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木相摩然,俞云:“淮南原道亦云:‘木相摩而然。'但木相摩,未其然。下句作‘金火',疑此亦作‘木火'。下文多言火,益知此文‘木火'矣。金木二物皆畏火,故以言,火之害大也。”金火相守流。行,天地大,文: “音。”宣云:“,也。”於是乎有雷有霆,水中有火,乃焚大槐。司云:“水中有火,也。焚,霹大也。”有甚陷而所逃,人亦有甚者,利害是也。害固害,利亦害也,故常陷而所逃。不得成,文:“,郭音。 ”成云:“怵惕也。”案:言人外物重,怵惕恐,卒所成。心若於天地之,文:“音玄。”言情外物,乎宇宙。慰沈屯,乍慰乍,乍沈乍屯。李云:“,也。”利害相摩,生火甚多,物之生火同。郭云:“故也。”人焚和。皆溺於利害,是自焚其心中太和之也。月固不火,人心之清明,譬月也,能此火乎?於是乎有然而道。文:“音。”宣云:“於是乎然隳,天理而生熄矣。”
周家,故往粟于河侯。文:“苑作魏文侯。”河侯曰:“。我得邑金,子三百金,可乎?”成云: “待我得百姓租封邑之物,乃子。之,皆名金,非金也。”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有中道而呼者。周中,有焉。周之曰:‘!子何者邪?'曰:‘我,海之波臣也。君有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我且南游、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成云:“西江,蜀江也。”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我所。吾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於枯之肆!'”
任公子李云:“任,名。”大巨,司云:“大黑也。”五十以,文:“,犍牛也。” 蹲乎稽,投竿海,旦旦而,期年不得。已而大食之,巨而下,文:“ ,字林云:‘陷字。'”而□,白波若山,海水震,侔鬼神,赫千里。郭藩云:“者,盛威之名。子解篇‘陛下威大信',(同伸。)此同。”案:赫亦怒也,皆以言。任公子得若,若,是也。而之,自河以,梧以北,制同浙,浙江也。古“折”“制”字通。司云:“今在稽塘。”梧,山名,在南。莫不若者。,食。已而後世才之徒,皆而相告也。文:“李云: ‘,量人也。'本或作。,小也。本又或作。 ”夫揭竿累,司云:“累,也。”趣灌,守,李云: “皆小。”其於得大矣;小以令,其于大亦矣。成云:“,求也。,高也。令,令。”宣云:“令,格也。 ”是以未任氏之俗,其不可於世亦矣。
儒以。求,古。大儒曰:文:“上告下曰。”“方作矣,司云:“日出。”事之何若?”小儒曰:“未解裙襦,口中有珠。固有之曰:‘青青之,生於陵陂。生不施,死何含珠?'司云:“ 此逸,刺死人也。”接其,成云:“接,撮也。”□其,文:“字林云:‘□,一指按也。',反,司云:‘下毛。'”儒以金椎控其,徐其,口中珠!”成云:“田恒仁以,儒生以,由是之,不足。” 云:“苟,何至奸!此子一偏之,、舜以仁教民,其流至於人人相食,而田恒又因之以耳。”
老子之弟子出薪,遇仲尼,反以告曰:“有人于彼,修上而下,郭云:“上而促下。”末而後耳,成云:“肩背。”司云:“耳後。”若四海,成云:“瞻高,似天下。”不知其氏之子。 ”老子曰:“是丘也,召而!”仲尼至。曰:“丘!去汝躬矜汝容知,宣云:“躬矜,矜持之行。容知,智慧之貌。”斯君子矣。”仲尼揖而退,蹙然改容而曰:“可得乎?”老子曰:“夫不忍一世之,而世之患,文:“,本亦作敖,同。”案:言孔子不忍一世之,而傲然世之患。抑固邪?抑子胸中固素蓄而人邪?亡其略弗及邪?郭藩云:“亡如。亡其,也。史范睢蔡:‘亡其言臣者不可用乎?'篇:‘亡其不得宋且不攻之乎?'策:‘又亡其行子之而子之乎?'是凡言亡其,皆也。”案:古言“ 亡其”,若今之言“亦”。言亦子智略弗及此邪? 惠以,身之,中民之行焉耳,夫以施仁惠事者,博人之欣,一己之傲,此之以,乃身之,意惟庸人之行或及此焉耳。宣云:“中民,庸人也。”云:“中民,亦徐鬼篇。”相引以名,相以。俞云:“,私。圜道篇高注:‘,私也。' 文赭白‘恩同渥',李善引注曰:‘,私也。'相以,相以私恩。”其而非桀,不如忘而其所。善忘,塞之使可,所非者亦止。又物篇,下四字作“其道”。反非也,非邪也。 成云:“ 反於物性,不,心,皆非正法。”人躇以事,以每成功。成云:“躇,容也。人心,而,起事,恒自容,不逆物情,故其功每就。”云:“每敏同。言事不迫而成功自速。”奈何哉其焉矜!”奈何哉子此仁之,於自矜乎!
宋元君夜半而人被阿,文:“李云:‘元公也。'案:宋元公名佐,平公之子。阿,司云:‘阿,屋曲也。'”曰:“予自宰路之,李云:“,名所居。 ”予清江使河伯之所,者且得予。”俞云:“史作豫且。”元君,使人占之,曰:“此神也。”君曰:“者有且乎?”左右曰:“有。”君曰:“令且朝。”明日,且朝。君曰:“何得?”曰:“且之,得白焉,其五尺。”君曰:“若之。”至,君再欲之,再欲活之,心疑,之,曰:“以卜,吉。”。乃刳,七十二而。每占必,凡七十二次皆。仲尼曰:“神能於元君而不能避且之;知能七十二而, 知同智,下同。不能避刳之患。如是,知有所困,神有所不及也。有至知,人之。云:“言一物之智,不人之,山木篇‘,不肖欺',言人所,此同。”不畏而畏。姚云:“之害大於,人之用小智者,之不知畏也。”去小知而大知明,郭云:“小知自私,大知任物。”去善而自善矣。”成云:“遣矜尚之小心,合自然之大善。”
生石而能言,能言者也。文:“石,本又作。”案:“石”“”古字通用。宣云:“知者有自然之能也。”
惠子子曰:“子言用。”子曰:“知用而始可言用矣。夫地非不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然足而之,致泉,人尚有用乎?”文:“音。,下也,掘也。致,至也,本亦作至。”案:言地大用者多,然使足之外,掘之至於泉,有用者尚有用乎?惠子曰:“用。”子曰:“然用之用也亦明矣。”
子曰:“人有能,且得不乎?人有能自者,何所不自乎?人而不能,且得乎?人而不能自,何所得自乎?夫流遁之志,之行,浮游遁,世。噫!其非至知厚德之任!真智大德之所任,殆不如此。覆而不反,火而不,火,後世言火速、火急也。遇覆,疾而不返,此果於用世者。云:“ 火,亦天地篇。”相君臣,也,之然。易世而以相。世代易,二者相等。故曰:至人不留行焉。至人於此,流。夫尊古而卑今,者之流也。且以氏之流今之世,夫孰能不波?且以淳古之,今之世,夫孰能不於中!波,也。 唯至人乃能游於世而不僻,世同而不僻,流〔一〕遁、者。人而不失己。覆、火者。彼教不,承意不彼。彼尊古卑今之教,我固不必之,亦承其意而不必彼分也。
〔一〕“流”原作“游”,正文改。
目明,耳,鼻,成云:“,辛臭之事也。”口甘,心知,知德。下知音智。,通也。凡道不欲壅,壅哽,哽而不止,道乃人所共由,不欲壅,壅必至哽塞,哽塞而不止,妄行而相矣。郭云:“,也。”害生。郭云:“生,起也。”物之有知者恃息,宣云:“息所以通一身之。”其不殷,非天之罪。殷,正也。其或不正,非天之,天之性不中和也。 天之穿之,日夜降,成云:“ 降,止也。自然之理,穿通物,自及夜,未止息。”人塞其。成云:“,孔也。流俗之人,反于天理,雍塞根,溺不通。 ”胞有重,文:“胞,腹中胎。”郭云:“,空也。”成云:“人腹空,故容藏胃;藏胃空,故通液。”心有天。宣云:“心必有以天。”室空,姑勃溪;司云:“勃溪,反戾也。”宣云:“勃溪,逼塞相乘也。室地,尊卑逼塞,相乘也。”心天,六相攘。宣云:“六,六根之性者也。,六根用事而性。”大林丘山之善於人也,亦神者不。宣云:“夫心有天,方寸之,逍,何假清之而後哉!今人大林丘山之,而喜以善者,亦由平日胸次逼,神明不故也。”
德溢乎名,名溢乎暴,郭嵩云:“德所以洋溢,名之也;名所以洋溢,表暴以成之也。荀子富篇:‘名足以暴炙之。'”稽乎,郭云:“,急也。急而後考其。”知出乎,宣云:“ 而後智。”柴生乎守,柴,也。有守而後立不。生篇云:“柴立其中央。”官事果乎宜。官之事,必皆宜之,而後果行。春雨日,草木怒生, “日”疑“曰”之。耨於是乎始修,成云:“姚,耜之也。耨,也。”草木之到植者半,而不知其然。文:“植,立也。司云:‘拔反之更生曰到植。' ”云:“到,古倒字。”成云:“到生,使然。故制法立教,必。”
然可以病,宣云:“神,故可以病。”□可以休老,文:“□,本亦作。”郭嵩云:“‘,案也,摩也。'以手按摩目。”宣云:“此生之,可以沐浴老容。”可以止遽。宣云:“定心泰,可以止迫遽也。”然,若是,者之也,宣云:“姑教者以自息之方耳。”非佚者之所未而焉。宣云:“未能佚者不事此。”案:“非”字衍。人之所以天下,神人未而焉;人,如帝、、舜。神人,如成、大隗。人所以世,人未而焉;光、申徒狄之,人也。君子所以,人未而焉;君子,田恒之徒。小人所以合,君子未而焉。
演有死者,文:“演,宋城名。”以善,、瘠。 爵官,宋君旌其孝行。其党人而死者半。郭云:“慕而孝,去真矣,斯尚之也。”,。由天下,由逃之;光天下,光怒之。他之,弟子而于水,侯吊之三年,申徒狄因以踣河。文:“,字林云:‘古蹲字。' 司云:‘,水名。'”成云:“他恐及己,弟子蹲踞水旁。侯之,重其廉素,往吊慰,恐其沈。狄斯事,慕其高名,遂赴河自溺而死。”
荃者所以在,得而忘荃;文:“荃,崔音,香草也,可以。或云:柴水中,使依而食焉。一云:笱也。”云:“如或所,是也。周。”案:成本作“筌”。在者,生致之。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文:“蹄,兔也。系其,故曰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忘言之人而之言哉?”
国学经典 | 经 史 子 集 蒙
【经部】
[尔雅] [公羊传] [梁传] [论语] [礼记] [诗经] [孝经] [仪礼][周礼] [周易] [左传] [孟子] [尚书] [四书章句] [韩诗外传]
【史部】
[史记] [三国志] [晋书] [宋书] [南齐书] [梁书] [陈书] [魏书][北齐书]
[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新五代史][元史][明史] [清史稿][汉书][后汉书][新元史][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 [战国策][贞观政要][荆楚岁时记][逸周书] [古列女传][徐霞客游记][大唐西域记]
[唐才子传] [通典] [东观汉记] [前汉纪][后汉纪][华阳国志][洛阳伽蓝记] [唐会要][唐律疏议] [吴越春秋] [越绝书][竹书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