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二年级语文组“基础训练”到位总结
去年,程校长提出“五到位”有效课堂的教学理念。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五到位”是指基础训练到位、自主探究到位、教师引导到位、合作交流到位,拓展延伸到位。我们清楚了“五到位”的具体要求、有效途径、具体实施措施、达到的效果等。
我们组就“五到位”中的“基础训练到位”做了深入研究。我们先清楚了“五到位”的基本内容,搞清了基本的要求,商量了训练的方式,进行了具体的分工,明白了训练要达到的效果。于是在自己的教学设计、实际课堂中具体实施。
一、 掌握了生字,积累了词语
字词是构成句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文章的基石,所以我们组的老师从最基础的生字抓起。每一课的生字词,我们通过各种形式,让每一个孩子过关。
为了增大学生的词汇量,我们组的老师在授新课前,或者在授新课后,补充一些词语,这些词语或者是跟本课内容有关的,或者是本课内容无关的。
如孙慧敏老师在执教《日月潭》时,开始的教学过程是:
(一)、课前训练
出示:山清水秀 山河壮丽 大好河山 无限风光
风景如画 风光秀丽
咱班同学记忆力特别好,这几个词语,你能快速记下来吗?
1. 指名读。
2. 这几个词语,都是描写美丽风光的。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记一记吧!
3. 借助提示指名背。
4. 齐备。
再比如周筱岚老师在讲《葡萄沟》时,课前是这样做的:
1、 同学们,谁会读这几个词语?
五颜六色 五光十色 五彩缤纷
2、根老师读“五彩缤纷”。
看谁能记忆下来?
3、这几个词语都是写什么的?
4、再看这几个词语,我相信你也会读。
出示:硕果累累 鲜红诱人 瓜果飘香
5、这几个词语是写什么的?
6、这六个词语你能记下来吗?
在进行到学习“五光十色”时,我问:“同学们,五光十色是写颜色的,我们课前积累了3个写颜色的词语,分别是什么?”讨论一下,作者为什么不用它们,而用“五光十色”呢?
在《玲玲的画》这篇课文中,出现了拟声词,于是刘社服老师就能学生补充了许多的拟声词:滴滴嗒嗒、叮叮咚咚、叽叽喳喳、噼噼啪啪......孩子们你读我读,男女生对读,又找搭配合适的词语,孩子们读得津津有味,真正做到了积累!
还有,我们组的老师给学生总结了数字词语,让学生记忆。
二、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理解词语,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重要的,也是比较困难的。在课堂上让学生查字典,有时候也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的老师这样做:
刘社服老师在执教《日月潭》这篇课文时,用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当“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的句子呈现给学生时,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指名读。 师问“日月潭在哪儿呢?”
学生回答:“在台中!”
师紧接着问:“是整个台中吗?”
学生马上回答:“不是,是台中附近的高山上。”
师生的问答中,学生懂得了学语文就是要学习如何正确表达的,他们深深地体悟到字词的重要。本课的生字带着拼音一起呈现,孩子们读得很投入,同桌交流识字方法时他们分辨着前鼻音和后鼻音,对比着“清晰”“隐约”和“朦胧”。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词义,我给一些抽象的词语配上图片,没有讲解,孩子们都能用词语造句了。当很多描写日月潭风景秀丽的四字词语一起呈现时,孩子们已能读出身临其境的感觉!
用动作理解词语。如在学习《玲玲的画》中的“端详“一词时,老师说:“我今天穿了一件新衣服,谁能仔细地看看我?”
一学生站起来,对老师上下仔细地看,上下打量。老师说:“他的动作就是端详。谁还能做以下端详的动作?”学生动作模拟,理解“端详”的词义,并试着用“端详”说句子。
字词训练到位了,孩子读课文就很流畅;理解句子体会情感就不再吃力。
三、 朗读指导方法较多
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基础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朗读是学生所具备的一种能力,怎样指导学生朗读呢?
1、 范读。
低年级学生的模仿能力极强,所以我们的老师采用较多的就是范读。有的老师会直接对学生说:“同学们,请听老师读。”有的老师是不留痕迹的范读,如周筱岚老师在执教《葡萄沟》时,这样处理:
作者又是怎样具体写葡萄的呢?
出示: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老师范读: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你听出了什么?多,老师接着读: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你又听出了什么?颜色多,种类多
2、 创设情境读。
周筱岚老师在指导朗读“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说:“枝叶长得怎样?(茂密)一片叶子能说茂密吗?两片呢?三片呢?这么多片,所以说是“茂密的枝叶”
出示画面。
这茂密的枝叶像什么?一片压着一片,遮住了阳光,就像搭起的凉棚。是一个吗?两个?有多少?从哪个词看出的?
孩子们,愿意钻进凉棚吗?愿意钻进哪个凉棚就钻进哪个,在凉棚下,什么感觉?好凉爽,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感受到。
学生们在这种创设的情境下,朗读很精彩。
3、 抓重点词读。
对于语句中的重点词,老师给学生指点出来,告诉学生应该怎么样读,或者重读,或者轻读,或者拖音,或者急促等。
4、 理解句意读。
四、 结合文本进行小练笔。
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的界定是“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老师必须有语用意识。所以,我们组的老师从文本中找准语用点,进行句式或者小段落练习。
如《葡萄沟》一课,老师让学生根据“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进行颜色训练。
有的老师在学习这课是,进行了其它水果的小练笔。
《我为你骄傲》一课中,老师们练习了写便条。
《日月潭》一课,我们练习了比喻句。
老师从最基础的内容着手,对我们深入研究的“基础训练到位”有内容、有计划、有步骤、有方法地进行训练。虽然扎实有效地训练了,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还有训练的内容不太系统,训练的方法太单一,训练形式不灵活等问题。并且我们几个训练后没有及时的进行交流、反思,改进。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扬长避短,相互学习,资源共享,达到最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