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镇纪委以服务“三农”、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为目标,积极开展专项效能监察,把加强村干部队伍的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激发了村干部的工作潜能。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维护了农村稳定,确保了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顺利进行,增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我们的主要做法和成效是: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保持村干部队伍稳定
我镇从改革选拔任用机制入手,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干部“四化”要求和德才兼备原则,把二批政治素质高、致富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优秀党员选拔进村“两委”,目前,全镇10个村党支部书记,平均年龄44岁,大专文化5人,高中文化5人。在考察任用过程中,镇纪委协助党委考察干部、选拔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石梁村、兴龙村、严舍村过去是全镇的后进村,由镇纪委牵头成立考察组,选拔致富能力强、群众公认度高的青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任职以来,各项工作均有起色,集体收入和群众收入增加经济发展,群众满意,党员服气。全镇有2名村党支部书记任职在10年以上,同时培养后备干部队伍30多人,切实解决了村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
二、加强思想教育,促进观念更新
我们利用党校集中培训或以支部分散培训、农村党员活动室及远程教育等形式,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理想信念、法律法规和正反典型教育,及时学习掌握党章和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增强勤政、廉政、优政意识,为“三农”工作开展夯实思想基础。
三、加强制度建设,推行阳光村务
一是建立健全村级配套工作制度,使其有章可循,形成自我调整、自我制约、自我控制的制衡机制。
二是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如党员议事会、村民代表议事会等,凡涉及建设项目、资金使用、鱼塘藕田承包等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大事,必须经党支部会议、村民代表大会或群众大会讨论决定。水金村20多年来,每年正月初六召开为期六天全体村民大会,总结一年来的工作,部署新年的工作任务,落实好养殖生产承包合同,开展计划生育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教育。
三是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村支书、主任不能兼任会计、出纳,更不允许自审自批自支,严禁“白条”记帐支付,由镇农经站统一代理记帐和现金管理。
四是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坚持以财务公开为主的村务公开,除接受镇纪委的监管外,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并将村里重大事项、收支情况、定期张榜公布,增加村务、财务管理的透明度。
五是健全审计检查制度。由镇纪委牵头,定期对村财务进行审计检查,发挥村民理财小组的作用,共同参与,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有一名村干部收入入帐不及时,在审计检查过程中,镇及时找其诫免谈话,帮助改正了缺点,促进了村财务的规范化管理。
四、加强监督制约,促进农村工作开展
我们把对村级“一把手”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作为推进基层党组织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充分发挥监察效能,有力推动各项工作开展。
一是建立党风廉政建设的考评机制。将全年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进行分解,上下签订目标工作责任状,任务落实到人,并作为年终考评党风廉政建设的内容和重要依据。
二是对村党支部内部权力进行合理配置。针对过去多数基层党支部成员中,未设纪检委员的实际情况,明确规定支部书记或组织委员兼任纪检委员,制定工作职责。
三是加大考核奖励力度。以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考核为龙头,对今年以来的水环境整治、“四村同创”、林业绿化、四夏经济上缴、计划生育、土方工程、资源管理费上缴等重点工作,制定考核细则,作出明文规定;专门出台了《经济运行质量考核办法》实行绩效挂钩,体现公开、公平、公正,促进村干部效率和质量的提高,激发了基层干部队伍争先的工作积极性。20**年4月市委专题介绍我镇的具体做法,20**年7月市纪委也推广了我镇的经验,过去夏季经济上缴工作都是一拖再拖,大会小会一个接着一个开,自实行效能监察后,今年不用动员,在5月20日前,全面完成了上缴任务,较好地杜绝了干好干差一个样的现象,促进了重点工作与中心工作、阶段性工作和全年工作的有机结合,充分调动了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特别是在“四村同创”工作中,全镇10个村加大投入力度,投入建设资金580万元,搞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光耀村被免检评定为省新农村建设环境整治合格村,石梁村、官河村被免检评为市综合先进一等奖,石梁村党支部书记姜正明按照要求,努力创新工作方法,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后进面貌,市委办专刊介绍他的做法,被市委表彰为优秀村支书,今年度提拔为镇副镇级领导干部。
通过在村干部队伍中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强化效能监察,增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强化了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进一步推进了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进一步推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加快全面小康进程。20**年,我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6亿元,增长11.5%,其中农业增加值8862万元,工业增加值3300万元,建筑业增加值1618万元,服务业增加值7759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21%、19%和14.3%,财政收入1000万元,增长45.3%,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5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6540元,同比增长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