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网文档频道给广大网友提供最实用的文档资料: http://www.reader8.net/data/
浅谈语文教学中说的能力的培养能说会写,口笔兼长,正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这已成为标志现代实用人才综合实力的两大基本能力。随着现代社会人际交往及人才管理活动的日益加强和深入,口才这一被誉为与原子弹、美元或电脑同等重要的“现代战略武器”,其传导沟通、交际协调功能愈益显著。不善言谈,拙于表达,“敏于思而讷于言”的人,不能算作合格人才。注重说话能力训练,增强学生口头实际表达能力,已经成为中学语文教学同仁的共识。
未来的创业者不但要有文才,还要有口才;不但要能说会道,还要有敏锐的听说能力和洞察能力。从未来着眼,口语训练实在不可忽视,特别是中小学生的说话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听话和说话能力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人类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际的最基本的能力,在现代信息社会中人的说话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所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说话能力是社会的需要,是培养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同时,对于学生智力的发展,读写能力的提高也有重要作用。说话训练是各种教学活动及社会活动结合在一起的。
要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在头脑中贮存大量的语言词汇。这些词汇,不仅要让学生牢记,更重要的是理解其含义。理解大量丰富多彩的词汇,不仅是说话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知识的前提。其次,作为教师要组织好课堂上的各种形式的说话训练,以此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因此,说话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背诵、多说来提高,使之达到清、巧、美。
一、 背诵——培养说话能力的重要方法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合理、有效地吸取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重视背诵教学。中学阶段,学生中处在生长发育的黄金阶段,他们的生理、心理、性格都未定性,可塑性很强,头脑灵活,最易接受新事物,加强背诵训练是非常适宜的。绝不能认为“死记硬背”已不合时代潮流了,万不可把这一传统丢掉,对待它正统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古代文化遗传一样,主要重视它,创造性的运用它,就会丰富学生的头脑,掌握大量的语言词汇,说起话来才会有底气才能滔滔不绝。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没有一定的语言文字素养,怎么能形成语文能力呢?对绝大数学生来说,的确不必担心其不会思考,没有能力,不会说话,而是担心他们因语言文化素养不够而影响了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学做能力的培养也会受到严重阻碍。
中国古代教育的优秀传统证明,强化背诵的训练,是郁闷教学的重要方法。如古代的语文教育要求学生必须把《论语》《孟子》《礼记》《左传》等几十万字的书,全部精通背熟,此外还要看是原文数十倍的注释及其他非读不可的史料。古代的先生正是抓了“背”这一关键,他们并不对学生大张旗鼓的高谈理论,而是充分地让学生模仿,积累,训练,自悟,老老实实地读,抄,背,一篇又一篇,一本有一本,直到最终学富五车,成名成家,能说会道。再看今天的大学问家,那一个不是熟读成诵的行家高手呢?巴金十二三岁就能背几部书,茅盾先生能有他人抽考背诵《红楼梦》的任何一章节。可见,语文教学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从认真抓好“背诵”教学入手,才能真正弥补学生“腹中空”“根底差”的缺陷。古人提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理自知",可见背诵的重要性。
二、小说话课——训练说话能力的重要途径
发展和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很多,学校开展的每项活动都直接或间接的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说话能力,但语文教师起着特殊的,别科教师所不能代替的作用。下面,具体说说我们是怎么理由课前的“小说话课”来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的。
到了中学,本来学生说话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只要初一基础上还保持着小学时候踊跃发言的特点,从初二起,发言的积极性逐渐减退;到了高中举手争取发言的人就寥寥无几了。有的人即使被老师点名叫到,说起话来也是支支吾吾,声音很低,好像生怕别人听到似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心里学研究表明:中学阶段的学生不是说话能力降低了,而是紧张畏惧的心理障碍严重的干扰和障碍他们发言的积极性。学生到了少年时期,自尊心、荣誉感积极地增强了,他们不象小学生那样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而是要顾及说话的后果,希望通过自己的言行在老师和同学心目中树立起自己美好形象;越是想要充分表现自己,越容易担心由于自己说的不好影响自己在老师和同学心目中的形象,担心答错了会受到同学的耻笑,甚至答对了还担心同学说自己逞能。这样发起言来,必然顾虑重重,紧张畏惧,久而久之,就不愿在同学面前发言了。
所以,要想组织好五分钟的“小说话课”活动,首先的就要帮助学生克服和消除紧张、畏惧的心理障碍,调动和激发他们在众人面前说话的勇气和热情。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保证他们第一次发言是成功的,精彩的,是受到同学热烈欢迎和老师充分肯定的。为了达到这一
读书人网文档频道给广大网友提供最实用的文档资料: http://www.reader8.net/data/
目的,教师在决定开展“小说话课”活动后,要做好四项准备工作:第一, 要充分的向学生讲解开展这项活动的目的,意义,宣传听,说在学习语文和今后工作,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发展和练习说话的积极性。主动性。
第二, 向学生讲解说话的基础要求,语音要标准,口齿要清楚,语速要适当,语句要连贯,表情要自然,还要注意声调的抑扬。要具体教给方法,反复讲明注意事项。
第三, 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保证人人都有新鲜而有趣的说话内容。初上说话课,内容以自选为主,不论课内、课外阅读材料的内容,通话、寓言、故事等等,只要是新鲜有趣的,就可以选择来讲。
第四, 要选好“打头炮”的人。如果第一次说话的几个人水平不高,不但影响本次说话课的效果,也将对以后的说话课带来不好的影响。所以,必须选出说话大胆、口齿清楚、表情自然的学生打好第一炮。
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小说话课”就可以正式开展起来。为了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提高学生当众说话的胆量消除障碍,激发兴趣,这一时期的说话课内容,以自我介绍,讲述现成的故事、通话、寓言为主。目的是保证人人有的讲,避免想讲因为内容可讲,平添一层困难。在打响“第一炮”后,同学的积极性会逐渐高涨起来,紧张和畏惧的心理障碍逐渐得到消除。
第二阶段,扩展内容,鼓励创造。第一阶段说话课内容以学生自选为主,这一阶段则要求以自编为主。为了准备好下一次说话课的内容,同学们必须在学校、家庭或社会上仔细观察、深入思考、反复筛选,精心组织,选出新鲜、有趣而有意义的内容说给同学和老师听。选出的内容完全由说话人自己加工、整编、编排、组织,他们在确定要讲的内容后,还要具体安排结构,排列顺序,组织语言,研究如何说得更生动,更巧妙,更有吸引力。有的内容,不但要叙述情况,还要说明问题,阐述道理,这样就可以锻炼学生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说出丰富复杂的内容的能力。
第三阶段,现场出题,即兴说话。在自选内容、自编内容说话的基础上,为了锻炼学生机智敏捷的说话能力,说话课进入到现场出题,即兴说话的阶段。做法是由老师或同学提出与同学生活范围有关的问题,用“点将法”或自己举手的办法,略作思考,当场迅速回答。有一处,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练习说话的做法和体会将给大家听听?几个同学一起举手,争相发言。还有一次,一个同学说:“王某是个足球迷,请他预测一下即将举行的世界杯赛的前景如何?”这是一个很多同学都非常感兴趣的热门话题,王某讲的生动活泼、有理有据,听的人热情高涨、兴味十足。
“小说话课”,每次只有五分钟,占用课堂时间不多,但是对于帮助学生消除紧张、畏惧心理,培养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分析力和机智而有条理的口有表达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多年来,为了保证学生有充分的练习当众说话的时间,我利用讲读课的前五分钟,每天安排小说话课。
三、准、清、巧、美——说话能力的最高境界
说话训练不仅仅是一个口头表达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他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维训练、逻辑训练以及文字表达,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和关键。因此,还要指导学生说的“准”“清”“巧”“美”。
“准”:要准,必须在“读”上下工夫,从“记”字上连能力。正如古人所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出之与口,如之于心”,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利用课前三至五分钟,朗读诗歌、散文、习作,读准多音字、异读字、冷僻字、通读字的字音,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然后让学生进行能力迁移的记“准”训练,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见闻感受入手,标准描述事物特点,所遇事理,得于心,应于口,用于手。同时训练他们思维的严密性,为书面作文尊定良好的基础。
“清”:让学生用评述、简述、摘述及创造性复述的方法复述自己所读书籍的故事情节,复述有情节的课文,锻炼他们的思维概括性和条理性,直接锻炼学生的语感,提高其表达水平。训练前有的学生前后矛盾,有的学生语无伦次,有的语言生涩,训练后,学生拟提纲,能做到“意”在“说”先,因而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语言连贯流畅。
“巧”:俗话说“话有三说,巧说为妙”。所谓“巧说”,就是恰当、得体、巧妙。有效的方法是开展辩论、演讲、座谈等常用说话能力的训练,突出各种形式的重点,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习,从练习中提高,让那个具体生动的思维的敏捷性大大提高,让学生及增长了知识,又增强了勇气和自信。这样,根据不同的场合、对象选择简明、得体语言表达方式,便成为学生的一种主动的学习行为,说话的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美”:这是中学生说话能力的最高标准。“美”也就是语言表达的形象、生动,富有情趣。“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为,没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在平日训练中,加强了学生美学知识的积淀,每日补充一首唐诗、宋词、元曲的名家名篇,结合对歌、对对子、口头评诗、一句话影剧评等形式,要求突出语言的形象新、生动性、情趣性。这样,学生在长期稳定的熏陶渐染中,形成了感性能力,为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和高雅的文化品味尊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说话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听、说、读、写本是密不可分的,“说”和“听”的培养更是紧密相连的。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听、说、读、写的训练都很重要。听也是读,是用耳朵读;说也是写,是用嘴写;读也是听,是用眼睛听;写也是说,是用笔来说。”⑤从“共时”的观点看,听、说、读、写是相通的。以说促想、以说练听、以说带读、以说助写。百川归大海,不管怎样,我们的目的,最终还是如何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是我们所有语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