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地处**中部偏西,辖*县、**区一县一区,共有392个行政村,另设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 景区仙女湖及市经济开发区和仰天岗等三个管委会,总面积3178平方公里,人口112万,全市农业人口54.2万,乡镇26个,行政村392个,城镇化率近50%,是xx省首批园林城市,及全国卫生城市、全国乒乓球重点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20**年,我市gdp总量在全省排位前移,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全市生产总值402.32亿元,比上年增长17.1%,连续七年实现15%以上增长,财政总收入55.07亿元。xx市社会事业发展迅猛,基础教育全省领先,民办教育和职业教育享誉全国。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将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作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事来办,号召全市大力实施这一利国惠民的民心工程。我市农家书屋建设20**年底开始试点,20**年上半年正式启动, 20**年初,市政府提出要“深入推进农家书屋建设,三年内基本覆盖行政村”,并将此项工作列入每年为群众办好60件实事之一。
截止目前,全市共建成农家书屋156家,其中总署支援兴建50家,今年拟新建136家,加上省局批准将给予136家资金扶持,我市已提前实现村村建有农家书屋的目标,计划到明年实现农家书屋全部标准配备。
一、领导重视,工作机制完善
农家书屋工程实施以来,xx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做到了“五个纳入”,即纳入县(区)政府和有关部门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民生工程考核体系、纳入文明村镇评选重要条件、纳入县(区)新农村建设目标考核重要内容。20**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深入推进农家书屋建设,三年内基本覆盖行政村”。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视察农家书屋,对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进行指导,现场协调解决各种问题。市政府成立了由新闻出版、宣传、组织、财政、发改、农业、文化等16个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市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问题,部署工作。县(区)政府、管委会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进一步完善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积极主导、部门密切协作、社会广泛参与、农民自主管理”的工作机制,探索了书屋规划、建设、图书报刊选配的科学方法,形成了市委、市政府领导高位推动,市、县(区)、乡(镇)、村四级联动,党委、政府、社会、农民良性互动,共同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良好局面。
二、科学规划,狠抓督查落实
农家书屋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做到像抓经济工作一样抓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编制了全市2008-2010年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规划,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年度实施计划,详细明确了每个月的工作任务。为确保规划目标落到实处,一是因地制宜选点布局。以提高图书利用率为目标,以方便群众为原则,结合我市实际,摸准村情民意,因地制宜确定书屋的选点布局、建设资金的分配使用、出版物的选购、基本硬件的装备、管理人员的选配等。目前,书屋的选址分别设在行政村办公楼、村文化活动中心、村祠堂、村小学、村干部或种养能手家中,可谓不拘一格、形式多样。二是狠抓督查落实。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年初制定的月调度表,每月底实地进行督促落实,重点检查是否按照推荐目录选配出版物,是否给农民群众送去了看得懂、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书籍,是否制定和落实了书屋管理各项制度,并通过农民读书信息反馈机制,围绕农民需求及时调整出版物供应,及时解决书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三、加大投入,广开筹资渠道
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在积极争取上级经费的同时,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资金配套问题,去年安排了54万元资金,今年又已拨付68万元农家书屋建设资金。同时要求各县(区)、管委会按每个农家书屋五千元的标准进行配套,并都已落实到位。二是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建设。按照“企业或社会团体捐一点、包村单位帮一点、社会力量筹一点”的思路,积极争取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较好地解决了建设资金瓶颈问题。目前,我市农家书屋建设资金筹措有企业捐助型、部门帮扶型、上级援建型、社会共建型、政府投入型等各种类型。既有以xx商会、青春康源公司为代表捐赠的农家书屋,又有以罗坊镇园前村委为代表各级图书馆援建的农家书屋,还有以珠珊镇上屋村为代表农民自发组织建设的农家书屋。三是整合现有资源。充分利用我市已建成的党员活动室、农民活动室、文化中心等基础设施,统筹调剂,相互补充,同步推进,共建共享,提高其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快全市农家书屋建设步伐。
四、巩固成果,建立长效机制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着力抓好农家书屋建设、管理、维护和使用四个环节,特别抓好管理这一关键环节,在建立长效机制上狠下功夫。一是选好书、配好书。农家书屋能否发挥实效,能否让农民真正受益,关键在书。在图书的选配上,我们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深入到县(区)农村,站在农民的角度,立足农村实际,了解农村经济状况和农民需求。通过调查掌握了已经建设的156个农家书屋中,以种养为主的村123个,以建蔬菜大棚种蔬菜为主的村17个,以葡萄等经济作物为主的村16个,我们紧扣这些村的特点配送图书,在内容选择上,将简明、通俗、易懂、实用的农业科技、文学、生活、妇儿等6类723个图书书目,配送到了各个农家书屋,满足了农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同时,每年分批对已建成的农家书屋进行更新、补充。不少种养农户都从书屋里尝到了甜头,对“农家书屋”赞不绝口。xx区石洲村肉鸭养殖户刘润华高兴地说:我对着书本养鸭,和其他养殖户比较,我养的鸭成活率高出5%,半年下来就增收6000多元。二是管好书、用好书。每个农家书屋都制订了书屋管理制度、管理员职责、图书借阅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选配了有一定文化层次、事业心、责任感的专、兼职管理员进行管理。采取集中办班和现场指导等形式,组织农家书屋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进行了培训,使其掌握了必要的图书分类、登记、保管和借阅等知识,有效提高了管理员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使得农家书屋管理更加科学,运行更加规范。此外,县区新闻出版局定期安排乡镇组织各书屋的图书、光盘进行漂流,轮流交换,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图书利用率最大化,使农家书屋常有新书借,常有新书看。
五、加大宣传,扩大社会影响
农家书屋在农村还属于新生事物,提高农民的认知度,增强社会的参与意识,是充分发挥农家书屋作用,实现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为此,我们切实加大了对农家书屋的宣传。一是通过典型引路,提高群众认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谭汶司长在视察xx区珠珊镇上屋村农家书屋后,称赞其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典范”,“培育新型农民的一块重要阵地”。新余日报和新余电视台专题报道后,在全市引起强烈反响,使农民朋友和社会各界对农家书屋有了更深的了解。二是以活动促建设,扩大社会影响。大力开展“三下乡”、“书香新余全民读书节”和图书进农村(社区)活动,多种途径为农家书屋捐赠图书。在农村学校广泛开展“小手拉大手”读书活动,带动了农民读书的积极性。一些村庄还依托农家书屋,主动开展农民百科知识竞赛、读书征文、书谜竞猜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培养了农民的阅读习惯,提高了农家书屋的利用率,帮助部分富余劳动力通过书本学到了一定技能,通过报刊杂志及时掌握了信息,找到了更多致富门路,调动了广大农民朋友读书用书、科技致富的热情,为倡导农村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促进村民和谐融洽发挥了积极作用。三是以创新促发展,增强造血功能。积极探索农家书屋不同的发展模式,选择具备一定条件的农家书屋作为试点,鼓励其开展多种文化经营活动,通过多种文化经营增强农家书屋自身的造血功能,实现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
总之,我们通过政府推动、典型引路、齐抓共管等有力措施,严格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主管理、村民共享”的要求,紧紧把握建设、管理、维护、使用四个环节,妥善解决好资金投入、图书配备、社会效益、长效机制四个问题,使农家书屋成为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移风易俗和倡树新风的阵地场所,极大地丰富了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农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有力地推进了新农村建设。我们坚信,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高度重视、支持,有省新闻出版局的悉心指导,有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将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成为一项利国利民的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