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子集解》原文txt下载:外篇第二十一

发布时间: 2013-11-22 10:17:31 作者: rapoo

常用工具

[谜语大全及答案] [歇后语] [顺口溜] [绕口令] [三字经] [谚语]

[名人名言] [对联] [脑筋急转弯] [国学经典] [诗词鉴赏][三句半]

田子方侍坐于魏文侯,溪工。文:“李云:‘田子方,魏文侯,名。溪工。人。'司本作。”文侯曰:“溪工,子之邪?”子方曰:“非也。之人也,道,成云:“ 言道,於理。”故之。”文侯曰:“然子邪?”子方曰:“有。”曰:“子之邪?”子方曰:“郭子。”文侯曰:“然夫子何故未之?”子方曰:“其人也真,人貌而天,俞云:“淮南淑真‘室生白',注:‘,心也。'此人貌而天心。古以下,非。”而葆真,俞云:“,也。‘而葆真,清而容物',文。” 清而容物。清而不刻。物道,正容以悟之,使人之意也消。郭云:“然清,正己而已,而物邪自消。”何足以之!”子方出,文侯然日不言,成云:“然,自失貌。”召前立臣,前侍立共之臣。而之曰:“矣全德之君子!子也。始吾以知之言、仁之行至矣,吾子方之,吾形解而不欲,口而不欲言。吾所者直土梗耳,直,特也。司云:“土梗,土人也,遭雨。”宣云:“喻其至粗。天真之外,皆土梗也。”夫魏真我累耳!”郭云:“知至者,以人爵累。”

  伯雪子,成云:“姓,名伯,字雪子,楚之道人。”舍于。人有之者,伯雪子曰:“不可。吾中之君子,明乎而陋于知人心,成云:“陋,拙也。”宣云:“於末而昧於本。”吾不欲也。”至於,反舍于,是人也又。伯雪子曰: “往也我,今也又我,是必有以振我也。”,求也。振我,言起予。出而客,入而。明日客,又入而。其曰:“每之客也,云:“之客,是客。”必入而,何邪?”曰:“吾固告子矣:‘中之民,明乎而陋乎知人心。'昔之我者,退一成,一成矩;容一若,一若虎;成云:“ 擎跪揖,前方,逶迤若,辟若虎。”其我也似子,其道我也似父。是以也。”成云:“匡我如子之事父,我似父之教子。近尊卑,自有情,既非天性,何事殷勤!是知之弊,遂有斯,是以之也。” 仲尼之而不言。子路曰:“吾子欲伯雪子久矣,之而不言,何邪?”仲尼曰:“若夫人者,目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矣。”宣云: “目之而知道在其身,何所容其言邪?”

  于仲尼曰:“夫子步亦步,夫子亦,夫子亦,夫子奔逸,而回瞠若乎後矣。”文:“瞠,直貌。”夫子曰:“回,何邪?” 曰:“夫子步亦步也,夫子言亦言也,夫子亦也,夫子亦也,夫子亦也,夫子言道,回亦言道也。及奔逸,而回瞠若乎後者,夫子不言而信,成云:“不言而所信。”不比而周,不人比,而情意自然周遍。”器而民滔乎前, 文:“人君之器,而民滔聚其前。”而不知所以然而已矣。”仲尼曰:“!。可不察!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宣云:“心死於,不能造化同,其可哀甚於人死也。”日出方而入於西, 宣云:“以日喻化宰。”物莫不比方。宣云:“ 日方向。”有目有趾者,待是而後成功,待而作。是出存,是入亡。日出有世事,日入世事。物亦然,有待也而死,有待也而生。宣云:“待造化之往生死,如依日之出入存亡。”吾一受其成形,而不化以待,又物,彼“ 化”作“亡”。效物而,物而我亦,似效之也。日夜隙,而不知其所, 日夜代嬗,初隙,而不知其所。薰然其成形,成云:“薰然,自貌。”知命不能乎其前,宣云:“知命者不能豫乎其前。”丘以是日徂。 惟日之逝。吾身汝交一臂而失之,吾汝身相,不啻把一臂而失之,言其也。可不哀!女殆著乎吾所以著也。言汝殆止乎吾所以也,如言之。彼已矣,彼所著者已矣。而女求之以有,而汝之以有,尚切切求之。是求于唐肆也。李云:“唐,亭也。”宣云:“唐,中路。肆,市肆也。停于唐肆而求之於是哉!因回以喻,亦即言。 ”吾服女也甚忘,女服吾也亦甚忘。郭云:“服,思存之。甚忘,去之速也。”宣云: “吾汝皆可,去都即成忘。”然,女奚患焉!忘乎故吾,吾有不忘者存。”宣云:“故吾去而新吾又,刻留,亦刻息,有不忘者存焉。奔逸,何必有瞠若乎後之哉!”

  孔子老聃,老聃新沐,方被而,然似非人。文:“ ,乃牒反,又丁立反。司云: ‘不貌。'”郭云:“寂泊之至。”孔子便而待之,少焉曰:“丘也眩?其信然?向者先生形掘若槁木,掘同倔。似物人而立於也。”老聃曰:“吾游心于物之初。”宣云:“物之初,物之也。游心於物之,遇道之真也。”孔子曰:“何邪?”曰:“心困焉而不能知,口辟焉而不能言,司云:“辟,卷不也。”女乎其。,也。者,且然而未必之。至,至赫赫;出乎天,赫赫乎地;宣云:“互其根。”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或之而莫其形。孰是?消息,一晦一明,日改月化,日有所,而莫其功。成云:“消息,夏冬,夜晦明,日月,新新不已,故日有所。”生有所乎萌,死有所乎,始相反乎端,而莫知其所。郭云:“所迎之不其首,之不其後。”云:“‘始'二句,即所‘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也。”非是也,且孰之宗!”成云:“若非是通生化之道,物之宗本乎!”孔子曰:“是。”成云:“心是道,其如何?必得游是,有何功力也?”老聃曰:“夫得是,至美至也。得至美而游乎至,之至人。”孔子曰:“其方。”曰:“草食之不疾易,水生之不疾易水,行小而不失其大常也, 成云:“疾,患。易,移也。夫食草之,不患移易,水生之,不患移易池沼,但有草有水,不失大常,西,特小耳。亦人大道之中,任化,未始非我,此不失大常,生死之,亦小耳。”喜怒哀不入於胸次。李云:“次,中也。”郭云:“知其小而不失大常故。 ”夫天下也者,物之所一也。宣云:“化不逾真宰。”得其所一而同焉,宣云:“真一合德。”四肢百垢,而死生始夜而莫之能滑,滑,也。而得福之所介乎!宣云:“介,也。”者若泥,知身於也,,也,官。在於我而不失於。不以而失我之。且化而未始有也,化,我亦之。夫孰足以患心!宣云:“逍之矣。”已道者解乎此。”宣云:“惟既履道者知之。”孔子曰:“夫子德配天地,而假至言以修心,古之君子,孰能焉?”成云:“然古之君子,能遣於言而免于修乎?” 老聃曰:“不然。夫水之於也,而才自然矣。文:“井一有水、一水,之。”引水文郭注云:“山海‘天井夏有水,冬水',即此。”乃水之自然出,所作,唯其才之自然也。至人之於德也,不修而物不能焉,不言修而物不。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夫何修焉!”孔子出,以告回曰:“丘之於道也,其醯!郭云:“醯,中之蠛蠓也。”微夫子之吾覆也,覆,有所蔽而不。吾不知天地之大全也。”宣云:“天地之大全,即物之所一也。”

  子哀公。成云:“子魏惠王、威王同,去哀公一百二十年,如此‘ 哀公',寓言耳。”哀公曰:“多儒士,少先生方者。”成云:“方,也。 ”言地子之。子曰:“少儒。” 哀公曰:“而儒服,何少乎?”子曰:“周之:儒者冠圜冠者,知天;履句者,知地形;李云:“句,方也。”佩者,事至而。成云:“者,五色,穿玉以佩也。,也。 ”君子有其道者,未必其服也;其服者,未必知其道也。公固以不然,何不于中曰‘此道而此服者,其罪死'?”於是哀公之五日,而敢儒服者。有一丈夫儒服而立乎公,公即召而以事,千而不。子曰:“以而儒者一人耳,可多乎?”

  百里奚爵不入於心,故牛而牛肥,使秦穆公忘其,之政也。有虞氏死生不入於心,完、浚井是也。故足以人。宣云:“ 成邑成都,帝。”宋元君。史皆至,受司云:“受命。”揖而立;舐和墨,在外者半。宣云:“此不能者。”有一史後至者,然不,徐音但。李云:“,舒之貌。 ”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之,解衣般礴, 司云:“般礴,箕坐也。”裸。司云:“,故解衣形。”君曰:“可矣,是真者也。”郭云:“ 足者,神而意定。”

  文王于臧,成云:“臧,近渭水地名。”一丈夫,而其莫,心施,意不在。非持其,非事。有者也,有所。常也。非偶如此。文王欲而授之政,而恐大臣父兄之弗安也;父兄,族。欲而之,,弗。而不忍百姓之天也。於是旦而之夫夫司云:“夫夫,大夫也。”曰:“昔者寡人,郭藩云:“昔、夕古通。昔者,即夕者也。或竟作‘夕者',晏子春秋下篇‘夕者瞢二日'是也。或作‘ 昔者',下篇‘有昔者'是也。(苑辨物篇同。)或‘夜者',外篇‘寡人夜者西方有男子哭' 是也。(“”亦作“者”,上篇:“者膳。 ”)”良人黑色而髯,良人,言善人。髯、□同。乘而偏朱蹄,,色。一蹄赤。曰:,命令。'寓而政于臧丈人,寓,寄。而,汝。庶乎民有瘳乎!'”大夫蹴然曰:“先君王也。”季。俞云:“‘ 先君'下命字,下文‘先君之命王'可。”文王曰:“然之。”大夫曰:“先君之命王,其它,可它疑。又何焉!”遂迎臧丈人而授之政。典洗更,典,常也。偏令出。偏私之政令。 三年,文王于,列士植散群,不植。俞云:“左宣二年‘元植',杜注:‘ 植,主也。'列士必先有主,而後有徒,故欲散其群,必先其植也。”官者不成德,同於善,不成其德。斛不敢入於四竟。文:“音庾。李云:‘六斛四曰。'”案:言他之斛恐大小式,不入於竟。列士植散群,尚同也;官者不成德,同也;斛不敢入於四竟,侯二心也。文王於是焉以大,北面而曰:“政可以及天下乎?”臧丈人昧然而不,泛然而,朝令而夜遁,身。于仲尼曰:“文王其未邪?宣云:“德未足以信人邪? ”又何以乎?”仲尼曰:“默!汝言!夫文王之也,郭云:“任大夫而不自任,斯之也。”而又何刺焉!彼直以循斯也。 ”成云:“循,也。斯,臾。 ”郭云:“斯者,百姓之情悟未悟之,故文王循而之,以合情也。”

  列寇伯昏人射,列子帝篇“”作“瞀”。引之盈,司云:“,也。”案:湛注:“弦。”措杯水其肘上,郭云:“左手如拒石,右手如附枝,右手放而左手不知,故可措之杯水也。” 之,矢,成云:“,重也。”案:“”,帝篇作“”,字同。言矢已,而其次矢重入扣也。方矢寓。方矢,寄杯於肘矣。是,象人也。凝然不,木土偶人。伯昏人曰:“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注:“射之理,而不能不以矜物。不射之射者,忘其能否,不射而同乎射也。”汝登高山,,也。帝篇“”。履危石,百仞之,若能射乎?”汝能以不射射乎?於是人遂登高山,履危石,百仞之,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成云:“仍背行,足垂二分在外空。”揖寇而之。寇伏地,汗流至踵。伯昏人曰:“夫至人者,上青天,下泉, 郭藩云:“文,。雅:‘,也。'”斥八,神不。郭云:“斥,放也。”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 文:“雅:‘恂,栗也。'李又作,音荀。”案:注引何承天纂云:“人呼瞬目恂(字疑作“”。)目。”心而目眩也。於中也殆矣夫!”郭云:“有所多矣。”

  肩吾于叔敖曰:“子三令尹而不,三去之而色。吾始也疑子,今子之鼻栩栩然,成云:“栩栩,貌。”子之用心奈何?”叔敖曰:“吾何以人哉!吾以其不可也,其去不可止也,吾以得失之非我也,而色而已矣。我何以人哉!且不知其在彼乎,其在我乎?宣云:“不知可者在令尹乎,在我乎?”其在彼也,亡乎我;宣云:“若在令尹,我。”在我也,亡乎彼。宣云: “若在我,令尹。”方躇,方四, 生主篇亦云:“之四,之躇志。”何暇至乎人人哉!”仲尼之曰:“ 古之真人,知者不得,美人不得,人不得劫,伏、帝不得友。成云:“智人不得辨,美色不得淫,不能劫,三皇、五帝何足交友也!”死生亦大矣,而乎己,爵乎!若然者,其神乎大山而介,成云:“ 介,也。”入乎泉而不濡,卑而不,宣云:“不得而病。”充天地,既以人,己愈有。”神明充天地,以人,而己愈有也。

  楚王凡君坐,少焉,楚王左右曰“凡亡”者三。文:“司云:‘凡,名,在汲郡共。'”案左:“凡,周公之後也。”七年有凡伯。成“楚文王共凡僖侯同坐”,未知所出。郭云:“ 言有三亡征也。”俞云:“楚子左右言‘凡亡'者三人也。郭注非。”凡君曰:“凡之亡也,不足以吾存。夫‘凡之亡也,不足以吾存 ',楚之存不足以存存。由是之,凡未始亡而楚未始存也。”

国学经典 |

经部

[尔雅] [公羊传] [梁传] [论语] [礼记] [诗经] [孝经] [仪礼]
[周礼] [周易] [左传] [孟子] [尚书] [四书章句] [韩诗外传]

史部

[史记] [三国志] [晋书] [宋书] [南齐书] [梁书] [陈书] [魏书][北齐书]
[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新五代史][元史][明史] [清史稿][汉书][后汉书][新元史][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 [战国策][贞观政要][荆楚岁时记][逸周书] [古列女传][徐霞客游记][大唐西域记]
[唐才子传] [通典] [东观汉记] [前汉纪][后汉纪][华阳国志][洛阳伽蓝记] [唐会要][唐律疏议] [吴越春秋] [越绝书][竹书纪年]

子部

[道家][兵家][儒家][法家][杂家][世情小说][历史演义][历史小说][志怪小说]

集部

[全唐诗] [全宋词][李太白全集][乐府诗集] [文心雕龙][文选][王右丞集笺注] [楚辞][楚辞补注]

蒙部

读书人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