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列子尹曰:李云:“尹,令尹喜也。”成云:“姓尹,名喜,字公度,函谷令,故曰令尹真人,是老子弟子,道抱德,故列子之。”“至人行不窒,成云:“伏行世,不物境障。”案:列子帝篇作 “不空”。蹈火不,行乎物之上而不栗。成云:“冥於寒暑,故火不能;一于高卑,故心不恐。”何以至於此?”尹曰:“是之守也,非知巧果敢之列。成云:“是保守和之,非心智巧、勇果敢而得之。”居!吾女。凡有貌象色者,皆物也,物物何以相?郭云:“唯心者。”夫奚足以至乎先?是色而已。郭云:“同是形色之物耳,未足以相先也。”姚云:“江南本色上有形字。”物之造乎不形,而止乎所化,列子湛注:“有既始,所造者形矣;形既,所止者化矣。”夫得是而之者,宣云:“言究心於此。”物焉得而止焉!成云:“非物所制。”案:帝篇“物”字,“而止” “正曰”。彼乎不淫之度,郭云:“止於所受之分。”案:帝篇“淫”“深”。 而藏乎端之,郭云:“冥然化日新。”乎物之所始,郭云:“始者,物之。”壹其性,郭云:“二矣。”其,郭云:“不以心使之。”合其德,郭云:“不以物性。”案:帝篇“合”作“含”。以通乎物之所造。成云:“物之所造,自然也。既一性合德,物相,故能至道之原,通自然之本。”夫若是者,其天守全,其神,同隙。物奚自入焉!外患不能入也。夫醉者之,疾不死。骨人同,而犯害人,其神全也,乘亦不知也,亦不知也,死生不入乎其□中,是故物而不。文:“音悟。雅云:‘,忤也。'郭注云:‘。',也。”云:“今本作□。”彼得全於酒而若是,而得全於天乎!人藏于天,故莫之能也。”引列子。者不折、,邪、。有忮心者不怨瓦,是以天下平均。故攻之,戮之刑者,由此道也。不人之天,而天之天,郭云:“不而知,天也;知而後感,人也。然天者,性之;人者,知之用。”天者德生, 郭云:“性者,遇物而,足忘,斯德生也。”人者生。郭云:“知用者,感而求,倦而不已,斯生也。”不其天,不忽於人,常守天德,不天也;智能物,不忽人也。民乎以其真。,近也。成云:“率土真,生。”
仲尼楚,出於林中,者承蜩,掇之也。成云:“,老人曲腰之貌。承蜩,以竿取。掇,拾也。”郭藩云:“承拯,引取之也。文作□。列子帝篇:‘使弟子流而承之。'文:‘承音拯。'”案:帝篇“”作“ ”,借字。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 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司云:“ 五六月,黏也。累丸,累之於竿。”案:帝篇“累丸”作“累垸”。二而不,失者;所失二三。累三而不,失者十一;累五而不,掇之也。吾身也若厥株拘,文:“厥,本或作橛。”案:木也。株,木根也。言身若橛株之拘。帝篇作“橛株”,借字。吾臂也若槁木之枝,郭云:“不之至。”天地之大,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不以物易蜩之翼,何而不得!”孔子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於神,帝篇“凝”作“疑 ”,是也。下文“津人操舟若神”,“者鬼神” ,及“器之所以疑神”,此“疑於神”同意。其丈人之乎!”
仲尼曰:“吾乎深之,成云:“名,在宋。”津人操舟若神。吾焉,曰:‘操舟可邪?'曰:‘可。善者能。善浮水者,能。帝篇上有“能者可教也”句。 若乃夫人,未舟而便操之也。'人,能水者。向未舟,入舟便能操之。帝篇“ 便”作“”,注:“,起也。”吾焉而不吾告,敢何也?”仲尼曰:“善者能,忘水也。 帝篇“善”上有“能者可教也,水也”二句。若乃夫人之未舟而便操之也,彼若陵,覆溺之。舟之覆其也。郭云:“舟之覆於,之退於阪也。”覆方乎前而不得入其舍,帝篇“”下有“物”字,是也。“覆物”句,“方乎前而不得入其舍”句。俞云:“方,也。方之本舟相,故方有。方乎前,物乎前也。”注:“神明之居,故之舍。”往而不暇!宣云:“神定在暇豫。”以瓦注者巧,李云:“注,也。”成云:“用瓦器物而射者,既心矜惜,故巧而中。”案:帝篇“注”作“” ,注:“,探也。以手藏物,探而取之。”以注者,成云:“以者,其物稍,恐不中,故心怖而不著。”案注:“,之。”以金注者□。文:“一作□。文:‘□,瞀也。'元嘉本作昏。”案:帝篇作“”。郭云:“所要愈重,其心愈矜。 ”其巧一也,而有所矜,重外也。凡外重者拙。”
田之周威公。文:“崔本作‘周威公灶'。”俞云:“史西周桓公之子威公,名不,崔本可史。”威公曰:“吾祝生。司云:“生之道。”吾子祝游,亦何焉?”田之曰:“之操拔彗以倚庭,成云:“拔彗,帚也。”亦何于夫子!”威公曰:“田子!寡人之。” 之曰:“之夫子曰:‘善生者,若牧羊然,其後者而鞭之。'”郭嵩云:“ 鞭其後,前者于於然行矣。”案:意持其。威公曰:“何也?”田之曰:“有豹者,岩居而水,不民共利,行年七十而有之色,不幸遇虎,虎而食之。云:“此言不戒畏。”有毅者,高、薄,宣云:“高,大家。薄以蔽,小家也。”不走也,必己篇“毅好恭,、帷薄、聚居,不”,高注:“之必。”淮南人:“毅好恭,室廊必,聚必下,徒圉皆抗,然不其,而死。”俞云:“走是趣之字。子文不,故者莫得其解。”行年四十而有之病以死。此言形益。豹其而虎食其外,毅其外而病攻其,此二子者,皆不鞭其後者也。”
仲尼曰:“入而藏,出而,宣云:“恐其。”柴立其中央。宣云:“如槁木之心,而立於之中。”三者若得,其名必。宣云:“可至人。” 夫畏者,十一人,父子兄弟相戒也,必盛卒徒而後敢出焉,不亦知乎!人之所取畏者,云:“取,即最字。”衽席之上,食之,而不知之戒者,也。”郭云:“十一耳,便大畏之。至於色欲之害,皆之死地,而莫不冒之,斯之甚也。”
祝宗人玄端以牢,彘曰:成云:“祝,祝史。玄端,衣冠。,圈也。未祭之,圈彘,其文在下也。”“汝奚死?吾三月 □汝,十日戒,三日,藉白茅,加汝肩尻乎雕俎之上,汝之乎?”文:“□音患,司云:‘也'。”彘曰:“不如食以糠糟,而之牢之中。”,置也。又彘想如此。自,苟生有冕之尊,死得於、之上,司云:“,篆也。,案也。”王念云:“,,柩也。‘以',注:‘。'文:‘,市反,又市反。'士注:‘柩。'周之蜃,之。或作,或作,皆相附。此作,亦同也。,亦柩也。、古通。注‘柩以',是其也。”聚之中,文:“一作,力久反。于之中。”王念云:“聚,柩也。所聚,故曰聚;其形中高而四下,故言也。名:‘棺之,其曰柳。柳,聚也,所聚,亦其形也。'檀弓‘',荀子作‘' ,篇作‘'。柳、、、,字而同。”之。不後患也。 彘去之,自取之,所彘者何也?
桓公田于,管仲,鬼焉。公管仲之手曰:“仲父何?”曰:“臣所。”公反,病,日不出。文:“,於代反,郭音熙。,土代反,郭音怡。李音台,云:‘,失魂魄也。'”士有皇子告敖者曰:“公自,鬼能公!司云:“皇姓,告敖字。”夫忿之,散而不反,不足;李云:“ 忿,也。,聚也。精神有逆,於,魂魄散於外,故曰不足。”上而不下,使人善怒;下而不上,使人善忘;李云:“散凝,故怒;伏,故忘也。”不上不下,中身心,病。”李云: “上下不和,而攻心,心,精神主,故病也。 ”桓公曰:“然有鬼乎?”曰:“有。沈有履,灶有髻。文:“司本作‘沈有漏' ,云:‘沈,水污泥也。漏,神名。髻,灶神,著赤衣,如美女。'”之壤,雷霆之;成云:“壤之中,其有鬼,名曰雷霆。”北方之下者,倍阿、之;文: “音。司云:‘倍阿,神名。,如小,一尺四寸,黑衣、赤、大冠,持戟。'”西北方之下者,之。司云:“ ,豹尾。一作狗,一神名也。”水有罔象,司本作“”,云:“如小,赤黑色,赤爪、大耳、臂。一水神名。”丘有,文:“本又作莘。司云:‘ 如狗,有角,文身五采。'”山有夔,成云:“如鼓,一足。”野有仿徨,文:“本亦作‘方皇',司云:‘方皇,如蛇,,五采文。'”有委蛇。”公曰:“委蛇之何如?”皇子曰:“ 委蛇,其大如,其如,紫衣而朱冠。其物也,雷之,捧其首而立。之者殆乎霸。”桓公然而笑曰:“此寡人之所者也。”文:“‘朱冠',司本作‘俞冠',云:‘俞之冠也,其制似螺。'”於是正衣冠之坐,不日而不知病之去也。郭云:“此言而累生者,不明也;患去而性得者,理也。”
子王。文:“,人姓名。一本作消。”列子帝篇作“周宣王”。 十日而:“已乎?”帝篇 “”下有“ 可”二字,此。曰:“未也。方而恃。”注:“而自矜者。”十日又。曰:“未也。向景。” 李云:“向,景行。”十日又。曰:“未也。疾而盛。”注:“常求而必己之。”十日又。曰:“矣。有者,已矣,注:“ 彼命而我不,忘矣。”望之似木矣,其德全矣,宣云:“精神凝寂。”敢者,反走矣。”郭云:“之以至於全者,自全乎!”案:帝篇“矣”作 “耳”。
孔子于梁,司云:“河水有石也。今西河石西有此,世之梁。淮南子曰‘古者未,河出孟之上'也。”成云:“或言蒲州二百里有,河水所,瀑布而下,亦名梁。或言宋彭城之梁。”水三十〔一〕仞,流沫四十,之所不能也。一丈夫游之,以有苦而欲死也,有患而自沈。使弟子流而拯之。、傍同。帝篇作“承”,古通用字。百步而出,被行歌而游於塘下。帝篇作“棠行” 。孔子而焉,曰:“吾以子鬼,察子人也。蹈水有道乎?”曰:“亡,音。吾道。吾始乎故,乎性,成乎命。俱入,司云:“,回水如磨也。”郭藩云:“,物之中央。郊祀志‘ 所以,以天也',林注:‘天中央也。'”王念云:“人居腹之中,故之。者,也。”宣云:“水漩入似。” 案:帝篇作“”,。汩偕出,司云:“汩,波。”水之道而不私焉。郭云:“任水而不任己。”此吾所以蹈之也。”孔子曰:“何始乎故,乎性,成乎命?”曰:“吾生於陵而安於陵,故也;於水而安于水,性也;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郭云:“言人有偏能,得其所能而任之,天下矣。用夫,以涉夫生生之道,何往而不通也!”
〔一〕“十”原作“千”,集本及文改。
梓削木,李云:“大匠。梓,官名;名。”俞云:“ 左襄四年‘匠',即此人。” 司云:“,器也,似。”文:“音。” 成,者鬼神。侯而焉,曰:“子何以焉?”曰:“臣工人,何之有!然,有一焉。臣,未敢以耗也,李云:“耗心,心神不也。”必以心。三日,而不敢爵;宣云: “忘利。”五日,不敢非巧拙;宣云:“忘名。”七日,然忘吾有四枝形也。 文:“然,不貌。”宣云:“忘我。”是也,公朝,宣云:“忘。若非公家削之。”其巧而外骨消; 文:“骨,本亦作滑。”成云:“滑,也。”宣云:“外而滑心之事消。”然後入山林,天性;宣云:“察木之生。 ”形至矣,木合。然後成,“”,俗作“”。如全在目。然後加手焉;而施工。不然已。否舍去。以天合天,以吾之天,遇木之天。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此言其性工巧若神,乖其性心自拙。
野稷以公,荀子哀公篇作“野”,公作“定公”。退中,左右旋中。如直,如。公以文弗也,司云:“之文。”案:即“如”也。使之百而反。成云:“任旋回,如之曲,百度反之,皆其。”遇之,哀公篇作“”,定公是也。入曰:“稷之。”公密而不。宣云:“密,默也。”少焉,果而反。公曰:“子何以知之? ”曰:“其力竭矣,而求焉,故曰。”耗,物不然。
工旋而矩,宣云:“,也,掩之。但以手旋,而巧於矩,精之至也。”指物化,而不以心稽,成云:“手物化,因物施巧,心不稽留也。”故其台一而不桎。宣云:“台,神舍也。神凝而拘束之苦。”忘足,履之也;忘腰,之也;知忘是非,心之也;不,不外,事之也。不志,外不物,所而皆。始乎而未不者,忘之也。本性而往不者,是自其,不因物而後,乃其而亦忘之也。
有休者,成云:“人。”踵而子扁子曰:李云:“扁,姓;子,字。”“休居不不修,不不勇,然而田原不遇,事君不遇世,於里,、同。逐於州部,胡罪乎天哉?休遇此命也?”音。不解何以遇此命?扁子曰:“子不夫至人之自行邪?忘其肝,其耳目,身,黜明。芒然仿徨乎垢之外,芒然,知貌。垢,俗累。逍乎事之,是‘而不恃,而不宰'。宣云:“率性而不恃能,物而不居功。”案:出老子。今汝知以愚,修身以明,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炫己以表於人。三又山木篇。汝得全而形,具而九,而、同。中道夭於盲跛蹇而比於人,亦幸矣,又何暇乎天之怨哉!子往矣!”子出。扁子入坐,有,仰天而。弟子曰:“先生何乎?”扁子曰:“向者休,吾告之以至人之德,吾恐其而遂至於惑也。”弟子曰:“不然。子之所言是邪,先生之所言非邪,非固不能惑是。子所言非邪,先生所言是邪,彼固惑而矣,又奚罪焉?”扁子曰:“不然。昔者有止于郊,君之,具太牢以之,奏九韶以之,乃始悲眩,不敢食。此之以己也。若夫以者,宜之深林,浮之江湖,食之以委蛇,平而已矣。文:“委蛇,李云:‘大吞蛇。 '司云:‘委蛇,泥□。'”俞云:“者未必食以蛇,泥□亦臆。至篇:‘夫以者,宜之深林,游之,浮之江湖,食之□、□,行列而止,委蛇而。'然此文亦‘食之以□、□,委蛇而',有文耳。且‘委蛇而',方下文‘平而已矣'文相,若‘而'二字,下句便不矣。”今休,款寡之民也,李云:“款,空。,也。如空之,所小也。”吾告以至人之德,譬之若鼷以,以鼓也。彼又奚能乎哉?”郭云:“此章言善生者各任性分之而至矣。”
国学经典 | 经 史 子 集 蒙
【经部】
[尔雅] [公羊传] [梁传] [论语] [礼记] [诗经] [孝经] [仪礼][周礼] [周易] [左传] [孟子] [尚书] [四书章句] [韩诗外传]
【史部】
[史记] [三国志] [晋书] [宋书] [南齐书] [梁书] [陈书] [魏书][北齐书]
[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新五代史][元史][明史] [清史稿][汉书][后汉书][新元史][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 [战国策][贞观政要][荆楚岁时记][逸周书] [古列女传][徐霞客游记][大唐西域记]
[唐才子传] [通典] [东观汉记] [前汉纪][后汉纪][华阳国志][洛阳伽蓝记] [唐会要][唐律疏议] [吴越春秋] [越绝书][竹书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