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市委书记在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

发布时间: 2009-12-08 19:33:35 作者:

们:

刚才,**代表、市作了的报告,总结了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对当前和今后阶段的工作了安排,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好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任务。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识当前扶贫开发,坚定扶贫工作的和决心

当前,扶贫开发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的实施已最后冲刺阶段,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是摆在面前的现实课题。扶贫工作既面临着许多有利的条件,又面临着诸多,牢牢把握当前扶贫开发工作的大环境、向、大,坚定扶贫工作的和决心。

(一)认识当前扶贫开发工作的大环境。

当前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着诸多有利的大环境。政治环境。十六大,党了以人为本、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了社会、建设新农重大战略。扶贫开发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社会和建设新农任务,被赋予了的内涵,被了的战略位置,扶贫开发的使命由的“解决温饱、温饱、脱贫致富奔小康”,上升为“贫困、缩小差距、,老区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使命光荣,责任更为重大。

政策环境。自2004年,连续出台6个1号文件,“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不但制定实施了以“四减免、四补贴”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而且幅度地了对农村路、水、沼气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的投入,2007年又开始在全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系列方针政策的制定实施为扶贫开发工作了有利的条件。

经济环境。国民经济长期增长,使我国综合国力,各级的财政调控能力,、省对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的扶持也。省委、省《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指出:“省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扶贫资金预算要年年有新投入,年年有新。” 每年用于支持县市区发展的资金接近8000万元,涉农资金5000多万元。地方财力的增长,各级对扶贫的投入也会越来越大,为地新阶段扶贫开发了的物质基础和。

社会环境。新阶段,烟草局、水利部等4家中直、12个省直和武汉市对口帮扶,市县两级600多个驻点帮扶贫困村,5万余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与此,希望工程、光彩事业、思源工程、回报工程等活动,全社会扶贫、支持扶贫、扶贫的。

,多年的扶贫开发,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贫困地区干部脱贫致富的和决心,在实践中还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地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有利条件和基础。

(二)认识扶贫开发工作的长期性。

多年的扶贫开发,我国农贫困状况大大,原来标准的农村贫困人口大规模、大扶贫格,是以2007年全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推标志,可以说在我国农村了涵盖开发式扶贫、救灾救济、“五保”制度和“低保”制度等在内的、完备的反贫困政策体系。,十六大,出台强农惠农新政策,我国呈幅度的贫困人口趋势。,不少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长期性产生了模糊看法,对扶贫工作产生了松劲或厌战情绪,似乎我国的贫困问题已解决,扶贫工作将可有可无。事实上,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农村扶贫开发”,重申“新阶段扶贫开发,对全体共享改革发展重大意义,长期历史任务持之以恒”。也说,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意义绝限于解决温饱,还应将共享改革发展、社会新的更为长期的历史任务。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只是这项历史任务的阶段性胜利。我国正并将长期初级阶段,在较长时期内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和贫困是不可的。当前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不多,解决的难度。解决温饱问题的,生产生活条件尚未,的温饱还不稳定,温饱的任务仍很艰巨。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其温饱的标准低,个基础上小康、进而过上宽裕的生活,需要较长期的奋斗过程。至于从上贫困地区社会经济的状况,缩小地区差距,更是长期的历史性任务。

全国连片的贫困地区和全省扶贫开发的主战场,扶贫工作有着更为的特殊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新阶段,扶贫开发了,但农村整体上仍然贫困,城乡二元结构,产业开发缓慢,农村基础设施整体较低,农民稳定脱贫的基础牢固。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区域性中心城市,都需要扶贫开发的大旗,把扶贫开发一项的长期任务来抓,统筹城乡发展、社会、新农村建设的点来抓,区域性中心城市、“一统三分”战略的抓手来抓,工作,创新工作机制,开创扶贫工作的新。

(三)清醒认识扶贫工作面临的矛盾。

当前,扶贫工作主要面临问题:贫困人口多。新的扶贫标准,1196元的贫困人口为83.48万人,占总人口的23.56%,占农业人口的32.84%,高于全国、全省的比重;人均纯收入在1197-1500元的人口为39.12万人。这两类人口加在一起122.6万人,占乡村总人口49.2%。

发展差距大。2008年,六个贫困县市人均GDP为5192元,是全国18665元的27.8%,是全省15074元的34.4%;人均财政收入为514.2元,是全国3884元的13.2%,是全省1835.3元的28%;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841元,是全国的53.2%,是全省的58.9%。从2001年到2008年,六个贫困县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487元到2481元,累计增长55.3%,分别比全国、全省低66%和61%。

返贫机率高。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农业抗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农村返贫率居高不下,返贫率每年在15%-30%。8年来,累计贫困人口57万人,返贫20万人,难以走出“脱贫——返贫”的怪圈。

工作任务重。今明两年需要342个村整村任务,任务量了50%,而且最难啃的“硬骨头”;1841个行政村大硬化了水泥路,但覆盖人口一半,自然村、村民通砂石路40 %,行路难的问题依然;还有158.3万人安全饮水;还有1.7万户、6.5 万人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地方,需要扶贫搬迁;还有生态移民8.2 万户、33万人。

扶贫开发在建设新农进程中,承担着贫困农村经济社会进步的重大任务;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承担着帮助贫困人口收入、脱贫致富的重大任务;在社会的进程中,承担着缩小发展差距、关爱弱势的重大任务;在区域性中心城市、“一统三分”战略的进程中,承担着政策资源、凝聚社会力量、科学发展的重大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扶贫开发工作只能,;扶贫政策只能,削弱;贫困地发展步伐只能,停滞。各级各扶贫开发的新,顺应贫困人口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难得机遇,措施,务求更大的实效。

二、五个关系,扶贫开发

当前,扶贫开发工作要注意好五个关系:

(一)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建设新农村,是十六届五中全会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的,是从和战略对农村发展的规划。决策是在四个背景之下:对“两个趋向”的判断。即我国已整体上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时期;扶贫开发了新阶段。就全国而言的温饱问题解决,大范围的贫困问题缩小,农村已具备向新农村建设奋进的基础;执政理念的新要求。十六大,基于对国内外的分析,顺应时代潮流,了科学发展观、社会等新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略,执政理念的新要求,从各个致力于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小康的必经之路。新农村建设与扶贫开发并不矛盾,两者在上是的,在内容上是大同的,既互为包容,又。近年来,启动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中,大已实施的村,如郧杨沟村、丹江口的狮子沟村、竹山的三台村、**的砖裕村,村前几年实施的村,这几年的新农村建设,在生产发展、人居环境、乡风文明等都了新的,已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典型。实践证明,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以消除贫困为前提,以扶贫开发为基础。整村是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好、好载体、好抓手,要好两者关系,在工作上一起谋划,在资金上捆绑使用,在力量上统筹整合,以整村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基础,以新农村建设整村扶贫开发,使两者互为、相彰。

(二)整村与连片开发的关系。 “八七”扶贫攻坚,我国已整体上解决了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从总体上,农村贫困呈现了“大分散、小、点状分布”的新格局。新阶段后,农村贫困的新特征,了“一体两翼”的战略任务,即以整村为主体,以产业化扶贫和贫困劳转移培训为两翼。整村以贫困村为单元,“识别、分期规划、投入、分批实施”的原则,经济社会发展。措施克服了“撒胡椒面”式作法,了资金的使用效益,使村整体面貌了。但的发展,整体看,也出局限性,主要是中点、线不易串连,形不成,点上难以,难以更大的效益。,需要对整村的认识,思路,,以村为轴心,对片区内的村规划,同步实施,连点成线、接线成片,高层次、宽领域扶贫工作,以区域整体形象。,丹江口市被列入全省脱贫致富奔小康试点县,竹山县纳入全国“整村、连片开发”示范县,这是、省在整村基础上,对连片开发、整县的。希望两县市抢抓机遇,真抓实干,为新农村建设示范作用。

(三)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关系。基础设施、培植产业,扶贫开发的任务。前者打基础,后者管长远,两者同等,都应纳入村整村的整体,同、同实施、同检查,顾此失彼,一头重一头轻。近年来,有些地方在整村中,着重基础设施建设轻产业开发的,已实施的贫困村,村容村貌大,产业发展小;生产生活条件大,农民收入小。有些已实施的村依然是村无主导产业、户无致富项目,农民收入不见长,贫困人口仍然多。客观上讲,发展产业投入大、风险大、周期长,难以在短期内彰显。不发展产业,农民收入上不去,集体经济成空壳,稳定脱贫将是一句空话。农村整体贫困,基础设施,农民对环境的愿望强烈,把财政扶贫资金用于解决农村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情理之中的事情。现在情况的,惠农政策,是通村水泥路、安全饮水、能源沼气、土地整理等都有专项投入和专业实施,扶贫资金应该从基础设施建设中退出,把发展产业、科技培训和农民素质上。要、省的“财政扶贫资金用于产业发展低于资金总量的50%”的新要求,工作思路,产业发展的新机制和办法,发展产业扶贫新路子。

(四)专项扶贫与社会扶贫的关系。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事业,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工程。光靠靠扶贫承担不了所扶贫任务,只用扶贫资金解决不了所贫困问题。是十六大,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在主要经济增长和专项计划的基础上,呈现出专项计划扶贫、惠农政策扶贫、社会各界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互为支撑的“大扶贫”格局。如何地整合扶贫、涉农、帮扶等各的力量?如何扶贫开发整体效益?是需要的现实课题。从实践看,要各、各、,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要扶贫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以整村为平台,“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尽其力、各记其功”原则,整合,投入,解决问题。,要整合社会帮扶力量,将驻点、帮建、党员干部帮扶等有机起来,扶贫工作的大合唱。近几年,郧西县资金整合工作抓得好,主要抓在手上,各工作了合力。该县又整合各等项目资金2000多万元,投入到连片开发的8个乡39个贫困村,村平投入达50多万元,投入最多的村126万元。

(五)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的关系。当前,扶贫工作开发扶贫和救助扶贫两轮驱动的新阶段,这两项工作相辅相成,互相代替。开发式扶贫是多年来的常规扶贫,其是有发展能力的贫困人口,政策是特惠制,功能是发展,是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是脱贫致富;低保则是有别于原来临时救济的救助式扶贫,是劳动能力或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政策是普惠制,应保尽保,功能是维持生存。两者标准不一,功能不同,但,为用,相彰。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实施扶贫政策,把稳定解决扶贫温饱并脱贫致富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首要任务,农村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对劳动能力或劳动能力丧失的贫困人口社会救助。这就要求在工作中,要使两项制度互为衔接,两项工作互相支撑,两个轮子一起驱动,整体扶贫开发任务。,两项制度衔接工作,在上正在试点工作,这是今后扶贫开发工作的大趋势,扶贫工作的新课题。要早谋划、早思考,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扶贫到户工作试点。

三、,转变作风,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扶贫开发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是在当前新阶段扶贫开发最后攻坚的关键时刻,更需要,责任,转变作风,。

(一)各级党委要扶贫工作。扶贫开发是党、国务院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市的“十一五”时期三大历史任务。各级党委、要从科学发展观、十堰、区域性中心城,对扶贫工作性的认识,把扶贫开发摆在的位置来抓。要扶贫工作责任制,党政“”对扶贫工作重大问题要出马、决策、督办,是策和资金整合上要抓在手上。资金、项目整合位,主要责任在“”;政策、工作位,主要责任在分管。要扶贫工作考核,在对县市区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时,要扶贫工作的权重。县市区党政扶贫工作责任制考核,对考核结果要通报,并主要政绩的依据。要扶贫工作检查督办,任务。

(二)要转变工作作风。扶贫工作,面对的是贫穷农村,服务的是贫困,工作辛苦,矛盾较多。做扶贫工作,需要很强的宗旨意识和党性观念,更要有求真务实的精神。党政主要要带头到最穷最难的扶贫一线调查,带领主要到一线现场办公,就地解决难点问题。要市县村、市县直对口帮扶村、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制度。扶贫济困事关贫困的生存和发展,扶贫政策是贫困人口的政策。想问题、做决策、干事情,都要心里装着贫困,时刻想着贫困,贫困,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只替穷人说话、不为穷人办事,扶贫政策因贫困而来、扶贫工作离贫困而去。这检验真正了科学的发展观和的政绩观的试金石。

(三)要老促会的作用。十堰贫困地区,又是革命老区。在新阶段扶贫开发中,既要打“扶贫牌”,更要举“老区旗”。老促会是老区建设的一支力量,近年来,在各级党委的支持下,市县两级老促会成立了机构、了力量、了工作经费,了较快发展。是市老促会换届,为老区募资、老区专题调研、为农民工送健康、动员民营企业帮建老区村等活动,为老区建设了作用。市县老促会由的老、老担任会长,有政治优势和号召力,对老区也有着深厚的感情,希望大家自身优势,为老区贫困地区发展余热。各级党委、要支持老促会的工作,汇报解决问题,支持老促会的机设,必要的办公场所和工作经费,老促会工作的。

(四)要基层组织和扶贫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和扶贫队伍建设,是新阶段扶贫开发任务的。各级各要重心下移,从基层抓起,从村级班子抓起,选好支部书记,贫困村党支部建设,带领脱贫致富的核心作用。扶贫干部长年工作在条件艰苦、环境恶劣的地方,服务又贫中之贫、难中之难。各级党委要支持扶贫的工作,解决的。各级扶贫要思想作风建设,干部队伍素质,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扶贫开发工作新的。

读书人网 >讲话发言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