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宝黛初会导学案

发布时间: 2014-05-23 15:20:21 作者: rapoo

  读书人网精心整理宝黛初会导学案:,更多出色文章请查阅读书人网:www.READER8.CN



第九课 宝黛初会
【自学指导】
一、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
家喻户晓的《红楼梦》似乎是每个中国人都不能不读的一部名著。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产生于清代所谓“河清海晏”的“乾隆盛世”。当时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因素也有了增长。这股新的力量与严重束缚它的封建主义体系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反映在上层建筑领域,便是处于萌芽状态却蓬勃而有朝气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与腐朽的趋向最后崩溃的但又居于统治地位的封建宗法思想、传统制度之间的矛盾斗争。在这样的时代,《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前八十回的作者是曹雪芹,后四十回相传为清人高鹗所续。研究者一般认为高鹗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上以悲剧结束,还是遵循曹雪芹原旨的,但写贾府的结局为“兰桂齐芳”,家道复初,却可能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曹雪芹(约1715—1763)名,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他的先世原是汉人,但很早就入了满洲旗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祖父曹寅,伯父曹、父亲曹\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他的曾祖母做过康熙皇帝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皇帝的侍读,两个女儿入选王妃。康熙皇帝六次南巡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
曹家还是一个具有文学教养的世家。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博学能文,写过不少诗词戏曲,也是有名的藏书家。著名的《全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这种家庭环境无疑地对曹雪芹的文学素养有直接的影响。
曹雪芹在少年时代经历过一段“锦衣纨绔”“饫甘餍肥”的贵族生活。雍正即位后,展开了一场残酷的清除政敌的斗争。在皇室内部争夺权力斗争的牵连下,他的父亲曹\因事获罪免职并被抄家,后又遣回北京,家道从此衰落。到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 “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他写《红楼梦》,“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因贫病交困,加之爱子夭折悲伤过度,全书未尽即凄惨地与世长辞。
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他也由贵公子跌落为“寒士”。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不能不引起他对过去经历的一切作一番痛苦而深刻的回忆,从而产生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少年时代贵族家庭生活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使他对本阶级怀有温情的眷念,思想上带有空幻的色彩;另一方面,社会的腐败,统治阶级的丑恶,使他对本阶级的面目有了认识,性格上具有叛逆的特征。这些都为他写出《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宝黛初会》之前的故事情节介绍。
《宝黛初会》选自《红楼梦》全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因此,为了学习《宝黛初会》,就有必要对前五回的内容,作一概要的了解:
请学生介绍《红楼梦》开篇五回的主要内容。
第一回是开篇。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在“女娲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了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这便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也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所改变。
“木石前盟”主要交代了这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说明这顽石在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后来遂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在这顽石下世之时,她为酬报灌溉之德,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这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
第二回是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贾府中上上下下的人物关系,大致可列表图示如下:

宁国公:贾演—贾代化 贾敷

贾敬 贾珍— 贾蓉
(尤氏) (秦可卿)

贾惜春
荣国公:贾源—贾代善
( 史太君)
贾母 贾赦
(邢夫人) 贾琏
(王熙凤) 巧姐
贾迎春
贾政
(王夫人) 贾珠
(李纨) 贾兰
贾元春
贾宝玉
贾探春
贾敏
(林如海) 林黛玉
(注:括号内的人物,是上一个人物的配偶。)
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第四回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由于薛蟠的案件自然带出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红楼梦》只流传下八十回,续写部分对于《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摩出来的。
至此,全书的主要人物、环境背景、发展脉络、人物命运基本上交代出来,小说的情节发展便在此基础上展开了。
《宝黛初会》即小说第三回“林黛玉抛父进京都”的节选内容。林黛玉因何进贾府?原来贾府的老祖母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便是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
三、基础知识积累
1、给加点的词注音
阜盛 赦免 笑靥 怯弱 绾结 錾银 盘螭 官绦 洋绉 姬妾 珠玑 进羹 懵懂 敕造 台矶 颦颦 放诞无礼 蹙眉 嬷嬷 璎珞 窄裉 嫡亲 宸翰 内帏 漱盂 倭缎 视 韶光 杜撰
2、重点词语解释
(1)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
(2)不经:不合常理,近乎荒诞。
(3)放诞:放纵,不守规范。
(4)宸翰:皇帝的笔迹。宸,北宸,即北极星。皇帝坐北朝南,所以以北宸代指皇帝。翰,墨迹、书法。
(5)珠玑:珍珠(圆的叫珠,不圆的叫玑)。
(6)黼黻:古代官僚贵族礼服上绣的花纹。
(7)内帏:内室,女子的居处。帏,幕帐。
(8)总角:儿童向上分开的两个发髻。代指儿童时代。
(9)惫懒:涎皮赖脸的意思。
(10)偏僻:偏激,不端正。
(11)乖张:偏执,不驯顺,与众不同。
(12)辜负:本意是背负、对不起。本文中是浪费的意思。
(13)膏粱:肥肉精米,本文中借指富贵子弟。
(14)阜盛:繁多。
(15)顾盼神飞:向两边或周围看去,神采飞扬。
(16)文彩精华:形容色彩极为华丽,即光彩照人。
(17)厮认:互相认识。厮,这里指互相(多见于早期白话)。
(18)怯弱不胜:形容身体非常弱。不胜,不能担负。
(19)敛声屏气:不说话,暂停呼吸。形容小心害怕的样子。敛,收起;屏,抑止。
(20)标致:相貌、姿态美丽(多用于女子)。
(21)嫡亲:血统最近的(亲属)。
(22)轩峻:形容非常高大。
(23)茗碗:喝茶的碗。
(24)懵懂:糊涂;不明事理。
(25)杜撰:没有根据地编造;虚构。
(26)忖度:推测;揣度。
3.词语辨析
【一概•一律】
一概:有“全”“都”的意恩,表示事物或情况适用于全体,没有例外。一律:表示概括全部,没有例外。一般适用于人的动作行为。
【放诞•放肆】
放诞:言行放纵、荒唐,多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放肆:(言行)轻率任意妄为,毫无顾忌。
【气度•气派】
气度:气魄和度量;气概。气派:①指人的言行举止所显示的作风或某些事物显示出来的气势。②神气;有精神。
【合作探究】
一 分组进行问题讨论
1、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在《宝黛初会》中,其性格特点主要通过她的心理活动与言行举止表现出来。开篇,写林黛王常听得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她看到几个三等仆女的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这说明她的敏感自尊,小心谨慎。在邢夫人处,邢夫人“苦留”她吃晚饭,她婉言拒绝了,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这表明了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又表明她顾全大局,待人接物分寸得体,这种“步步留心”说明了她的聪明伶俐,知书懂礼,不过对一个风尘仆仆,半天劳累折腾且饥肠辘辊的小女孩,辞去这顿饭不能不让人去体恤其寄人篱下的辛酸。
2、《宝黛初会》中,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贾宝玉的?
贾宝玉是这个封建大家庭中的叛逆者,他具有反对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正反映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反抗。
课文中对贾宝王的刻画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的:
①出场前的侧面勾勒一宝玉出场前,通过侧面描写,以一般人对宝玉的看法.诸如王夫人说他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等贬斥之辞,恰恰说明贾宝玉是与封建的正统观念相抵触.是与世俗格格不入的叛逆者.
②出场后的肖像描写。宝玉出场,在黛王客观的观察中,他是一个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套子。而那“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与“转盼传情.语言常笑”又分明地写出宝玉的善良的天性。作者从黛玉初识的角度来刻画贾宝玉,更多了一份真实与纯粹。
③《西江月》二词的总结。词的内容对宝玉似贬实褒,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宝玉,而实际上却是宝玉叛逆性格的一种写照,他厌弃功名利禄,“愚顽怕读文章”,他要求独立自由,个性解放,被人看作“行为偏僻性乖张”等等,恰恰是作者用正文反作的方法对宝玉的赞颂.当然作者还运用了一些细节描写.如给黛王取字,摔掉通灵宝玉等表现他的性格,
3、如何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
感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地分析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什么样的性格决定什么样的行动,贾宝玉在黛玉面前摔玉,不仅在于他对黛玉有着微妙的感情,更在于他是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的形象。同样.不同性格的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习惯,王熙凤的一句“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足以见她性格的泼辣和她在贾府的特殊地位。肖像的描写也很关键,王熙凤与林黛玉均为貌美之人,但美中有很大的不同,前者“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后者“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王的泼辣,林的内敛,在这肖像的描写中展露无余.
4、《红楼梦》的第三回“初步展现了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的概貌”。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这一典型环境?
主要是三个方面:①写外观:开头一段。②写布局:以林黛玉的行踪为线索,写了贾府的结构布局。③写陈设。
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两点:
a通过环境描写表现贾府显赫高贵的社会地位和豪门贵族的气派。倒如开头写贾府的“兽头大门”,门前的“两个大石狮子”,正门匾上的“敕造荣国府”五个大字无一不在显示着贾府的与众不同的社会地位和豪华气派。
b通过环境描写揭示贾府荣华富贵的来源,如“敕造荣国府”的门匾,皇帝御笔书赐的“荣禧堂”的匾额,室内陈设的物品显示着君王的宠幸和主人对君王的忠诚等。
5、怎样理解文中的两首《西江月》?
①词中所展示的人物思想性格和形象。
思想性格:生活“潦倒不通世务”,却钟情于女孩子,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行为偏僻”,常常“有天无日”地批驳不合理的现象,讽刺那些热衷功名的人是“沽名钓誉之徒”“国贼禄鬼之流”,反对“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嘲笑道学所鼓吹的“文死谏,武死战”的所谓“大丈夫名节”是“胡闹”,是“沽名钓誉”,“怕读”被封建统治者奉为经典的、具有莫大权威的《四书》之类的“文章”,却把《西厢记》《牡丹亭》之类理学先生最反对的书视如珍宝,这些都与传统道德背道而驰。可见“顽劣”“乖张”——叛逆是其主要性格特征。
宝玉形象:他“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不是封建时代的忠臣孝子,而是“于国于家无望”的逆子贰臣。
作者对宝王的态度似贬实褒,寓褒于贬,正文反作,赞颂宝玉。
②该词在文中作用。
其一,作者假托封建卫道者的口吻,对宝玉的似嘲实赞,巧妙地歌颂了宝王反封建的叛逆性格,暗示了小说为宝玉安排的悲剧结局。
其二,作者用“说反话”的手法,赞同宝王对封建主义采取的玩世不恭的态度,歌颂他不向世俗屈服,勇于反抗的精神。他的“愁”和“恨”,正是要求摆脱“世务”“文章”而不可得的苦闷心情的表现;他的“傻”和“狂”,是专制压迫和禁锢的结果,是他在痛苦中寻求新的生活和理想,而又找不到出路,陷于失望和迷惘的一种精神状态。
6、写宝玉衔王而生的用意是什么?
写其衔玉而生有独特的象征意义:一方面暗示他是不符合封建统治阶级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也隐喻他与封建主又对立的思想性格“顽劣异常”,像顽石一样冥顽不化,难以改造。突出了《红楼梦》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
7、为什么作者不安排黛玉的两位舅父出场?
这是作者专门设计的。如果人人都见面,势必个个问候叙说一番,不但会使内容重复,文字枯燥.而且两次甥舅直接晤谈,写起来费力不讨好。因此作者采用了避难就易、避实就虚的方法,既按礼规让黛玉拜见舅父,引出对贾府结构的描写,又免去了二人直接相见的场面。
二 总结归纳
1、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记叙林黛玉初进贾府的见闻感受,展现了封建大家族的富贵豪华,生动地描写了贾府这一“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的奢侈生活,初步揭示了《红楼梦》中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和贾母等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
2、结构图表
林黛玉进贾府
林黛玉会见各位亲人
拜见贾母、大舅母、二舅母、珠大嫂子
会见迎春、探春、惜春
见王熙凤
拜见大舅舅
拜见二舅舅
见贾宝玉
贾母安置黛玉住下
3、 写作特点
⑴.通过文中观察者的眼睛为读者展示了小说的典型环境和人物。
课文是通过林黛玉的一双眼睛来描绘贾府的环境的。之前,黛玉虽然对贾府的情况有些耳闻,但并未亲见。作者在描写中带有黛玉初次观察的惊奇。恰当的描写角度,更突出了贾府与众不同的特点。作者通过环境描写揭示了贾府荣华富贵的来源和社会地位。贾府的重要人物的登场也是通过林黛玉所见所闻所感来描写的。林黛玉度过了进入贾府的第一天,从书香门第踏入了世禄之家,感受到种种人生况味,认识了上上下下各色人等,特别是遇到了独一无二的知己贾宝玉。反过来,在贾府众人的眼里,也反照出了林黛玉本人的形象。
⑵人物的出场变化无穷。
有详写,有略写,有实写,有虚写,有单独写,有集体介绍。更重要的是,作者每写一个人物的出场,都是匠心独运的: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贾宝玉,先写众人的看法。最后再写出场。这样写既为宝黛初会作铺垫,又为宝玉的叛逆性格张本。
⑶个性化的语言。
个性化的语言是小说的生命力,《红楼梦》更是这富有生命力语言的代表作。王熙凤,说话张扬,逢场作戏,八面玲珑:贾宝玉痴言痴语,率真任性;林黛玉则是谨慎小心,规规矩矩。
一、积累运用
【课堂练习】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放诞(dàn) 憨顽(gān) 攒珠髻(cuán) 懵懂顽童(měng)
B 阜盛(fù) 内帏(wěi) 烟(juán) 纨膏粱(kù)
C 敕造(chì) 忖度(cǔn) 美人觚(gū) 似蹙非蹙(cù)
D 盥手(guàn) 颦颦(pín) 挂珠钗(chāi) 两靥之愁(yà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敕造 厮混 雕粱画栋 顾盼神飞 B 簇拥 诽谤 疯疯癫癫 恭肃严整
C嬷嬷 杜撰 敛声屏气 遂心省力 D 溺爱 纳罕 孽根祸胎 娇花照水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组是( )。
(1)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
(2)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自与别处不同。
(3)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蠼,——着三个姊妹来了。
A 用度 阜盛 簇拥 B 费用 富余 蜂拥
C 消费 阜盛 蜂拥 D 用度 富余 簇拥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B 身置茁条,体格风骚。
C 只恐又是你的杜撰。 D 因此他只说没有这个,不便自己夸张之意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正面五间上房,皆雕粱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
B一时进人正室,早有许多盛妆丽服之姬妾、丫鬟迎着
C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
D众嬷嬷引着,便往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鳞次栉比,两边厢房鹿项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比贾母处不同。
6下列语句中横线上选填哪一项最恰当( )。
临时,贾母带着贾蓉媳妇乘坐一乘驮轿;贾珍骑马,率领众家丁围护——并放些随便的衣包等件。
A 婆子丫鬟等坐几辆大车 B 又有几辆大车,呵婆子丫鬟等坐
C 几辆大车,婆子丫餐等坐 D 几辆大车,与婆子丫鬟等坐
【课外练习】
二、阅读理解
莫怨东风当自嗟——谈林黛玉的悲剧
①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前世身份,是一株是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便暗示了这个形象是由“血”“泪”凝铸而成的。曹雪芹自进所作的红楼梦,说是“一把辛酸泪”,“字字看来皆是血”,而林黛玉正是这部血泪之作的精魂。百年来对《红楼梦》的读者来说,林黛玉孱弱的病体承载了人间所有情愁的重量,一已的悲剧成为了人间永恒的憾恨,她究竟是如何牵动了众人心中深处的那根弦?
②《红楼梦》中每每将钗黛并举,相对于宝钗从外在到自身都是当时社会价值的完美赋予与形塑。黛玉很明显是作为内在性灵本质一端的代表。而性灵的根柢是幻情榜中的“情情”二字,从下世为人是为偿灌溉之恩的情债始,到为情瘁尽心力泪尽夭亡止,黛玉为情而生为情而死,终一生都可说是为“情情”二字作脚注。除此之外,可说别无所有。
③在小说中,很明显除这些本质性的价值赋予黛玉生命的定位外,作为一个寄居亲戚家中无象可归的孤女,她是没有任何外在社会价值的定位中所能给予的依恃的。环境所与的条件如此,但黛玉却不选择去追求和攀附这样的依恃。相反她更坚持做一个自然人的本质的要求与完成,所以当宝钗谨遵德容工言的规范而行时,黛玉是在潇湘馆中读书作诗,追求她的性灵生活。宝钗装愚守拙安分随时,她却安心展技,将众人压倒。虽然有礼教规范的重重压制,她仍坚持独占宝玉的感情.当着众人直发她的妒意。当众人有默契地对应所避讳之事缄默时,她直指底蕴。自始至终都坚持“质本洁来还洁去”这维护本质的要求。
④这样的坚持在人世所注定的结局是疆亡,不避讳地和宝玉争沙是赤裸裸地显示对宝玉的在意;和宝玉特别亲密的关系在小时尚可惜着两小无猜而遮掩,长大后却不能避免众人的猜疑与侧目。口齿尖利直陈事实换来的是“嘴里又爱刻薄人”的恶劣评语;不肯与人虚伪应酬,本性懒与人共便顺性而为,却给了人“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孤僻形象。看她教香菱学诗一副热肠,和紫鹃之间更是超越了主仆的情分,说明了她的情情只能情于情,不是出于真情的交接,她是不为的。
⑤林黛玉用着生命所呼喊坚持的“情情”,现实中是无法有立足之地的。在贾府这个“诗礼簪缨”的大家族中,逸出礼教规范的儿女真情,是要被视为“不才之事”而严加禁防的。而黛玉的“情情”,是在呼喊着作为一个人本质要求的成全,当黛玉说“我为的是我的心”时,这极端自我实践的话语是让环境听得不太顺耳的。
⑥从贾母的态度来看,她对黛玉的疼爱并不是虚伪的,这是贾府所共知的事,宝黛怄气时,她“抱怨着也就哭了”;元宵节放鞭炮黛玉不禁毕剥之声,贾母便搂她在怀里。这样一个慈爱的外祖母,以着贾家的最高家长的身份维护她,但她同样也是贾家宗法的最高维持者,对于宝玉的婚事,不能想象不善与众人周旋应酬,多愁善感,口角锋利的黛玉能得到她的首肯成为宝二奶奶,担当作为贾家媳妇的持家重责。毕竟婚姻决定的着重点在对整个家族秩序与利益的考虑,个人的儿女私情是不能作为考虑的。贾母作为贾府的太上君为贾府整体考 虑而合弃黛玉是很自然的事,作为当时社会价值的实践者,贾母并无可非议之处。因此黛玉的悲剧便不得不然,纵然令人憾恨却又无可奈何。
⑦“莫怨东风当自嗟”,黛玉不能对环境辩驳,又不能遁逃天地之外,世外仙姝为了作为一个自由人对情的完成和坚持而下世,但人世却竟无她的容身之所,“情情”二字最终竟 只能用自己的生命与血泪来完成与见证,作者用黛玉的死来扣问,这只能是一个悲哀而无解的命题吗?
7.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是什么?
———————————————————————————————————————————————一一—————————————
8.阅读第⑥段,贾母疼爱林黛玉是人所共知的,为什么在宝玉的婚事上,会舍弃黛玉呢?
—————————————————————————————————————————————一————————————————————————————————————————————————一—
9.结合全文,说说黛玉“究竟是如何牵动了众人心中深处的那根弦”。
————————————————————————————————————————————————一一——————————————
10.在本文作者看来,林黛玉的悲剧是怎样造成的呢?
一一————————————————————————————————————————————————————————————————————————————————————————————
三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各题。
《红楼启示录》(节选)
王 蒙
整个说来,《红楼梦》是长于写实的。“石头”在全书第一章中答复空空道人说:“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致失其真。”这段写实主义的声明由“石头”所做.有点令人哭笑不得,也有点中国式的聪明灵活的辩证法。
写实的作品中,穿插环绕装点一些神话的、魔幻的、匪夷所思的故事,使写实的作品增添了一些幻化的生动、神秘、奇异,使写实的作品也生出想像的翅膀,生出浪漫的色彩,这就比一味写实,除了实还是实的作品更文学了。
一般地说写实的作品易于厚重,梦幻的作品易于轻灵,或反过来说【甲】【乙】。能不能把二者结合一下呢?厚重中显出轻灵,执著中显出超脱,命运的铁的法则中显出恍恍忽忽的朦胧。这是小说家的境界.这是人生真味的体验。
荒诞、幻化也是人的精神主体的一种要求,当科学性、必然性、可知性不能完全满足人的主体要求(包括观赏、享受的要求)的时候,荒诞性与梦幻性就应运而生了。荒诞、幻化也是一种美,是一种突破了现实的硬壳,摆脱了大地芜杂的美,就像梦的美,痴的美……
荒诞化、幻化是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红楼梦》一开篇,作者就强调“将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经历过一翻梦幻”,“说来虽近荒唐,细说颇有趣味”一方面强调不失其真,未敢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这就给创作主体留下了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极大灵活性,留下了极大的艺术创造力纵横驰骋的余地,留下了自己的创作自由,也为读者留下了阅读与欣赏的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
完全地写实,写作本身也变成了一种介入,乃至变成了一种舆论,一种“大众传播”.一种“站队”,就必然会碰到一系列世俗人生中的问题。涉嫌不敬,涉嫌溢美,涉嫌揭人臆私,涉嫌造舆论,涉嫌提倡异端与犯上作乱……曹雪芹有几个脑袋敢去以身试文字狱!小说毕竟只是说,至少首先是小说,虽然不如起诉书或辩护词那样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却因失去了这种针对性而获得了更普遍更长远的意义。写小说就要把小说当小说写。《红楼梦》摆在案头,您就“把玩”“把玩”吧。反正是: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11第一段画线句“整个说来,《红楼梦》是长于写实的”中,为什么强调“整个说来”?“写实在本文中指的是什么?
————————————————————————————————————————————————————————————————
12第三段甲、乙两处,应依次填人下面哪两句?
①写实的小说易失之于巧 ②写实的小说易失之于拙
③梦幻的小说易失之于巧 ④梦幻的小说易失之于拙
13荒诞、幻化的内容和手法有什么作用?
————————————————————————————————————————————————————————————————————————————————————————————————
14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摆脱了大地芜杂的美”中的“大地”指的是现实生活。
B一味写实的作品没有文学性,因而不及幻化的作品深刻。
C宝黛之间的关系由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故事延续而来,使宝黛的爱情更具悲剧性,更能表现封建礼教的逆情悖理。
D.没有“女娲遗石”和“木石前盟”的神话点染其间,宝黛见面的似曾相识和摔玉的情节就失去依据。
三、语言表达
15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句议论性的话,揭示这个故事的寓意。(不超过20个字)
十多年前,一场大火烧毁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2 500座房屋。遭遇火灾的人们返回家园时发现,大火过后,留给他们的只是一片焦黑的废墟,他们曾经拥有的财产全化为乌有。但一个男人和他的女儿却发现,在自家的那片废墟上,竟然还留下了一个纤小的瓷器兔子。这个发现让大家惊讶不已:如此易碎的一个小物品,竟能完好无损地从这场凶猛的大火中幸存下来。此后,有不少受灾的家庭也陆续发现了饱受大火考验而留存下来的陶器和瓷器。
灾难后的一个星期天,当地一位很有名望的教授,带给他的学生们一样东西——一个丝毫没有受损的花瓶,这是教授家中唯一残留的物件,他问他的学生:“为什么我的房子都无影无踪了,而唯独这个小的花瓶却能留下来?”未等学生们作答,教授便自己回答了:“因为它在诞生的时候,就曾经历了火的考验。”
————————————————————————————————————————————————————————————————
16请根据以下的材料,写一段关于“陈家祠”的文字,参加学校举办的评选“最具岭南特色景点”的综合活动。不超过80字。
①陈家祠,也称“陈氏书院”,始建于光绪二十年,现占地面积为1.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为6 400平方米。 ‘
②陈家祠是广东省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祠堂建筑,是一座反映岭南民间建筑艺术的殿堂,号称“百粤冠祠”。
③陈家祠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交通十分方便,可乘坐多路公共汽车或地铁一号线到“陈家祠”站下车。
④陈家祠内的砖雕数量多,做工细,代表了广东清代砖雕艺术的最高水平。石雕装饰融合了圆雕、浮雕、镂雕、阴雕等技法,显示了南方石雕精巧秀气的风格特点。木雕雕工精细考究,内容包罗万象,被誉为“岭南民间艺术运用木头和钢刀雕就的历史故事长廊”。
⑤陈家祠内还有:广东现存最大型、最华丽的清代传统建筑装饰——陶塑,广东传统建筑特有的室外装饰——灰塑。
————————————————————————————————————————————————————————————————
第九课
【课堂练习】
[参考答案]
1、B( “单薄”的“薄”应读bó,“妞儿”的“妞”应读niū,“垒起”的“垒”应读lěi)
2、C(A农俱—农具,B防碍—妨碍,废尽心思—费尽心思,D包伏—包袱)
3、B(防止:预先设法制止。防备:预防,戒备。保证:起担保作用的事物和条件。保障:指起保护作用的事物。但:表转折。且:表并列。失之:常与贬义词搭配。有失:常与褒义词或中性词搭配。)
4、C(上行下效: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学着怎样做。贬义。趋之若鹜:比喻许多人争着去做不好的事。贬义。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评头论足:泛指对人说长道短,多方挑剔。)
5、D(“依法”与“法律法规”重复。)
6、“阅读”的含义:尽情地欣赏或品味。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真挚的热爱和由衷的赞叹。
【课外练习】
[参考答案]
7.反衬作用。为了反衬黛玉的内在性灵本质,为情而生为情而死的形象。
8.①家族利益方面:贾母作为贾府的太上君为贾府整体考虑,是着眼于整个家族秩序与利益.个人的儿女私情是不能作为考虑的。②林黛玉自身原因:不善与众人周旋应酬.多愁善感,口角锋利.是不能担当作为贾家媳妇的持家重责的。
9.①黛玉为情而生为情而死,终一生都可说是为“情情”二字作脚注;②坚持作为一个自然人的本质的要求与完成,坚持“质本沽来还洁去”,维护本质的要求;③她只能情于情,不是出于真情的交接,她是不为的。
10.①她更坚持作为一个自然人的本质的要求与完成,这样的坚持在人世所注定的结局是覆亡。②林黛玉用着生命所呼喊坚持的“情情”,现实中是无法有立足之地的。
[参考答案]
11、从内容和思想上看,《红楼梦》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现实;从表现形式上看,幻化的部分占得很少。故以“整个来说”限定。这里的“写实”指的是“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致其失真”。
12、甲:①写实的小说易失之于拙 乙:③梦幻的小说易失之于巧
13、⑴满足人们精神主体的一种观赏享受,突破了现实拘束的美的要求;⑵获得一种创作的自由和欣赏的自由;⑶使小说在失去某些写实的针对性时,获得更普遍更长远的意义。
14、B (一味写实的作品文学性只是弱一些,不是完全没有,幻化是形成文学性的一个因素,而不是全部因素,更不能决定思想的深刻程度。)
15、只有经受挫折(困苦)的考验,人才会更加坚强。(或:人生的磨难,会是你的幸运。)
16、陈家祠是广东省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祠堂建筑(或:“百粤冠祠”),是一座荟萃了砖雕、石雕,木雕和陶塑、灰塑等岭南民间建筑装饰艺术的殿堂。

张振宇

  读书人网将定期的对本页面进行更新,希望大家继续支持读书人网(http://www.reader8.net/)

读书人网 >语文教案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