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汉 魏 晋 宋 齐 陈 后魏 北齐 后周 隋 大唐)
周制,追师掌王后之首服,为副、编、次,追衡、笄,为九嫔及外内命妇之首服,以待祭祀、宾客。(追师,掌冠冕之官,故并主王后之首服。郑玄谓:"副之言覆,所以覆首为之饰,其遗象若今步摇矣,服之以从王祭祀。编,编列发为之,其遗象若今假矣,服之以桑也。次,次第发长短为之,所谓也,服之以见王。王后之燕居,亦笄总而已。追犹治也,诗云'追琢其璋'。王后之衡笄,皆以玉为之,惟祭服有衡,垂於副之两旁,当耳,其下以悬。诗云'兮兮,其之翟也。发如云,不屑也。玉之也'是也。笄,卷发者。外内命妇衣鞠衣衣者服编,衣衣者服次。"追音堆。,徒计反。,皮寄反。,知善反。音彖。)
汉制,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庙,簪珥。(珥,耳垂珠也。释名云:"簪,达也,所以达冠於后也。一曰笄。笄,系也,所以拘冠使不坠也。")簪以瑁为,长一尺,端为华胜,上为凤凰爵,以翡翠为毛羽,下有白珠,垂黄金镊。左右一横簪之,以安。诸簪珥皆同制,其有等级焉。皇后谒庙,假结,步摇,簪珥。步摇以黄金为山题,贯白珠为桂枝相缪,一爵九华,熊、武、赤罴、天鹿、辟邪、南山丰大特六兽,诗所谓"副笄六珈"者。(诗传曰:"副者,后夫人之首饰,编发为之。笄,衡笄也。珈,笄饰之最盛者,所以别尊卑也。"郑玄曰:"珈之言加也。副,既笄而加饰,如今步摇上饰,古制未闻。"其南山丰大特,按史记:"秦文公二十七年,伐南山大梓,丰大特。"徐广注云:"今武都故道有怒特祠,图大牛,上生树本,有牛从木中出,后见於丰水中。")诸爵兽皆以翡翠为毛羽,金题,白珠绕,以翡翠为华云。贵人助蚕制,大手结,墨玳瑁,又加簪珥。长公主加步摇,公主大手结,皆有簪珥。公、卿、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夫人,绀缯,黄金龙首衔白珠,鱼须,长一尺,为簪珥。
魏制,贵人、夫人以下助蚕,皆大手髻,七钅奠(音奠)蔽髻,黑玳瑁,又加簪珥。九嫔以下五钅奠,世妇三钅奠。诸王妃、长公主,大手髻,七钅奠蔽髻。其长公主得有步摇,皆有簪珥。公特进列侯卿校代妇、中二千石以下夫人,绀缯,黄金龙首衔白珠,鱼须,长一尺,为簪珥。
晋依前代,皇后首饰:假髻,步摇,簪珥。步摇以黄金为山题,贯白珠为枝相缪,八爵九华,熊、武、赤罴、天鹿、辟邪、南山丰大特六兽。诸爵兽皆以翡翠为毛羽,金题,白珠绕,以翡翠为花。元康六年诏改。
宋依汉制,太后入庙祭祀,首饰翦帼。皇后亲蚕,首饰假髻,步摇,八雀九华,加以翡翠。复依晋法,皇后十二钅奠,步摇,大手髻。公主、三夫人大手髻,七钅奠蔽髻。公夫人,五钅奠。代妇三钅奠。其长公主得有步摇。公特进列侯夫人、二千石命妇年长者,绀缯帼。
齐因之。公主会见大手髻,不易旧法。
陈依前制,皇后谒庙,首饰假髻,步摇,簪珥。步摇以黄金为山题,贯白珠,为枝相缪,八爵九华,熊、虎、赤罴、天鹿、辟邪、南山丰大特六兽。诸爵兽皆以翡翠为毛羽,金题,白珠绕,以翡翠为华。开国公侯太夫人,大手髻,七钅奠蔽髻。九嫔及公夫人,五钅奠。世妇三钅奠。其长公主得有步摇。公、特进、列侯、卿、校、中二千石夫人,绀缯帼,黄金龙首衔白珠,鱼须,长一尺,为簪珥。
后魏天兴六年,诏有司始制冠冕,各依品秩,以示等差,然未能皆得旧法。
北齐依前制,皇后首饰假髻,步摇,十二钅奠,八雀九华。内命妇以上,蔽髻,唯以钅奠数花钗多少为品秩。二品以上金玉饰,三品以下金饰。内命妇、左右昭仪、三夫人视一品,假髻,九钅奠;三品五钅奠蔽髻;四品三钅奠;五品一钅奠。又有宫人女官:第二品七钅奠蔽髻,三品五钅奠,四品三钅奠,五品一钅奠,六品、七品大手髻,八品、九品偏(所交反)髻。皇太子妃,假髻,步摇,九钅奠。郡长君七钅奠蔽髻。太子良娣视九嫔、女侍中,五钅奠。内外命妇、宫人女官从蚕,则各依品次,还著蔽髻。
后周制,皇后首饰,花钗十有二树。诸侯之夫人,亦皆以命数为之节。三妃、三公夫人以下,又各依其命。一命再命者,又俱以三为节。
隋因之。皇后首饰,花十二树;皇太子妃、公主、王妃、三师三公及公夫人、一品命妇,并九树;侯夫人、二品命妇,并八树;伯夫人、三品命妇,并七树;子夫人、代妇及皇太子昭训、四品以上官命妇,并六树;男夫人、五品命妇,并五树;女御及皇太子良娣,三树。(自皇后以下,小花并如大花之形。)
大唐武德中制令,皇后衣,首饰花钗十二树,馀各有差。开元中,又定品命。其制度,并见开元礼序例。
后妃命妇服章制度
(周 汉 魏 晋 宋 齐 陈 北齐 后周 隋 大唐)
周制,内司服掌王后之六服:衣,揄翟,阙翟,鞠衣,展衣,衣。素沙。(王后之服,刻缯为之形而采画之,缀於衣以为文章。衣,画者。揄,画摇者。阙翟,刻而不画。此三者皆祭服。从王祭先王则服衣,祭先公则服揄翟,祭群小祀则服阙翟。今世有圭衣者,盖三翟之遗俗。鞠衣,黄桑服也,色如尘,象桑叶始生。)(月令:"三月,荐鞠衣於先帝",告桑事。展当为。衣,以礼见王及宾客之服,其色白。衣,御於王之服,亦以燕居,其色黑。六服备於此矣。以下推次其色,则阙翟赤,揄翟青,衣玄。此郑玄据五行相生为说也。妇人尚专一,德无所兼,连衣裳不异其色。素沙者,今之白也。六服皆袍制,以白为里,使之张显。今世有沙者,名出於此。其翟多少,各依命数。揄音摇。音绢。)辨内外命妇之服:鞠衣,展衣,衣。素沙。(内命妇之服:鞠衣,九嫔也;展衣,世妇也;衣,女御也。外命妇者,其夫孤也,则服鞠衣;其夫卿大夫也,则服展衣;其夫士也,则服衣。三夫人及公之妻,其阙翟以下乎?侯伯之夫人揄翟,子男之夫人亦阙翟,唯二王后衣也。)
汉制,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入庙服,绀上皂下;蚕服,青上缥下:皆深衣制,(徐广曰:"即单衣也。"缥音疋绕反。)隐领袖缘。贵人助蚕服,纯缥上下。长公主见会。自公主封君以上皆带绶,以采组为绲带,各如其绶色;黄金辟邪首为带,饰以白珠。公卿列侯、中二千石夫人入庙佐祭者,服皂绢上下;助蚕者,缥绢上下。自二千石夫人以上至皇后,皆以蚕衣为朝服。公主、贵人、妃以上,嫁娶得服锦绮罗缯,采十二色,重缘袍。特进列侯以上锦缯,采十二色。六百石以上重练,采九色,禁丹紫绀。三百石以上五采,青绛黄红绿。二百石以上四采,青黄红绿。贾人,缃缥而已。(缃,赤黄色。)
魏之服制,不依古法,多以文绣。
晋依前汉制,皇后谒庙,服皂上皂下;蚕,青上缥下。隐领袖缘。元康六年,诏以纯青服。贵人、夫人、贵嫔,是为三夫人,皆金章紫绶。九嫔银印青绶,佩采(音独)玉。助蚕之服,纯缥为上下。皇太子妃,金玺龟钮,朱绶,佩瑜玉。诸王太妃、妃、诸长公主、公主、封君,金印紫绶,佩山玄玉。自公主、封君以上,皆带绶,以采组为绲带,各如其绶色,金辟邪首为带。郡县公侯太夫人、夫人,银印青绶,水苍玉。公特进列卿代妇、中二千石夫人入庙助祭者,皂绢上下;助蚕者,缥绢上下。自二千石夫人以上至皇后,皆以蚕衣为朝服。
宋制,太后、皇后入庙,服褂衤属(上圭,下属。)大衣,谓之衣。公主、封君以上皆带绶,以采组为绲带,各如绶色。公特进列侯夫人、卿校代妇、二千石命妇年长者,入庙佐祭,皂绢上下;助蚕则青绢上下。自皇后至二千石命妇,皆以蚕衣为朝服。(按汉刘向曰:"古者天子至於士,王后至於命妇,必佩玉,尊卑各有其制。"王后至命妇所佩玉,古制不存,今与外同制。)
齐因之。褂衤属用绣为衣裳,黄绶。贵嫔、夫人、贵人、王太妃、长公主、封君,皆紫绶。六宫、郡公、侯夫人,青绶。
陈依前制,皇后谒庙,褂衤属大衣,皂上皂下,亲蚕则青上缥下,隐领袖缘。贵妃、嫔,金章龟钮,紫授,佩于阗玉,兽头。九嫔,金章龟钮,青绶,兽头,佩采玉。婕妤以下,银印钮,艾绶,兽头。美人等,铜印环钮,墨绶,兽头。
皇太子妃,金玺龟钮,朱绶,佩瑜玉。良娣,银印钮,佩采玉,青绶,兽爪。宝林,佩水苍玉,馀同。开国公侯太夫人,兽头,馀同。长公主、公主、封君,金印龟钮,紫绶,佩山玄玉,兽头。公主封君以上皆带绶,以采组为绲带,各以其绶色,金辟邪首为带。自二千石以上至皇后,皆以蚕衣为朝服。
北齐皇后助祭、朝会以衣、祠郊以揄翟,小宴以阙翟,亲蚕以鞠衣,礼见皇帝以展衣,宴居以衣。六服俱有蔽膝、织成绲带。
内外命妇从二品以上,金章,紫绶,服揄翟,双佩山玄玉。九嫔视三品,银章,青绶,鞠衣,佩水苍玉。世妇视四品,银印,青绶,展衣。八十一御女视五品,铜印,墨绶,衣。
又有宫人女官服:二品阙翟;三品鞠衣;四品展衣;五品、六品衣;七品、八品、九品,俱青纱公服。
皇太子妃,玺绶佩同皇太子,服揄翟,从蚕则青纱公服。郡长公主、公主、王国太妃、妃,朱绶,章服佩同内命妇一品。郡长君,玄朱绶,阙翟,章佩与公主同。郡君、县主,佩水苍玉,馀与郡长君同。太子良娣视九嫔服。县主青朱绶,馀与良娣同。女侍中,假金印紫绶,服鞠衣,佩水苍玉。县君银章,青朱绶,除与女侍中同。太子孺子同世妇。太子家人子同御女。乡主、乡君,素朱绶,佩水苍玉,馀与御女同。
外命妇皆如其夫;若夫假章印绶佩,妻则不假。一品、二品服阙翟,三品服鞠衣,四品展衣,五品衣。
内外命妇、宫人从蚕,则各依品次,皆服青纱公服。其外命妇,绶带囊,皆准其夫公服之例。百官之母诏加太夫人者,朝服公服,各与其命妇服同。
后周制,皇后之服,十有二等。其翟衣六:从皇帝祀郊,享先皇,朝皇太后,则服衣;祭阴社,朝命妇,则服揄衣;祭群小祀,受献茧,则服衣;采桑则服衣;(黄色。音卜。)从皇帝见宾客,听女教,则服衣;(白色。音罩。)食命妇,归宁,则服〈失羽〉衣。(玄色。音秩。)俱十有二等,以翟为领,各十有二。临妇学及法道门,燕命妇,有时见命妇,则苍衣;春齐及祭还,则青衣;夏齐及祭还,则朱衣;采桑齐及采桑还,则黄衣;秋齐及祭还,则素衣;冬齐及祭还,则玄衣。自青衣而下,其领以相生之色。
诸公夫人九服,其翟衣翟皆九等,俱以揄翟为领,各九。自揄衣以下,、、、〈失羽〉、朱、黄、素、玄等衣九也。自朱衣而下,其领亦用相生之色。 诸侯夫人,自衣而下八;其翟衣翟皆八等,俱以翟为领;无揄衣。 诸伯夫人,自衣而下七;其翟衣翟皆七等,俱以翟为领;又无衣。 诸子夫人,自衣而下六;其翟衣翟皆六等,俱以翟为领;又无衣。 诸男夫人,自衣而下五;其翟衣翟皆五等,俱以翟为领;又无衣。
三妃、三公夫人之服九:衣,衣,衣,青衣,朱衣,黄衣,素衣,玄衣,绡衣。其翟亦九等,以翟为领,各九。 三〈女弋〉、三孤之内子,自衣而下八。翟皆八等,以翟为领,各八。 六嫔、六卿之内子,自衣而下七。翟皆七等,以翟为领,各七。上媛、上大夫之孺人,自青衣而下六。 中媛、中大夫之孺人,自朱衣而下五。 下媛、下大夫之孺人,自黄衣而下四。 御婉、士之妇,自素衣而下三。 中宫六尚,(子侯反)衣。诸命秩之服曰公服,其馀常服曰私衣。
隋制,皇后衣、鞠衣、青衣、朱衣四等。 衣,深青质,织成领袖,文以翟,五采重行,十二等。素沙内单,黼领,罗、,色皆以朱。蔽膝随裳色,以为缘,用翟三章。大带随衣裳,饰以朱绿之锦,青缘。革带,青袜、舄,舄以金饰。白玉佩,玄组、绶,章采尺寸同於乘舆。祭及朝会大事服之。 鞠衣,黄罗为质,织成领袖。蔽膝,革带及舄,随衣色。馀准衣,亲蚕服也。 青服,去花、大带及佩绶,金饰履,礼见天子则服之。 朱服,如青服。 有金玺,盘螭钮,文曰"皇后之玺"。冬正大朝,则并璜琮,各以笥贮,进於座隅。皇太后同於后服,而贵人以下并亦给印。
三妃,服揄翟,金章龟钮,文从其职。紫绶,金缕织成兽头囊,佩于阗玉。 九嫔,服阙翟,金章龟钮,文从其职。金缕织成兽头囊,佩采玉。 婕妤,银缕织成兽头囊,他如嫔服。 美人、才人,鞠衣,银印钮,兽爪囊,佩水苍玉。馀同。宝林,服展衣,艾绶。囊、佩玉,同婕妤。 承衣刀人、采女,皆衣,无印绶。
皇太子妃,服揄翟衣,九章。金玺龟钮。素纱内单,黼领,罗、,色皆用朱,蔽膝二章。大带,同衣,青绿革带,朱袜,青舄,舄加金饰。佩瑜玉,朱绶,兽头囊。凡大礼见皆服之。唯侍亲桑,则用鞠衣,佩绶与揄衣同。 良娣,鞠衣,银印,青绶,兽爪囊。馀同世妇。 宝林、八子,展衣,铜印,佩水苍玉,艾绶。
诸侯王太妃、妃、长公主、公主、三公夫人、一品命妇,揄翟,绣为九章。佩山玄玉,兽头囊,绶同夫色。 公夫人、县主、二品命妇,亦揄翟,绣八章。从亲桑,同鞠衣。自此以下,佩皆水苍玉。 侯伯夫人、三品命妇,亦服揄翟,绣为七章。 子夫人、四品命妇,服阙翟,刻赤缯为翟,缀衣上,为六章。 男夫人、五品命妇,阙翟,五章。若从亲蚕,皆同鞠衣。
大唐制,武德令,皇后服有衣、鞠衣、钿钗礼衣三等。皇太子妃揄翟鞠衣。自皇后至内外命妇衣服制度,并具开元礼序例。
《通典》 唐杜佑
国学经典 | 经 史 子 集 蒙
【经部】
[尔雅] [公羊传] [梁传] [论语] [礼记] [诗经] [孝经] [仪礼][周礼] [周易] [左传] [孟子] [尚书] [四书章句] [韩诗外传]
【史部】
[史记] [三国志] [晋书] [宋书] [南齐书] [梁书] [陈书] [魏书][北齐书]
[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新五代史][元史][明史] [清史稿][汉书][后汉书][新元史][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 [战国策][贞观政要][荆楚岁时记][逸周书] [古列女传][徐霞客游记][大唐西域记]
[唐才子传] [通典] [东观汉记] [前汉纪][后汉纪][华阳国志][洛阳伽蓝记] [唐会要][唐律疏议] [吴越春秋] [越绝书][竹书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