济作物,尽管由于某些原因导致其产业发展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对其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产生了一些影响,但苹果产业依然在不断的蓬勃发展这一点不容置疑,其发展前景依然是很光明的。灵宝优良的土质、气候、环境造就了灵宝苹果“甲天下”的风味,加上现在国家积极的惠农政策和经济政策,“甲天下”的灵宝苹果应该能够香飘天下!

  附:实践日志

  关于灵宝市苹果产业发展历史的调查报告

  日期地点调查对象或内容备注

  2009.7.27家中计划调查方案、访问内容

  联系采访地

  2009.7.28灵宝市阳店镇镇上果农的果园和果行及工作人员

  2009.7.29灵宝市焦村镇镇上果农的果园和果行及工作人员

  2009.7.30灵宝市川口乡镇上果农的果园和果行及工作人员

  2009.7.31灵宝市阿姆斯果汁厂企业的生产销售情况

  卖价

  2009.8.1灵宝市远村醋厂企业的生产销售情况

  卖价

  2009.8.2灵宝市农业局苹果种植业的发展程度变化的档案

  2009.8.3家中汇总、分类筛选调查材料

  写调查报告初稿

  2009.8.4家中修改初稿,完成调查报告

读书人网 >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