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如何推动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10-05-09 00:07:56 作者: yuanwine123

编辑推荐更多文章:

数据通信设计课程心得体会

做好分析检查阶段工作心得体会

从民办小事做起心得体会

法院女检察官工作心得体会

教育管理处干部工作心得体会    

  推动科学发展,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社会系统工程。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联系当前实际,要把握好五个关系。

  把握立言与立行的关系。立言是立行的前提,立行是立言的目的。言如心声。立言不仅是思想观念的亮白,更是动员群众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工作方式。立行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属性。推动科学发展虽然首先要解决的是思想问题,但最终目的是要解决实际问题。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没有“行”的“言”,是白费时日的“空言”,再宏伟的蓝图,再理想的目标,都是毫无意义的空中楼阁。从这个意义上说,立行比立言更为重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言出行随,心口如一,言行一致,躬身实践,切实解决好由思想层面向实践层面转化的问题,言见之于行,行见之于效,使“立行”成为一种责任、一种风尚、一种境界,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

  把握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任何矛盾都具有共性和个性。中央的方针政策是从全局角度制定的,具有共性。“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共雷”,差异性是客观世界的存在形态。因资源秉赋、发展起点的不同,同样的工作任务具体到不同地区和部门,就有千差万别的情况,这是个性。共性不能代替个性。“上边怎样说,下面怎样做”、对上级部署不加分析不切实际的生搬硬套,看似抓落实不走样,实际上是最大的不落实。要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深入“解剖麻雀”,接通“天线”与“地线”,统一“上情”与“下情”,把上级原则规定变为可操作的措施,认真排查“个性差距”,形成“承认差距是一种胸怀、找出差距是一种能力、缩小差距是一种政绩” 的氛围,切实清除制约科学发展的思想、作风、体制障碍。

  把握外因与内因的关系。内因是事物变化的决定因素,外因对内因具有反作用。领导干部深入实际,热忱为基层排忧解难,这是一种积极的外因作用。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基层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而不是越俎代庖,专权独断。基层在科学发展中处于内因地位,基层工作最终要靠基层去落实。只有领导干部的积极性,没有基层的积极性,抓落实就会变成“抓落空”。大揽大统、包办代替的“保姆式”作法,严重束缚了基层的手脚,影响了基层的积极性,最终因基层“缺位”使工作难以落实。“上下同欲者胜”。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变“一头热”为“两头热”,使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实到基层。

  把握教育与机制的关系。推动科学发展不仅需要教育,更要建立长效机制。“慈于子者不敢绝衣食,慈于身者不敢离法度,慈于方圆者不敢舍规矩”。邓小平同志强调: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要建立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发挥考核的“镜子、尺子、鞭子”作用,使党员干部头上有“紧箍咒”、心中有“大目标”、手里有“时间表”。要健全督查报告制度。有查必果,有果必报,客观评价,彻底摸清不落实的“病灶”,找准“病因”,开出“处方”。要建立调查研究制度。到车间进农家,“望、闻、问、切”,有的放矢解决问题。否则,双脚就会“踩空”,头脑就会“发空”,工作就会“抓空”。

  把握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内容。开会议、发文件,都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形式。但开了会、发了文,不等于问题解决了,更重要的是确保决策的落实。为形式而形式,甚至以形式损害内容,缺乏扎实的行动,落实就会变成落空。要摒弃用会议落实会议、用讲话落实讲话、用文件落实文件的形式主义,努力克服“只打雷,不下雨”的官僚主义、华而不实的作风,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在做好号召动员、制定方案的基础上,更要做好落实文章,深入基层摸清实情,对群众反映最强烈、最关注、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逐个研究解决,确保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位。

  太平桥镇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努力把握和处理好五个关系,坚持边言边行,边议边改,针对加快发展、改善民生、整肃作风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开展“一人一策” 调研活动,收到整改课题98个,为推动科学发展带来勃勃生机。

读书人网 >心得体会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