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县委书记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 2009-11-12 01:10:36 作者: kind887

  同志们:

  这次的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会,是继全县三级干部大会后,县委、县政府及时召开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专题会议,是我们强势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结会、动员会、部署会。刚才,**副县长宣读了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决定,对2009年度全县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奖励。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同志认真总结了去年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全面安排了今年的集中连片建设任务,讲的很全面,很具体,我完全同意。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农业局*局长代表市政府亲临我们的大会,**秘书长受*市长委托,代表市政府对我县新农村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就如何进一步搞好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很有针对性的指导性意见。从认识上有新提高,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从改变落后面貌破题,注重农业科技调产;树以人为本主题,致力构建和谐社会,可以说就一语中的,切中要害,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希望大家按照会议要求,一件一件抓好落实,一项一项抓出成效。下面,我就如何做好今年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与时俱进,紧跟形势,迅速掀起新一轮新农村建设高潮

  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唯一不变的就是一直在变。去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一周年,为我们总结经验、再展宏图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使全县人民再一次深刻体会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重要性。过去,改革的巨轮从农村开始破冰,如今,农村的改革发展需要向纵深推进。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描绘了未来农村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新形势下,我们务必要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把握大局、紧跟形势,将新农村建设放在全新的背景下来重新审视,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使我县的新农村建设再获新突破、再夺新成就、再上新台阶。

  第一,要站在新的起点,重新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穿袄提领子,牵牛牵鼻子”。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包括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等,这些都涵盖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方针中。可以说,只要继续按照“五句话、二十字”的要求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就可确保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相反,如果放松了新农村建设,使其出现曲折或慢进,农村改革发展所确定的基本目标任务就会落空。因此,新农村建设就是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工作的牛鼻子,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它直接关系到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成败。因此,我们必须把新农村建设摆在更为突出的战略位置,切实抓紧抓好,使农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新成果。

  第二,要面对新的形势,重新看待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挑战蕴含机遇,危机也是转机。在目前严峻的内外部环境下,我国的经济发展,必须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而我国居民消费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城乡消费差距拉大。有数据显示,占全国人口总数约2/3的农村人口,只消费了全国1/3的商品;农村人口每增加1元的消费支出,将对整个国民经济带来2元的消费需求;农村人口对一种家电产品的普及多增加1个百分点,就可增加238万台(件)消费需求,这意味着农村拥有最大的市场和最大的消费潜力。我们从中央近期实施的“三个大幅度增加”、“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家电下乡补贴”等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中不难看出,国家已把发展农业生产力、提高农村购买力、扩大农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并付诸实施。因此,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为核心的新农村建设,无疑将在应对危机、拉动内需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我们十七届四中作为山区农业县、省级贫困县,更要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充分利用新农村建设这一有效载体,对接好中央、省、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扩大内需、强农富民等投资政策,使各项支农惠农措施早日落实到乡村农户、田间地头,乘势推进我县的农业结构调整、小城镇建设、村庄整治、农村信息化建设等基础工作,全面加快全县新农村建设步伐。

  第三,要着眼新的阶段,重新审视我县新农村建设的巨大优势。去年,我们按照“规划先行、乡四镇五、集中连片、公路沿线”的原则,高质量、高标准、大手笔、大跨步地启动了第一轮新农村建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并积累了我县建设新农村的三大优势。一是产业优势。通过我们持续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引进优良品种、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全县的农业科技调产成效明显。特别是在发展之初就注重功能化分区、区域化布局的作法,村有主产、乡有重点,使全县已初步形成了山区特色农业产业新格局,为今后实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主体优势。近三年来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扎实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已切身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惠,自发自觉地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也空前高涨。并且,近年来,我县农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越来越多的农民在外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也充分体验到了城市的现代生活的优越,他们对生活求新、求美、求高雅的愿望日益强烈,迫切希望家乡也能像城市一样卫生、整洁、美观、舒适,共建共享新农村成果的群众基础也越来越深厚。三是经验优势。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我县积极探索出了“一元帮扶、多元对接、县乡村企、四级联动”帮扶机制,积累了农业科技调产、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村民自治等一系列成功经验,赢得了全市新农村建设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吸引了兄弟县市到我县参观,荣获市委、市政府环境卫生整治流动红旗,并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这些经验必将极大地推动我县新农村建设不断跃上新的台阶。为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已有独特优势,紧紧抓住当前有利机遇,振奋精神,合力攻坚,迅速掀起新一轮新农村建设的热潮。

  二、突出重点,创新举措,努力开创全县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要适应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顺应农民美好生活新期待,采取破解农村问题新举措,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崭新局面。对此,我们要以全会精神为指针,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以“特色产业规模化、农业经营产业化、农业生产标准化、农业发展可持续化、农村改革创新化”为核心的“三农”工作发展战略,在农村体制机制改革方面解难题、求突破,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开创我县农村建设的新局面。

  一要探索“致富路”,培育“新产业”,在加快农村小康建设进程上实现再突破。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建设新农村的核心任务和根本目的。我们要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谋划产业发展,把产业促增收、增收促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任务,探索出农民“致富路”,培育起增收“新产业”,全面加快我县农村小康建设进程。要选准路子,实现产业特色化。大力发展有机蔬菜、优质核桃、高山绿茶、种桑养蚕、高效畜牧等特色产业,实行区域化种植、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切实培育起适合**发展实际的特色现代农业,形成富有**特色的产业结构布局,促进农民富脑袋、鼓钱袋,增加收入、发家致富。要科技兴农,促进生产标准化。要着力提高生产效益,提高农业科技化水平,加大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力度,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进程,实现我县农业产业现代化、优质化、高效化。要做强龙头,推进农业产业化。要大力扶持有潜力、能做大的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流通企业,不断引进有品牌、市场占有率高、竞争实力强的一流龙头企业,带动我县农业产业发展。要激活流通,加快城乡一体化。努力加快我县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培育市场中介,促进农村与城镇之间的双向互动。

  二要选准“试验田”,推进“新土改”,在加快农村经济增长速度上实现再突破。土地是农村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加快土地制度创新,是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农业已开始进入资本时代,资本要进入农业,首先要求土地权属清晰。三中全会《决定》对农村土地流转的新政策,标志着新一轮土地革命即将启幕。就我县的实际来看,我县被誉为“山西的加拿大”,人口少,面积大,全县人均耕地占有面积为 2.7亩,是全国人均1.38亩的两倍,土地流转条件可以说是得天独厚。当前,我们要按照中央、省、市的部署要求,积极探索“土地股权经营、产业龙头拉动、风险四方共保”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选准“试验田”,推进“新土改”,通过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土地有偿流转,使土地逐步向种养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集中,促进农业的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和效益。同时,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培育一大批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能经营的职业农民,塑造出勇于闯市场的“田老板”,促使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实现多方共赢。

  三要加快“一体化”,建设“新农村”,在实现农村科学和谐发展上实现再突破。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这既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今年,我县继续拿出1500万元,以奖代补,用于新农村建设。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全县上下要始终围绕建设“新农村”的要求,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真正把新农村建设的过程变为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过程、城市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的过程、农民更多地分享发展成果的过程,最终形成城镇和农村良性互动、统筹协调发展的新格局。要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切实增加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着力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要加快发展农村文化体育事业。组织文化工作者深入农村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生动活泼、富有特色的文化活动,深度挖掘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满足农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牢固占领农村阵地。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巩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成果,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农民健身工程,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体育服务。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农村五保供养、特困户救助和大病医疗救助等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努力做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助、贫有所济,使新农村建设工程成为惠及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

  四要提高“前瞻性”,扮靓“新村貌”,在改善农村村容村貌上实现再突破。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不可能一成不变、一蹴而就。一方面,我们要认真总结近三年来新农村建设的实践经验,对过去制定的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进行充实完善,使发展目标和阶段性任务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符合要求。另一方面,在推进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需求,以帮助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为切入点,切实抓好农村人居环境这一新农村工作中最直观、最显著的工作,以沼气池建设为载体,大力实施改水、改厨、改路、改厕、改圈,切实改变旧农村“脏乱差”的现状,全面加强农户庭院美化、绿化,真正改变传统落后面貌。需要强调的是,在新农村建设中,一定要坚持规划先行,注意体现地域特色、传承民俗,按照政府扶持、群众自愿、邻里互助的原则,结合村落实际,实行分类指导,各乡镇要找准坐标、对号入座,按照城郊型、工矿型、山林型、农区型新农村建设类型,实施不同的推进方法,建设一村一景、各具特色的新村庄。与此同时,要按照“乡风文明”的要求,在农村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引导农民婚丧嫁娶从简,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努力实现干群关系融洽和谐、邻里友好和睦、社会安定有序、民风健康文明。

  三、加强领导,整体联动,全面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局性的重大课题,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合力推进。我们要坚持整体联动,努力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

  (一)要在组织领导上体现重中之重的要求。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农村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认真履行对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责任,在工作安排、财力分配和干部配备等方面切实体现重中之重的要求,狠下更大的决心、拿出更多的投入、倾注更多的精力、采取更实的措施,全力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

  (二)要在财政投入上体现支农惠农的要求。确保加大投入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一环。要按照“三个高于”的要求,切实增加县乡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确保我县今年的各项投入要明显高于去年。结合我县实际,尤其是要进一步探索并建立好“以煤补农”的新机制。要继续实施好市委提出的“百矿带动、百家帮扶”工程,不断探索新路子,创造新经验。

  (三)要在工作措施上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要深入了解群众,广泛听取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掌握新农村建设的规律和特点,努力使各项工作更加切合实际,更加切合广大农民群众的需求。要坚持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优先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农民群众多办好事、实事,使各项工作真正成为带给农民实惠、受到农民拥护、惠及广大农民的民心工程。

  (四)要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上体现固本强基的要求。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建设新农村的直接组织者、实施者。要继续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运用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新成果,深入推进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不断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去年,我县的村委会换届选举圆满完成,一次选举成功率达到86%,“一肩挑”比例达到了31%,得到了市委的充分肯定。今年,村支部换届工作即将开始,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要发扬成绩,再接再厉,把这项工作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切实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使我县的村“两委”班子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战斗堡垒和开路先锋。同时,要狠抓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尤其是要抓好资源村、城郊村、移民村的村务公开和党风廉政建设,从制度上、源头上不断探索新办法,实施新措施,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同志们,春风润万物,鼙鼓催征程。今年是抢抓机遇、克难攻坚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县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让我们紧紧咬住新农村建设继续在省市领跑的目标,突出重点,强化措施,集中精力,狠抓落实,努力开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

  谢谢大家!

读书人网 >讲话发言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