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百家讲坛于丹庄子心得

发布时间: 2015-02-17 17:37:52 作者: yuan

  百家讲坛于丹庄子心得一:自然看百家讲坛之:于丹庄子心得

  庄周是道家。庄周不是一般人,要学习的。先看看于丹百家讲坛《庄子心得》,看视频是效率比较高的学习方式。而且庄子本身就是个讲故事的高手,寓教于乐,让人听的不瞌睡。

  于丹百家讲坛《庄子心得》第一集:庄子何其人

  思想纲要:

  1,真正能挡住人心的是他最看重的标准。一个仁人义士不怕物质贫困,而怕精神的潦倒。

  2,被名利在前面吸引会陷入无事忙的人生境界。

  3,豁达是人解脱的前提。

  4,看破名利,不惧生死,是大境界!

  5,担当是我们的社会责任,超越是我们的生命境界。儒教讲究社会但当,道教讲究生命的飞越。

  于丹百家讲坛《庄子心得》第二集:境界有大小

  1,真正的逍遥使无羁无绊的。

  2,如果我们有这样的大眼光,就会抓住眼前的每一个机遇。

  3,一个人永远不要去羡慕他人。

  这里有个栎树的故事,说一个栎树长的很大,被人说的很无用。栎树晚上托梦给说他无用的人说,我因为无用所以活了下来,所以做了社神。看看那些让人喜欢的果木吧,每年都被人们折断它们的筋骨和抢走它们的儿女。

  无论你长到什么规格,总会有一种低廉的有用价值观来评价你,把你雕琢成不同的器皿。例如从木桩到房梁到棺椁。要是你长大特别大的时候,人们不会把你当做木头使用了,把你当做神看。

  真正做到了天生我材必有用。

  4,真正的英雄是能够为自己的心做主的人。

  杜甫的《赠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好一个为谁雄,不就是为自己的心称雄吗?

  5,把恩恩怨怨看小去,把自主的灵魂放到无限大。觉悟是一种大境界。觉悟就是看见自己的心灵。

  于丹百家讲坛《庄子心得》第三集:感悟与超越

  1,人能够看清楚目的和方向是不容易的。往往走着走着就忘记了。正如黎巴嫩作家纪伯伦说的,“我们已经走的太远,以至于忘记了我们为何而出发”。

  2,只有用心才能从细节里获得知识和感悟。

  3,留一份寂寞给生命,让生命可以开阔。谚语:冠军总是跑在掌声之前。

  4,经历和感悟决定了你的眼界。

  5,人格、理想的支点是依于仁,游于艺。

  6,感到心理失衡,是因为世界在动,而你不动。

  7,同样的道理、感悟在不同人会有高低上下之分。

  本集其他的观点:

  A:对名和利的理解。名为实之宾。对于利“鼠以饮河,果腹而已”。

  B:满上的鲜草,只不过是饲料而已。意思是有些人看不见什么是春天,什么是美丽。

  C:人只有低下头才能看得穿名和利。

  于丹百家讲坛《庄子心得》第四集:认识你自己

  1,只有自己的心清楚了,才能去善待他有人。要顺应自然,勿以人养养鸟。

  2,不要因为世俗的标准,而远离自己的赤子之心。

  3,在我们成长中一定有某种潜能,从没被开发出来。

  4,你必须亲自去丈量,脚下的每一步路。渔王教育孩子的失败就是因为他的孩子从来没有任何教训,所以没有属于自己的东西。

  5,对自己的评估,只有内心能做出准确的回答。扁鹊给自己排第三名。

  于丹百家讲坛《庄子心得》第五集:本性和物性

  1,让各种生命自然蓬勃,就可以构成天地和谐。

  2,小惑易其方,大惑易其性。

  3,我们的心应该像面镜子,看见了世界,也就是看见了自己。

  4,真正的聪明是静下来,听见生命最本初的愿望。

  5,我们的心淡然处之,很多事情就可以持久。

  本集其他的观点和故事:

  A:养心的秘诀是合心于淡,合心于漠。

  B:最贵重的小金人是,左耳朵进,掉到肚子里的小金人。

  C:庄子批伯乐,没有尊重马的天性。如果按照这样伯乐在发现千里马之后,会改变其天性,那么我们又何必的苦苦追寻伯乐呢?

  于丹百家讲坛《庄子心得》第六集:总有路可走

  1,一个人的成功在于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和自己的位置。

  2,敢于亮出自己的弱项,仍然能获得人的尊重。

  3,用辽阔的境界,让自己跟天地之间有更多的默契,获得更广的力量。

  4,自己要能看见自己真正的缺失。

  5,内心的力量就是一种和缓的对人的凝聚。

  6,所谓的废物,就是放错地方的财富。

  于丹百家讲坛《庄子心得》第七集:坚持与顺应

  1,生命要有所坚持,而生存可以随遇而安。即内化而外不化。

  2,只有内心安静勇敢,在外在上才能处变不惊。

  3,仅凭内心的秉持,而无生存上的迁就,就无法安身立命。

  4,就不欲入,和不欲出。指迁就不能陷进去,宽和不能太明显,讲节制和分寸的把握。

  5,使内心安定的七步:1)身外;2)外物;3)外生;4)彻悟;5)见独;6)无古今;7)无生不死。

  于丹百家讲坛《庄子心得》第八集:谈笑论生死

  1,生和死只是个形态的变化,道家高士不悦生,不惧死。

  2,在生命中每个人可以以不同的形态活下去。

  3,对生命的解读只有问自己,我要做什么样的决断。

  4,在生死的态度上,儒道殊途同归那就是生命获得价值。

  5,还有比死亡,名节更重要的事情。

  6,社会也是个一个塔,每个人走进来就意味着要做塔的基座。

  7,死,也包括心死,即哀莫大于心死。

  于丹百家讲坛《庄子心得》第九集:心态与状态

  1,不去和有限的时光计较一种达不到的目的。

  2,有大见识的人,学一件技巧就容易的多。

  3,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不要过分相信技巧。

  4,在生活中,技巧并不重要,我们内心的判断才是最重要的。

  5,最后的争斗不是在于勇猛,不在于技巧,而在于德行。正如斗鸡中的呆若木鸡。

  6,人做事要穿越三个境界:忘名,忘利,忘我。

  7,只有打破一切世俗心,才能体会到世界的真意。

  于丹百家讲坛《庄子心得》第十集:大道与自然

  1,总结《庄子》的奥秘就是大道合乎自然。

  2,真正洞明自己的内心,就会把握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

  3,物质是一种利益,可以迷失我们的判断;世俗是一种言论,可以扰乱我们的价值观。

  4,一切都会过去的,是个真理。

  5,儒家交给我们自我的实现,道家交给我们人格的超越。

  6,智力比速度更重要,判断力比技巧更高明。

  7,前半生不要怕,后半生不要悔!

  百家讲坛于丹庄子心得二:于丹庄子心得读书笔记(2214字)

  一直喜欢《百家讲坛》这个栏目,于丹老师在《百家讲坛》上对《论语》对《庄子心得》侃侃而谈时,深深地吸引着我。她说中国的儒家思想,在社会这个尺度上,要求人坦荡,道家的思想是在生命层面上要求人飞越。坦荡是我们的一份社会责任,超越是我们的生命境界。对《论语》对《庄子》知之甚少的我由此产生兴趣。再一次认真聆听了于丹老师对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思想的深刻解读,在她潇潇洒洒、滔滔不绝的精辟阐述下,引领我走进庄子那无边辽阔的精神世界遨游了一番,犹如给心灵洗了一个澡,顿觉神清气爽。

  以前读庄子的文字,无知的我觉得深奥难懂,没有读出庄子超凡的思想,在于丹老师旁征博引、妙趣横生的语言中,我才领悟到庄子蕴藏人生哲理的精神境界。于丹独到的讲解给了我新的启迪与感悟,结合我的经历,对于人生我有了重新的认识与思考。于丹老师说:“庄子的人生哲学是淡薄为大,因为只有超越了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才能感悟到人生的最高境界,那就是庄子的逍遥游”。庄子所指的逍遥游我个人认为是从道家创史人老子提倡的“上善若水”基础上演变而来,他有意无意有形无形中把水的丰厚内涵融会贯通于生活中。

  庄子有水一样的品行、水一样博大精深的知识滋养着后人的灵魂,他有水一样溶纳万物默默奉献而不争名利的气节与胸怀;有水一样旷达顽强随遇而安的不倔精神,有水一样的灵活让处于艰苦环境中的他安贫乐道;有水一样的清澈如明镜照出善恶美丑,他有水的无欲无求而襟怀坦白、有水的宁静达观内敛;他用一颗平常心来看待自然之理。WwW.330011.COm,我愿做大千世界中的一滴水,柔而不弱,吸收天地之营养精华。庄子提倡的“逍遥游”又如何让我的生活受益,并由此快乐的呢?

  有时与女儿外出,经常听到不认识的人说“看不见好可怜”之类的话,世人认为失去光明后的我行动十分不便,猜想我一定在哀声叹气中怨天尤人。他们不知,我是“赛翁失马、焉知非福”,我一直认为没有绝对的幸与不幸,什么样的心态决定什么样的生活方式。站在常人的角度上看,在我失去工作的同时也看不到多彩的大千世界,但从庄子的逆向思维来看,我有更多的时间与自由,可以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做自己喜欢的事,他们不知我以书为友、以歌为伴、以琴为乐;他们不知我可以在书的海洋中尽情遨游、可以用不娴熟的歌声来寄托情怀、可以在不纯熟的琴声中放飞思绪、可以用稚嫩的文字记录生活中的真善美,以此抒发我的真情实感,因此我活得真实而轻松;我有更多精力和时间陪孩子老人,享受天伦之乐。我不必为工资为奖金的高低而愤愤不平、不必为追逐名利而忙忙碌碌;不必为职务的升降而忧心冲冲;我眼里无外表美丑之分、无地位贵贱之分。我喜欢这淡泊平静、与世无争的生活。

  有舍就有得,我虽身在蜗居,但我的灵魂可以象庄子那样在天地之间自由逍遥,我得到了人格的升华与超越,岂不快哉!如今我用心灵代替眼睛来感知纷杂的世界,适应并感谢上天赐我的这种生命方式,让我有机会内视反省自己,懂得内敛于心而不张扬。书籍涵养孕育了我,让我浮躁的心变得平和,它磨去了我的棱角,让我用一颗感恩的心来看待我身边的人和事。

  “游”是一个没有终点的历程,在这个心灵历程中我体会到庄子逍遥游的快乐与宁静。如果我没失明,物质的利益会迷惑我的双眸,有可能会在外界的诱惑下迷失心志、被恩怨情仇所牵绊、被无穷无尽的欲望所捆绑;或者会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斤斤计较、甚至参与赌博而远离书籍。是异样的人生让我获得一份清明的理性,让我更善待父母、善待朋友、善待子女。所以我过得很自在、很充实。

  正如于丹老师所言:我们需要一种欢欣的感性,这种感性之心使得我们触目生春,我们所及之处充满了欢乐。我的心与亲人紧紧相连,想到他们我就感到无比温暖。绵绵不绝的爱丰富了我的内心世界,让我有了精神寄托,它是我永不枯竭的快乐源泉。

  庄子提倡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的个人主义,于丹老师讲自由要有一把尺子,要有公正,做人要有底线,这才能够做到这个世界上行为的守则。是的,自由的原则就是以不妨碍别人的自由为前提,但本人还要具备光明磊落、堂堂正正的品质,拥有一颗高尚纯洁的灵魂,那些贪赃枉法、作奸犯科等卑劣之人内心有愧又怎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幸福不是目的而是体验的过程,它不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而是内心的一种感受,我把这种感受强化并不断加以回味。失明恰恰成就了我的人生,不过我的逍遥是建立在衣食无忧、清闲悠哉的条件上,如没有稳定的经济与和睦的家庭做我有力的精神后盾,就没有这份闲情逸致谈逍遥了,因为我毕竟是俗人一个。而庄子有时吃了上顿没下顿,但他在贫困交加之时,依然淡定从容、超然豁达。楚国大臣请他做丞相,他宁愿做一介农夫也不追逐名利。但现在多少人处心积虑甚至不择手段想升官发财,与之相比,庄子是何等胸襟何等气度!一个人即使没有粮食没有金钱,但不能没有思想没有灵魂。

  我满足于目前的生活状况,对于物质我没有过多的欲望,在我看来,简单就是幸福、知足就是幸福、相夫教女就是幸福。哲学家周国平老师说:“成熟了,却不世故,依然一颗童心;成功了,却不虚荣,依然一颗平常心。兼此二心者,我称之为慧心。”我希望女儿长大后拥有一颗慧心,做到宠辱不惊,追求精神上的富足,过着飘逸恬淡的生活。

  感谢于丹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重新认识了庄子,感谢庄子,他教会我们如何在逆境中依然保持平常心,无论人生有何种境遇,都能乐观坦然地面对,平庸的~我远远达不到逍遥游的境界,我还没看破世间的是是非非、名利生死,那么就以庄子的逍遥 游作为我的精神目标,超越自己,乐观生活 。

  


读书人网 >心得体会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