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德艺双馨演讲稿

发布时间: 2014-11-08 07:00:50 作者: yuan

德艺双馨演讲稿(1)

  “真求诸己,诚以待人,为学唯真,本正艺高。”是我校在第六届职工代表大会所通过的校训。大家不要小看这短短的十六个字,其中所包含的含义深刻,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和领悟。

  “真求诸己”是指要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困难,万事多求自己,关键时刻相信,并依靠自己。俗话说:“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擅长和不擅长。遇到困难,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多思考,总会找到解决的办法。现在我们遇到的困难最多是在学习方面,有时上课听不懂、下课作业不会做,久而久之不懂的越来越多,有些同学就放弃了,认为自己怎么也学不好。其实每个人都会有听不懂的知识,但是如果你在课下仔细的读读课本、看看学案上的重点,动脑思考一下,说不定问题就解决了。另外,提前做好预习,能让我们更容易听懂课上的知识。所以,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只要努力一定能够拿到好成绩。

  “诚以待人”是说对同学和周围的人真诚,要搞好人际关系。日本著名社会活动家和宗教活动家池田大作曾说过:“一个诚实的人,不论他有多少缺点,同他接触时,心神会感到清爽。这样的人,一定能找到幸福。”以诚待人,以信取人,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为优秀的传统之一,作为华夏儿女,我们有义务将这一传统美德继承并发扬光大。诚心诚意的对待每个人、每件事,别人也会真诚的对待我们。

  作为一名高中生要做到为学唯真,就是要学会做人。自从走进学校,老师们就教育我们讲礼貌、守纪律、团结同学、助人为乐等等,这些都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可是在我们周围仍有同学说假话、逃课、不尊重师长、违反校规校纪。大家可以想象,长此下去这样的同学怎么能在社会上立足呢?所以,在学校里我们不仅要学好知识,还要学习做人的道理,有朝一日踏出校门,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

  作为艺校的学生,“本正艺高”这条校训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和普通高中的学生是不同的,区别在于,艺校生不仅要学好文化知识,更要学好艺术技能。今年我校毕业的师哥师姐中,也有进校时没任何专业的。但他们并不自卑,而是比其他同学更努力的学习专业知识,在三年之后考进了理想的大学。学好专业,在艺术的海洋中遨游将是多么幸福的事啊。所以,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学好专业,才能让自己的路越走越宽。

  这十六字校训已深深地影响着艺校的每一个人,让我们共同努力,成为德艺双馨的艺校学子。

德艺双馨演讲稿(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医者仁心 德艺双馨》,“医德医术兼优,爱心奉献济世。”我想,这是对医生的最好的赞词。医者,仁心、良心、责任、真情。几千年来,中国名医甚多,古有医圣华佗、张仲景、扁鹊、李时珍,近如北京四大名医肖龙友、施今墨、汪逢春、孔伯华等等。这些人之所以成为优秀医生的楷模,不仅是医术高尚、更是医德高超。我身边就有一位医德医术兼优的好医生——杨东声,他把最美丽的青春和辛勤的汗水融入了这片橘乡酒镇,虽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充实的每一天在平凡中更凸显真实和朴实。

  医者仁心,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杨医生曾经只是一名普通的门诊医生,刚开始因为他的年轻找他看病的患者寥寥无几,可他并没有气馁,始终笑容满面,他每天提前半个小时上班,有时来得更早,风雨无阻,病人减少了等待的时间,疾病能及时得到治疗,来这里的病人越来越多了;在我们这里,面对更多的是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有的耳朵不好使,眼睛看不清,他总是不厌其烦的告诉他们下一个科室该怎么走,帮着病人交钱、拿药,他关心每一位患者,追踪患者的检查治疗情况,耐心询问,认真记录,急患者所急,解患者所痛,他的执着和耐心赢得了患者的尊重和信任。即便是休假,对于患者求助的电话,他总是会回答“我马上到!”。无论上班、下班,总是随叫随到,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上门为病人服务,深受患者欢迎,多次受到单位领导的表扬,但他总是微微一笑“这是我的本职工作”。

  确实,也许做一天、一年的好医生不难,但数十年如一日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好医生呢?杨东声就是这少之又少中的一位。10多个寒暑,他对得起病人;数百次的抢救,挽救着数条生命,每次都是尽心尽力。十多年的经历,工作是他生活的一条主线,在这条线上病人是他工作的全部,每天上门诊,用热心、耐心、精心、细心围着病人转,虽然工作平凡、枯燥,但面对一张张痛苦面容,他没有选择,病人的需要就是我的第一目标。多少个夜深人静所有人都熟睡的夜晚,医院一个电话要他马上赶到医院抢救病人,他都是二话不说,立即组织带领大家展开抢救,有时忙完都已经是黎明了,他顾不上休息,拖着疲惫的步伐又开始了第二天的门诊工作,见到病痛的病人,他马上忘了疲惫,精神百倍的为病人忙碌着。他始终为病人着想,宁愿自己受累也要认真耐心的为病人讲解病情,排忧解难,为了替患者省些钱,他从不开大处方,不出一次错,他是医术高超与人格高尚的完美结合。他用尽心血,不负生命的嘱托。这是多么大的信任。杨东声始终坚守着“病人以生死相托,责任千钧”的行医理念。我们便应成为这样的医生,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的医生,受病人爱戴的医生!

  医者精心,察其外而知其内,非精益求精者不可

  “不耻下问、精益求精”这是杨医生在学术上的长期追求。“学无止境”,在杨东声身上也体现的非常彻底,他虽然毕业于中医专业,但由于我们乡镇卫生院门诊工作量大,人手不够,他在工作之余象挤海绵里的水一样挤出时间来刻苦自学西医,把中医的精髓与西医巧妙的融合,拿到了中西医结合医生资格证。他结合自身所学,发挥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突出了“简、便、廉、验”的中医特色,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他撰写的论文《加味牵正散配合针刺治疗面神经麻痹23例临床观察》得到了专家的肯定和多方好评。56岁的刘姓患者不幸患上了面瘫,在上级医院要求缴纳2000元的住院费用,患者因为家庭困难,就诊于杨医生,他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施用针灸配合口服中药,半月后患者康复出院,仅用了300多元。工作需要让他负责起医院医疗管理科的工作,这是一个没有很高的职务和权力的工作,可是很复杂很枯燥,他没有推辞,只用一颗年轻火热的心,一股工作的激情,从处方、病历、常规诊疗制度入手规范管理,事必躬亲,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付出的心血和汗水终于使我院的医疗质量和安全赢得了上级部门的考核好评。医院工作也得到了病人的肯定和好评。

  医者爱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爱是一个很温暖的词,只是我们很多时候在不经意间淡忘了。杨医生从医十余年来,每一幕故事的背后无不流淌着温馨的爱在其中……”

  有一位70多岁的患者因顽固性便秘前来就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杨医生就亲自用手为患者疏通肛门,病房内臭气四溢,家属也禁不住掩鼻离开,而杨医生却安慰满脸歉意的老人:“您年纪大了,这种情况很常见”。

  又有一位83岁又聋又哑的老人因车祸导致右胫腓骨粉碎型骨折、大小便失禁,因为肇事方与家属没有协调一致,双方都无人照看老人,杨医生二话没说,为老人清扫脏污,更换衣被,端茶倒水,连续几天贴身陪护,可谓是无微不至,直到家属来院才默默离开。老人康复出院时眼中噙满泪水,不停地挥手致谢。

  杨医生就是这样用心灵去沟通心灵,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自己的爱心帮助患者于疾病和死神抗争!他的汗水和心血时时刻刻与患者家属的悲喜融在一起,无时无刻不在大大书写着两个字——亲情。

  医者用心,仁者有所为有所不为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杨医生在平凡而神圣的岗位上,一颗红心,满腔热情,把白衣天使无私的爱献给熟悉而陌生的患者,在医生和患者之间架起一道理解的桥梁、感情的纽带、希望的彩虹。杨医生经常利用空闲时间为患者免费针灸,患者为表感激,想要给他报酬,他总是委婉拒绝;他多次拾金不昧,主动送还患者遗失的财物。有一次,一位患者在诊断床上遗失了800元现金,杨医生发现后立即归还,患者感激不尽。2003年杨医生新婚燕尔,其乐融融。非典袭来,面对未知的生与死的考验,没有退缩,他毅然暂别新婚的妻子,走上最危险的预检门诊,面对一张张外地归来者惊恐的面容,一丝不苟的接诊、登记、筛查,宣传隔离、防护知识,闷热的天气,简陋的条件,厚厚的隔离服下满是汗水,连续超负荷的工作考验的是意志和精神,没有白天黑夜,没有节假日,哪里有险情他就需要出现在哪里。几十天后解除隔离才回家与妻子相会。

  丰碑无语、行胜于言,虽然杨医生没有感天动地的豪言壮语,但和他却立足平凡的岗位,浓墨重彩谱写救死扶伤的新篇章。

  白衣天使的桂冠不是轻易可以被承载的,它是用荆棘编就,它需要一代又一代众多医护人员用心灵呵护,用血汗灌溉。我们只有不断努力再努力,才无愧于这一神圣称号! 让我们以杨医生为楷模,像杨医生那样,把仁爱化为动力,为天使插上奋飞的翅膀,把奉献付诸行动,用爱心和真情为患者撑起一片希望的蓝天,成就我们卫生事业明天更大的辉煌!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读书人网 >公众演讲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