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网文档频道给广大网友提供最实用的文档资料: http://www.reader8.net/data/
《最后一头战象》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在没有正式上课之前,在办公室里和上过这篇课文的老师交流时,便听说这篇课文挺难讲的。故事情节梳理后,学生对于情感的理解和写作方法的学习则是难题,即使当时似乎懂了,通常是过后就忘记了。闻听此言,在备课时便开始将此文作为本单元的一个堡垒了,想要将它成功攻下,也是需要狠下功夫的。本篇课文以时间为序,扣住四个感人的片段:“英雄垂暮”(第1——4自然段)、“重披战甲”(第5——11自然段)、“凭吊战场”(第12——16自然段)、“庄严归去”(第17——23自然段),把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记叙下来。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及其英勇威武的形象。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结合《跑进家来的松鼠》一文的学法,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和抓住大象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加以理解。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在第一,二节的教学中,我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成功的解决了字词积累和疏通故事情节的教学。接下来的教学重点便是通过重点句子的朗读教学,学习作者运用具体而细致的表现手法来刻画战象形象的方法了。
首先给予学生充分的朗读和理解探讨时间。第三节课时,在学生梳理了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先自由朗读,再次走进文本,走近那头战象。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探讨每一个部分中自己欣赏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半个小时过后,让各小组长汇报交流探讨的句子。最后对重点句子汇总,以课件的形式再现。一边引导学生分析每个句子的写法,一边指导学生做感情化的朗读。就这样,在不觉间,一节课过去了,我们师生一起成功的找到那些能够表现出嘎羧善良忠诚,重情重义的句子。未来得及分析那些句子,下课铃声便响起来。
第四节课上,我首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即:思考这些句子如何成功刻画嘎羧的善良、忠诚和重情重义形象。然后把第三节课上,找到的那些句子,呈现在课件中,指定同学带有感情地朗读句子,其他的同学边听边按照要求圈出一些描写动作的词语。其中以这一下几句为例做重点分析:
①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②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③土坑约有三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学生在一边的朗读中感受意境,每一个句子我都引导学生呈现画面,用心体会嘎羧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那些动作的深刻含义。在反复的朗诵中,学生渐渐地可以体会那些动作描写的妙处了。我便进一步的引导他们继续观察,进一步寻找这些句子中的一个共同处。终于有学生能够成功的找出这三个句子中,作者用心观察,仔细刻画的是最后一头战象的眼神。由开始的“眼睛里泪光闪闪”到“久久凝望”再到生命中最后的一刻“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得出作者在刻画战象形象时,不但运用了形象具体的动作描写,而且极为传神的使用了神态描写。这些句子在一起重点刻画的是嘎羧的善良,忠诚和重情重义,学生还比较容易接受。课后,我安排了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等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小练笔。
第五节课,继续分析嘎羧的英勇形象。提到嘎羧的威武,很快便有学生从第一自然段中找出了嘎羧作为一头战象和它的战友一起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一系列动作描写。我很快的在板书上记下那几个重点动词,告诉他们课文中不止有一处可以表现战象英勇的。于是学生们继续寻找,很快便有学生找出下面的这个句子:象鞍上留着弹孔,似乎还有斑斑血迹──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我在板书“嘎羧的动作描写”下面一行记下了其中的几个关键词:象鞍——弹孔;血迹斑斑。接下来我指着板书对学生们说:“你们看这些句子,一个是直接描写嘎羧的动作的,一个是写象鞍的,但是他们都表现出了嘎羧的英勇,你们想一想这样的写法是什么呢?”学生们在我的引导下,很快地成功的回答出来,第一个句子是直接描写。“那第二个句子呢?”学生们似乎不能肯定,于是我进一步引导他们,与直接对应的,应该是……学生们恍然大悟,齐声说:“第二个句子是间接描写!”“对!是间接描写,也可以说是侧面描写,它可以和直接描写结合交替使用,只是描写比较含蓄,会使被描写的事物特点更鲜明、更突出!课文中还有一些间接描写,同样可以表现出嘎羧的英勇的,同学们你们赶紧的找一找吧!”
我的话刚落音,一向
读书人网文档频道给广大网友提供最实用的文档资料: http://www.reader8.net/data/
思维活跃的杨京翰同学便举手了,我示意他读出自己找的的句子,遗憾的是他找错了。接连又有几个同学举手,有的甚至说他在二十六年前的战争中,所有的战象都牺牲了,而只有嘎羧自己存活了下来,也充分说明了嘎羧的英勇。在给予了那些同学积极肯定的同时,我告诉他们文章中还有可以间接体现出嘎羧英勇的句子。同学们似乎迷惘了。看着正抓耳挠腮的杨京翰,我不紧不慢地告诉他们,“如果我们想来表现杨京翰同学的思维活跃你们想要怎么写呢?”立即便有同学举手说“他上课总是第一个举手回答问题,而且每一节课上举手的次数相当的多!”“对呀,这叫什么描写?”“直接描写!”“那我们在这个时候,总是会对他投去什么样的目光呢”“羡慕嫉妒恨呗”有同学大声说。“好的,这个也可以,羡慕人家想的快,嫉妒人家回答的多,恨自己没想到啊!想一想这是什么描写呢?”“侧面描写!”“是啊,写周围人的评价,议论也是一种用来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比如中国的四大美女,大家都知道是谁吧?”当我在板书的最右边写下四大美女时,便有同学自告奋勇的来写她们的名字了。“同学们看看前面的两个字,你能想象她们有多美吗?”我引导学生随便说,教室里一片议论纷纷。第一排有个男生回头对另一个男生大声地笑着说:我最喜欢杨玉环!大家都听到了,不约而同的大笑起来。我也笑了,轻声对他说:“你以为你是杨玉环啊!人家那是:回眸一笑百媚生!你呢?回眸一笑哄堂笑吧?”同学们笑的更欢了,于是我便在黑板上写下了这句诗,紧接着写下来下一句:六宫粉黛无颜色。同学们便将这来个两句诗大声读了出来。我一一解释给他们听,讲完后,我话锋一转,说道:“在这两句诗中,诗人也成功地运用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表现杨玉环的美貌,你们能准确地找出来吗?”看着台下高高举起的小手,我相信他们大部分都是懂了的。“其实说到美女,还有一个不得不提”,听我说完,同学们都很好奇地问:那是谁呀?我神秘地告诉他们,先来听一听旁边人见到她的表现吧!说着我将板书上写下几行诗: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一一详解后,学生们似乎都明白了那个叫罗敷的美女到底有多美!看着蛮有兴致的学生们,我问他们“知道这是什么描写方法呢?”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间接描写!”“那你们现在再找,看看文章中还有那些地方可以体现嘎羧的英勇?”经过这些诗句的详解,同学们很快便从文中第十三自然段找到了答案,也就是那些村民们得知这最后一头战象要离去的表现。从他们依依不舍的送别中,同样可以窥见嘎羧的英勇的影子!
课自此,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原以为是一座堡垒就这样被层层攻下了。看着那些意犹未尽的学生们,我又给他们布置了一个作业,那就是运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或是自己喜欢的一个小动物,注意刻画出描写对象的特点。
回顾这一节课,有收获,也有不足。那就是在成功地完成了教学重点的同时,也应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一说甚至写一写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在嘎羧凭吊战场的时候,在它最后为自己挖好坟墓,卧在大坑里的时候,嘎羧都会想些什么。注重语文课堂上,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没有兼顾。
一篇课文结束,有辛辛苦苦地课前攻关备课,亦有课中的随机而动临时调整,还有课下的练笔运用,更要有随后的跟踪监测。忙碌的教学工作挺累的,而能与学生一起成长着,与学生一起收获着,也挺快乐的! “学有所得”是我对他们的希望,让他们“学有所乐”“学有所用”也是我 的追求!惟愿在新课改的这条路上,我能教的轻松,我的学生们能学的愉快!
读书人网将定期的对本页面进行更新,希望大家继续支持读书人网(http://www.reader8.net/)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