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网文档频道给广大网友提供最实用的文档资料: http://www.reader8.net/data/
近期,安徽省妇联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在全省开展了农村留守妇女工作调研,以进一步推进关爱留守妇女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安徽省农村留守妇女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
目前全省农村外出务工人数达1300多万人,其中男性占60%左右,女性占40%左右。留守妇女(已婚,20-55岁)约为350万人。
在当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城市务工就业的情况下,留守家中的农村妇女不仅是家庭生活的顶梁柱,承担着从事生产经营发展、教育子女、赡养老人等重任,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同时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生产生活压力大,子女教育困难多,身体精神负担重,安全防范担心多是留守妇女中较为普遍存在的现象。
二、关爱留守留守妇女工作基本做法
安徽省各级妇联积极探索建立“留守妇女互助、党委政府扶持、妇联组织引导、社会各界帮助”的关爱模式,留守妇女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一是加强智力扶持,提升农村妇女增收致富和创业就业能力。积极开展“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农业实用技术、家政服务等培训,把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信息送到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引导留守妇女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开展规模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努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全省共培训农村妇女52.3万多人次,为农村妇女就业创业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
二是加大资金扶持,帮助农村妇女解决创业就业资金难题。积极协调财政、人社、金融等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积极配合各级农行和农村信用社,继续实施小额信贷巾帼科技致富项目。去年,全省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39亿元,实施小额信贷巾帼科技致富资金约25.7亿元,受益妇女达14万人,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妇女创业发展。
三是加强城乡妇女互动,促进农村妇女创业发展。以巾帼示范村为平台,积极开展岗村联手共建新农村、企村联建帮扶等活动,引导城市优势资源支持新农村建设。,各地“巾帼文明岗”、城镇妇委会和企业共提供291.9万元的资金和物品,结对帮扶346个“巾帼示范村”,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妇女的创业发展。
四是加强农村基层维权和关爱服务。省妇联在全省开通12338维权热线,大力推进基层妇女维权服务站、妇女之家建设,加强维权普法宣传教育,深入开展送法下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平安家庭创建、禁毒禁赌等活动,切实维护妇女权益,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省妇联于启动了 “实施关爱行动,温暖千家万户”的关爱行动,连续实施三年来,累计筹集和发放各类项目款和捐款几千万元,其中特别注重向农村留守妇女中的困难妇女倾斜。并积极探索政府资助、项目支持、妇联帮助和社会慈善扶助相结合的关爱模式,资助农村特困妇女儿童和老人,加大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帮扶。各地妇联把关爱农村留守妇女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通过送温暖、结对子、组织免费体检和义诊等形式,把党和政府的关怀、社会的支持和妇联组织的关心送到留守妇女身边。
三、积极探索农村留守妇女互助组模式
安徽省各级妇联在关爱留守妇女工作中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特别是在全国率先创立的留守妇女互助组模式,有效解决了留守妇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困难,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示范带动作用。
,巢湖市含山县清溪镇农村妇女自发组建的留守妇女互助组,为解决留守妇女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在它的启发带动下,各地妇联纷纷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探索,引导农村留守妇女就近就便、自愿组合成立互助的合作小组。通过几年的发展,现逐步形成了各具地方特色的留守妇女互助模式。
1.农业生产生活互助模式。在农业较为发达的县或地区,这种模式较为普遍。互助小组从最初的互帮农活,互助解决家庭困难,逐步发展到互学种养殖,扩大生产规模。各级妇联积极帮扶农村留守妇女成片发展方格簇养蚕、发酵床养猪、种植优质香菇、茶叶、瓜篓籽、油茶等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农业生产,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此类互助小组一般都有一位热心肠、威望高、组员信得过的妇女担任组长,带领留守妇女长期坚持开展互助活动。
2.加工产业生产互助模式。在工业大县、强县和加工企业较为发达地区,留守妇女就近参加各种来料加工生产互助小组的情况比较普遍。通过组织培训后,留守妇女或将原材料领回家去加工,或在小组成员聚集的妇女家中进行生产。开展生产的项目既有服装加工、手工针织、刺绣、玩具等来料加工,也有利用当地特产从事柳编、席草编织、羽毛加工等等。这些生产一般都是按件计酬,在不影响照顾家庭的同时,增加了收入,丰富了生活内容。并且在从事加工生产活动中开拓了人际交往、互帮互助的渠道和机会。
3.专业协会带动模式。依托各种种养殖专业生产协会或
读书人网文档频道给广大网友提供最实用的文档资料: http://www.reader8.net/data/
合作社建立留守妇女互助小组,带动和扶持留守妇女发展专项生产创业致富。由协会组织开拓市场,开发产品,互助小组负责生产,改变原来留守妇女分散经营成本大、风险高的状况。到底全省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超过1.6万家,其中以妇女为主的专业协会、合作社有1023个,346名女性担任合作社理事长,在带动留守妇女互助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4.经纪人带动互助模式。在商品经济和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成长起来了一批女性经纪人,她们经营的产品大多也适合妇女生产。其中有一些热心人士主动组织留守妇女参加生产。在做好经纪人的同时,成为留守妇女互助小组的组织者和带头人。她们热心推广农业生产实用技术或品种,发展订单养殖或订单生产,帮助解决资金、技术、销售问题难。在组织带动互助小组成员发展生产的同时,增加了双方的收入。
各种互助模式的共同特点:一是在发展生产上互助,加快科技致富。互助小组从最初的互帮农活,逐步发展到互学种养殖、互助经商、互通信息、互带就业,使互助范围不断扩大,互助内涵逐步延伸,增强了联合创业、增收致富的信心和能力。二是在家庭生活上互助,促进乡风文明。通过参与互助小组,不仅增强了相互交流,摆脱了孤独,解开了心结,驱散了忧愁,而且在互助组的带领下,注意赡养老人,照顾空巢、孤寡老人,开展文明创建、邻里守望、安全互帮、禁毒禁赌等活动,促进了家庭和睦、邻里团结。三是在子女教育上互助,解决心头之忧。互助组在农忙时,留一个组员照看孩子;闲暇时相互交流教育心得,组织开展家庭教育知识培训,既缓解了照顾子女的压力,又增长了家庭教育的知识,促进了两代人的身心健康成长。
四、加强农村留守妇女工作的建议
近年来安徽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妇联围绕农村留守妇女开展了许多工作,但工作开展的面还不够广,在深入和持续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各地开展工作的情况也还很不平衡。建议:
1、积极推广巢湖市委高度重视留守妇女儿童工作的做法,进一步加强党委政府对农村留守妇女工作的组织领导。农村留守妇女是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而出现的一个普遍性社会问题,关系到农村发展稳定和谐的大局,需要党政领导的重视和各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和倾斜。巢湖市农村留守妇女工作开展的好,与巢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是分不开的。建议各级党委政府都能重视此项工作,将农村留守妇女工作作为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重要抓手来组织落实。
2、大力宣传引导外出打工农民回乡就近就业,加速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的“去留守”。外出打工农民返乡就近就业,是解决留守妇女儿童问题的根本途径。随着安徽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快速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全面启动,目前安徽各市县特别是沿江、毗邻江浙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都有很迫切的劳动力需求,客观上已经具备了一大批农民工返乡就业的条件。调查中留守妇女也纷纷表示:如能挣到钱,希望丈夫能够回来就近就业。芜湖、宣城、黄山等市妇联在春节农民工返乡高峰时也做了不少宣传动员农民工返乡就近就业工作,但成效还不是很明显。建议政府制定一些鼓励和吸引农民工返乡就业的政策规定,鼓励企业加强人性化管理,争取与本土农民工多签定中长期劳动合同等等。妇联要配合有关部门加大宣传吸引农民工返乡就近就业的有关政策规定,动员更多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从根本上解决因留守而产生的种种社会问题。
3、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惩处侵害留守妇女儿童权益案件的力度。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较多,家中留守的大多都是妇女老人孩子,而农村现有的治安力量和相应防范措施,还不能满足目前农村复杂的治安形势,侵财性案件和对妇女性侵犯的案件时有发生,影响留守妇女的人身财产安全。建议各级公安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打击农村刑事犯罪经常性工作机制,严厉打击抢劫、强奸、盗窃等犯罪活动,特别要加大惩处侵害留守妇女儿童权益案件的力度。要进一步加强农村警务室建设,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人身、财产的安全。要通过大力开展护村护庄、联户联防等多种形式的群防群治活动,积极构建农村治安巡逻防控网络,提高群众自我防范能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各级妇联组织要积极配合公安部门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对在农村常见的骗术、手段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公开宣传披露,调动广大妇女参与农村治安,建设平安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农村广大群众尤其是留守妇女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