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李副厅长、王副会长,各位领导:
今天,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和省商务厅的各位领导莅临我州检查指导外派劳务基地建设工作,在此,我代表楚雄州人民政府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对你们长期以来给予我州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地感谢!
楚雄彝族自治州建立于1958年4月15日,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的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全州辖九县一市,总面积2.9万平方公里,2008年末总人口260.37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87万,占总人口的33.5%,彝族人口70.6万,占总人口的27.1%。楚雄州地处滇中腹地, 是省会昆明出入滇西七州市的必经要道和北上四川、南下东盟的重要通道。神奇美丽的楚雄彝族世代传承了以“十月太阳历”和彝族叙事史诗《梅葛》为代表的古老彝族文化,有火把节、赛装节等40多个民族节日,有优美丰富的民族歌舞、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境内发现了距今1.8亿年的恐龙化石群和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化石、800万年前的腊玛古猿化石,被誉为“世界恐龙之乡、东方人类故乡、中国彝族大观园”。
楚雄彝族自治州成立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在党中央、国务院,云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历届州委、州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州各族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务实创新、艰苦创业,千里彝山发生了巨大变化。2008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GDP)306亿元,财政总收入65.56亿元,保持着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与此同时,楚雄州高度重视外派劳务输出工作,牢固树立“大开放促进大发展”的理念,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止2008年,全州共输出国际劳务4481人,输出到日本、新加坡、阿联酋、缅甸、毛里求斯等国家,实现国际劳务收入1697.63万美元。其中2008年,输出国际劳务1026人,比上年增加212人,增长26%,实现国际劳务收入369.3万美元,外派劳务输出工作稳步发展,尤其是楚雄民族中等专业学校被授予“云南省外派劳务纺织缝纫专业基地”和南华县被授予全省首家外派劳务基地县以来,成效显著,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方面缓解了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促进全州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劳动就业和全民创业。另一方面,促进了农民增收,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多年来,我州始终把外派劳务工作作为加快全州经济发展步伐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力争把外派劳务基地建设做大做强。为进一步加强外派劳务工作的管理,切实保障外派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外派劳务工作健康有序发展,成立了由州人民政府分管商务工作的副州长为组长,州政府一名副秘书长,州商务局、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主要领导为副组长,商务、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公安、外事、工商、金融、税务等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外派劳务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加强对外派劳务工作的领导协调,使外派劳务工作中的面临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在外派劳务基地建设工作中,我州结合实际,安排500万元财政资金,作为外派劳务担保基金,解决外派劳务人员前期费用筹措难问题。同时,加大基地建设投入,不断健全外派劳务组织、管理体系,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外派劳务专业培训基地发展模式,加强协调,整合资源,州政府统筹劳动和社会保障、民委、教育、商务、扶贫等部门的培训资源,向外派劳务倾斜,形成合力,促进外派劳务工作,力争做大做强国际外派劳务工作。
通过实践,我们已逐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应外派劳务工作的新路子,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在全省外派劳务基地建设中起着较好的带头和示范作用。从目前看,楚雄州建立外派劳务国家级基地的条件已经具备,楚雄州人民政府已将外派劳务工作作为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我们将尽力推进外派劳务工作。紧紧围绕国际劳务市场需求,加快基地建设步伐,加大外派劳务的培训力度,充分发挥自身办学优势、突出专业特色、不断加强与省内外经营公司的合作与交流、切实做好外派劳务组织、培训和输出工作,不断完善组织、管理、服务体系,切实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和运作水平,加强外派劳务基地社会效益和社会责任,努力提高外派劳务人员素质,让更多的山里孩子走出楚雄、走出云南、走向国外,去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去学习技能,获取更多的劳动报酬,同时带动城乡居民观念的转变,提高城乡居民的经济收入,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力争把基地建设成为全国最具特色、最具优势的示范劳务基地之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实施“走出去”战略任重而道远,巩固和发展楚雄民族中专外派劳务纺织缝纫专业基地和南华外派劳务基地县建设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和职责。我们坚信,在国家商务部、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和云南省商务厅的领导和关心下,楚雄州的外派劳务工作一定会做得更好,真正把外派劳务基地办好、办大、办强,在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进楚雄州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方面作出更大的成绩。
最后,祝各位领导在楚雄考察期间心情愉快,身心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