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兀者王,李云:“刖足曰兀。”之者,仲尼相若。郭云:“弟子多少孔子。”常季于仲尼曰:“王,兀者也,之者,夫子中分。文:“常季,或云:孔子弟子。”或云:人。立不教,坐不,而往,而。弟子皆有所得。固有不言之教,形而心成者邪?宣云:“默化也。”是何人也?”仲尼曰:“夫子,人也。丘也,直後而未往耳。直,特也。未及往。丘以,而不如丘者乎!奚假!何但假借之一邦!丘引天下而之。”常季曰:“彼兀者也,而王先生,言居然王先生也。其庸亦矣。固庸人相。若然者,其用心也,若之何?”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之,其人俱,故死生不。 天地覆,亦不之。成云:“,失也。”言不之而失。乎假,而不物,郭藩云:“假是瑕之。淮南精神正作‘乎瑕。'乎己之可瑕疵,斯任物自,而役於物也。左‘傅瑕',世家作‘甫假',檀弓‘公肩假',人表作‘公肩瑕 '。瑕、假形近,易致互。”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宣云:“主宰物化,其。”常季曰:“何也?”仲尼曰:“自其者之,肝楚越也;本一身,而世俗之。自其同者之,物皆一也。皆天地一物。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宜,耳目之宜於色,彼若冥然所知。而游心於德之和,郭云:“放心于道德之,而然不也。”物其所一,而不其所,宣云:“物一致,有得。”其足,土也。”常季曰:“彼己,言但能修己耳。以其知得其心,以其真知,得吾心理。以其心得其常心,又以吾心理,悟得古今常然之心理。物何最之哉? ”最,聚也。人何群聚而之哉? 仲尼曰:“人莫於流水,而於止水,唯止能止止。成云:“,照也。”宣“水不求,而人自。唯自止,故能止之求止者。” 受命於地,唯松柏也在,句。 冬夏青青;受命於天,唯舜也正,郭云:“下首唯有松柏,上首唯有人,故凡不正者皆求正。若物皆青全,于松柏;人各自正,於大而之。”成云:“人在上,去上死;木在下,去下死。是以呼人上首,呼木下首。故上首食傍首,傍首食下首。下首草木,傍首。”幸能正生,以正生。宣云:“舜能正己之性,而物性自皆受正。”夫保始之征,保守本始之性命,于何征?不之。勇士一人,雄入於九。崔云:“ 天子六,侯三,通九。 ”求名而能自要者,而若此,求功名而能自必者,可如此。而官天地,府物,成云:“二,苞藏宇宙。” 直寓六骸,宣云:“直,特。以六骸吾寄寓。”成云:“六骸,身首四肢也。”象耳目,宣云:“以耳目吾象。”一知之所知,上知智,下知境。一二。而心未死者乎!宣云: “得其常心,不以死生。”彼且日而登假,假,徐音遐。宣云:“曲:‘天王登假。'此借言世立。日,言指日。”案:言若帝之游於太清。 人是也。宣云:“人自不能舍之。”彼且何肯以物事乎!”因常季疑有之意,故答之。申徒嘉,兀者也,而子同于伯昏人。篇作“ 瞀人”。子申徒嘉曰:“我先出,子止;子先出,我止。”郭云:“羞刖者行。”其明日,又合堂同席而坐。子申徒嘉曰:“我先出,子止;子先出,我止。今我出,子可以止乎,其未邪?郭云:“而之,欲使必不己。”且子政而不,子政乎?”政,子自。,避。也,同也。斥其不。申徒嘉曰:“先生之,固有政焉如此哉?言伯昏先生之,以道德相高,固有以政自多如此者哉?子而子之政而後人者也!子乃子之政,而致居人後者也!之曰:‘明垢不止,止不明也。久人,。'止,集也。明,。今子之所取大者,先生也,而出言若是,不亦乎!”宣云:“取大,求。”案:取大,言引重。子曰:“子既若是矣,既已形。善,宣云:“乃善之至者,故以言。”子之德不足以自反邪?”宣云:“子之素行,必有而後致兀,尚不足自反邪? ”申徒嘉曰:“自其以不亡者,不其以不存者寡。,白也。自言其罪,以不至亡足者多矣;不言其罪,而自反以不存足者少也。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惟有德者能之。宣云:“以兀自然之命而不介意,非有德者不能。”游於羿之彀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上二中,如字。下二中,竹仲反。以羿彀喻刑。言同居刑之中,孰能自信?其不刑所加,亦命之偶值耳。人以其全足笑吾不全足者多矣。我怫然而怒,而先生之所,然而反。郭云:“ 向者之怒而常。”不知先生之洗我以善邪!以善道我心累。吾夫子游十九年矣,而未知吾兀者也。未先生以形。今子我游於形骸之,以道德相友。而子索我於形骸之外,以形相。不亦乎!”子蹴然改容更貌曰:“子乃!”蹴然起。乃者,言如此。子乃,子毋如此言也。大宗篇“不知其所以乃”,亦不知其所以如此也。
有兀者叔山趾,李云:“叔山,氏。”宣云:“足趾,遂。”踵仲尼。崔云:“趾,故踵行。”仲尼曰:“子不,前既犯患若是矣。今,何及矣? ”趾曰:“吾唯不知而用吾身,吾是以亡足。今吾也,有尊足者存,宣云:“有尊於足者,不在形骸。”吾是以全之也。夫天不覆,地不,吾以夫子天地,安知夫子之若是也!”孔子曰:“丘陋矣。夫子胡不入乎?以所!”趾出。宣云:“去。”孔子曰:“弟子勉之!夫趾,兀者也,以前行之,而全德之人乎!”前德,求以之,行而全德者乎!趾老聃曰:“孔丘之於至人,其未邪!彼何以子?俞云:“,也。、之字,古相通。雅:‘,比也。'”郭云:“ 怪其方於老聃。”彼且以幻怪之名,不知至人之以是己桎梏邪?”李云:“,奇也。”案:篇作“”。木在足曰桎,在手曰梏。、期同。言彼期以人之名於天下,不知至人之於名,己之桎梏邪?老聃曰:“胡不直使彼以死生一,以可不可一者,解其桎梏,其可乎?”言生死是非,可通一,何不使以死生是非一者,解其迷惑,庶可乎!趾曰:“天刑之,安可解?”言其根器如此,天然刑戮,不可解也。
哀公于仲尼曰:“有人焉,曰哀它。 文:“,。李云:‘哀,貌。它其名。'”丈夫之者,思而不能去也。人之,于父母曰‘人妻,甯夫子妾'者,十而未止也。未有其唱者也,常和而已矣。未先人,感而後。君人之位以乎人之死,宣云:“拯也。”聚以望人之腹。李云:“文:‘望,月也。'腹,月望,故以之。”又以天下,非以美人。和而不唱,未招引人。知不出乎四域,知名不出四境之。且而雌雄合乎前。宣云:“人、丈夫,皆之。”是必有乎人者也。寡人召而之,果以天下。寡人,不至以月,而寡人有意乎其人也;郭云:“ 未月,已其有。”不至乎期年,而寡人信之。宰,寡人焉。成云:“良宰,以政。”文:“,丈〔一〕反。” 然而後,然不合於其意,而後焉。泛而若。泛然不系於其心,而若焉。寡人乎,李云:“,也。”卒授之。何也,去寡人而行,成云:“俄之,逃遁而去。 ”寡人恤焉若有亡也,宣云:“ 恤,貌。”若是也。是何人者也?”仲尼曰:“丘也,使于楚矣,□子食於其死母者, 文:“□,本又作豚。”郭注:“食,乳也。”少焉若,皆之而走。文:“,本亦作瞬,司云:‘貌。'”俞云:“ 若,然。徐鬼篇:‘ 狙恂然而走。'、恂,□ 之假借。文:‘□,也。'始就其母食,少焉,其死,皆走也。”不己焉,不得焉。 郭云:“生者以才德,死而才德去矣,故生者以失而走也。”案:言□子以母之不己而疑,又不得其生之而舍去也。所其母者,非其形也,使其形者也。成云:“使其形者,精神也。”而死者,其人之葬也,不以,郭云:“者,武所也。而死者,武也,安施!”成云:“者,武之具,武王之,或周公作也。其形似方扇,使。行,陷而死,及其葬日,不用。是知者,武之所,武所,以喻神形所也。”李云:“,送也。”刖者之,之,文:“,於反。”郭云: “者,足故耳。”皆其本矣。本于武,本於足。天子之,不爪翦,不穿耳;女不加修,使其全。娶妻者止于外,不得使。匹夫娶妻,休止于外,官不役之,使其形逸。形全足以, 上二事,皆全其形。而全德之人乎!宣云:“德全有本,人能不乎!”今哀它未言而信,功而,使人授己,唯恐其不受也,是必才全而德不形者也。”哀公曰:“何才全?”仲尼曰:“死生存亡,富,不肖,、渴、寒暑,是事之,命之行也,成云:“事物之化,天命之流行。”日夜相代乎前,又物篇。而知不能乎其始者也。宣云:“有智者,不能所自始。”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於府。成云:“滑,也。”郭云:“府,精神之宇。”宣云:“惟其如是,故任其自然,不足以滑吾之天和,不可以吾之府。”使之和豫通而不失於,使日夜而物春,李云:“,也。,也。”宣云:“使和豫之流通,不失吾怡之性,日夜一息隙,物所在,同游於春和之中。 ”是接而生於心者也。宣云: “是四不在天地,而吾心之春,有,乃接而生於心也。”是之才全。”“何德不形?” 曰:“平者,水停之盛也。郭云:“天下之平,莫盛於停水。”其可以法也,郭云:“情至平,故天下取正焉。” 保之而外不也。,也。保其明,外不於物。德者,成和之修也。宣云: “修太和之道既成,乃名德也。”德不形者,物不能也。”含德之厚,人之。哀公日以告子曰:“始也,吾以南面而君天下,民之,而其死,成云:“持,於兆庶,食教,恐其夭死。”吾自以至通矣。今吾至人之言,宣云:“孔子之言哀它者。”恐吾其,用吾身而亡其。吾孔丘,非君臣也,德友而已矣。”
〔一〕“丈”原“文”,文改。
支成云:“,曲也。曲企踵而行。,唇也。支坼裂,病,唇也。”文:“,徐市反。又音唇。”公,公之,而全人,其肩肩。上言,下音。其下同。文:“,也。李云:‘肩肩,羸小貌。'”李云:“考工梓人文‘目',注云:‘,貌。'肩肩合。知肩是省借,本字作。”案:君之,全人之,反其羸小也。□大桓公,桓公之,而全人,其肩肩。文:“,瘤也。”李云:“□,大貌。”
故德有所,而形有所忘,上。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忘。形宜忘,德不宜忘;反是,乃真忘也。故人有所游,游心於。而知孽,智慧,而生支孽。,信束,而相固。德接,德意,以相交接。工商。工巧化居,以通商。人不,用知?心,故不用智。不斫,用?不雕琢,何束?,用德?德之言得也。本失,何用以德相招引?不,用商?不物,通商。四者,天鬻也。天鬻者,天食也。文: “鬻,也。”知、、德、工四 者,天所以人也。天者,天所以食之也。既受食於天,又用人?既受食於天矣,全其自然,不用以人之。有人之形,人之情。屏情感。有人之形,故群於人;成云:“和光混。”人之情,故是非不得於身。是非之端。 眇乎小哉!所以於人也。乎大哉—善涮臁 崔云:“同於人,所以小;情合於天,所以大。”成云:“,高大貌也。”惠子子曰:“人故情乎?”子曰:“ 然。”惠子曰:“人而情,何以之人?”子曰:“道之貌,天之形,成云:“通之道,之相貌;自然之理,其形。”得不之人?”惠子曰:“既之人,得情?”子曰:“是非吾所情也。宣云:“言惠子先情字。”案:郭以是非承上言,非。吾所情者,言人之不以好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宣云:“本生之理,不以人加益之。”惠子曰:“不益生,何以有其身?”成云:“若不益生道,何以有其身乎?”子曰: “道之貌,天之形,以好其身。有其身者如此。今子外乎子之神,乎子之精,倚而吟,槁梧而瞑。成云:“槁梧,膝也。言惠子疏外神,苦精,故行倚而吟,坐而,形心倦,疲怠而瞑。”天子之形,,解如孟子“而使子 ”之。子以白!”言子以此自,公“白”之何?物所“以白之昧”也。解前。
国学经典 | 经 史 子 集 蒙
【经部】
[尔雅] [公羊传] [梁传] [论语] [礼记] [诗经] [孝经] [仪礼][周礼] [周易] [左传] [孟子] [尚书] [四书章句] [韩诗外传]
【史部】
[史记] [三国志] [晋书] [宋书] [南齐书] [梁书] [陈书] [魏书][北齐书]
[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新五代史][元史][明史] [清史稿][汉书][后汉书][新元史][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 [战国策][贞观政要][荆楚岁时记][逸周书] [古列女传][徐霞客游记][大唐西域记]
[唐才子传] [通典] [东观汉记] [前汉纪][后汉纪][华阳国志][洛阳伽蓝记] [唐会要][唐律疏议] [吴越春秋] [越绝书][竹书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