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讨论:柏 林 战 役
-----嗜书如命妈妈
讨论时间:周 末
讨论地点:书 房
儿子告诉我,赵老师刚讲过一篇课文《自己的花是让被人看的》,它是由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季羡林写的。文中描述了他参观德国时的一种奇丽街景:家家户户窗前花团锦簇,汇成花的海洋,养花是为了让别人看到。文中流露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颇耐人寻味。
为什么曾经被希特勒统治的纳粹德国,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当地人们的思想觉悟,都有这么大进步呢?德国历史上著名的“柏林战役”又是怎么回事呢?
柏林-----德国首都,东西欧旅游门户。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静静地伫立在施普雷河旁,见证着德意志厚重的历史。下面就来交流、讨论一下“柏林战役”这段历史。
妈妈:你听说过“柏林战役”吗?
儿子:岂止听说过,我还专门看过这段历史,也算是研究过吧。
妈妈:哟,你还不简单呀!请你说说当时的背景情况。
儿子:没问题。德国在1944年受到苏军、西线盟军的沉重打击之后,内外交困、处境更加艰难。而前苏联在取得1944年的决定性胜利之后,军民士气高涨。
妈妈:此时的苏军是否乘胜追击了呢?
儿子:那是当然。1945年春,苏联军队从西面进入德国本土作战,进抵奥得河、尼斯河一线,距离柏林仅60公里。军事上处于腹背受敌的德国,士气低落,物资匮乏,败局已定。
妈妈:希特勒肯就范吗?德军最高统帅如何指挥?
儿子:希特勒困兽犹斗,还指望反法西斯同盟因内讧而使战争出现转机。德军统帅部把“阻止苏军向柏林进攻”作为主要目标,并调用“维斯瓦”、“中央”两个集团军群所属坦克第4、17集团军:总计48个步兵师,9个摩托师,6个坦克师,以及其他部队和兵团,共约100万人、火炮和追击炮40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500辆、作战飞机330架。
妈妈:德军还蛮拼的!还有别的人员吗?
儿子:有哇。柏林市还组建了200多个国民突击队营,守军总兵力超过2万人。德军的防御是重兵密集的纵深防御:包括奥得河——尼斯河地区及柏林防御地域;奥得河——尼斯河地区构筑三道防御地带,纵深20—40公里;包括外层、内层和市区三道环形围廓。
妈妈:德军还准备负隅顽抗呀。苏军最高指挥是如何决策的?
儿子:苏军最高统治者为消灭德军、结束战争,决定从正面进行猛攻。苏军计划以三路进击柏林:一路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作为最强大集团和攻击的先头部队、突破奥德河东西两岸防线和附近若干地段,从东面攻击。二路以乌克兰第1方面军前出到尼斯河东岸的南部直到苏台德山麓,从南面攻击。三路以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前进到奥德河下游,从北面攻击。
妈妈:看来苏军计划也挺周密的!具体是几月几日开战的?
儿子:苏军于1945年4月16日攻进柏林,凌晨惊天动地的枪炮声、航空炸弹的爆炸声、拉开了柏林战役的序幕。20分钟内、50万发炮弹倾泄于德军第一道防线,苏军很快突破了第一道防线,希特勒军队被埋葬于一片火海中。
妈妈:德军此时投降了吗?
儿子:德军退守第二道防御阵地,并借有利地形、重兵防守、给苏军极大杀伤力。
妈妈:德军国民突击队参与了吗?
儿子:不仅参与了,还是有备而来。当时柏林市内街道上布满了铁丝网、反坦克障碍组成的高2.5米、宽4米的“物体墙”。德国临时组成的国民突击队装备有大量的“浮士德”反坦克火箭筒(该武器分为坦克杀手与铁拳两种型号,其中一次性铁拳大量装备了国民突击队),严重阻碍了苏军的前进。
妈妈:苏军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儿子:苏军集中了几乎所有炮火,用近千辆坦克排成一列纵队向前推进,一批批苏联士兵高喊口号向前冲。于4月18日占领了泽洛夫高地,并对柏林首次炮击。
妈妈:这次德军作何反抗?
儿子:由于苏军3个方面军开始对柏林实施合围,兵临柏林城下。希特勒决定让德军统帅部撤离柏林,他本人则留下“与柏林共存亡”。下令军事机关所有人员参战,否则处死。
妈妈:柏林到底被攻克了吗?
儿子:1945年4月27日,苏军已攻入柏林市的第9区,凯特尔电报承认第12、9集团军无法突出合围。希特勒最后一线希望破灭了。希特勒意识到他已彻底输掉了到这场由他发动的战争,他拒绝离开柏林。
妈妈:战斗又打了几天吗?
儿子:是的。1945年4月28日,白俄罗斯第3、8突击集团军逼进了柏林德军最后一处支撑点----该阵地有政府办公厅、国会大厦、最高统帅部等象征第三帝国权力的最高机关。柏林最精锐的部队部署在这里。德军进行着绝望却又是最顽固的抵抗,战斗一直持续到29日深夜,在德军几乎全部阵亡的情况下,这座大楼才被苏军攻占。
妈妈:柏林彻底失守了吗?
儿子:4月30日深夜,德军通过广播要求停火,至此,柏林战役宣告结束。直到5月8日,苏军才彻底肃清残敌。
妈妈:希特勒跑了吗?
儿子:那倒没有。4月30日,希特勒和结婚一天的爱娃在地下暗堡的寝室里自杀,随后两人尸体被浇上200余升汽油火化。但是最后尸体还是被苏军得到,并随苏军军队进行了7次转移。最后被苏联特工连带箱子彻底烧成灰。倒进了下水道。
妈妈:真是多行不义必自毙。我怎么听说过:希特勒头骨后来在博物馆保存呢?
儿子:是有这么一说,希特勒头骨在数年后出现在博物馆中,说他是先服用氰化钾自杀的,又往自己头上补了一枪,随后被副官抬入苏军设立的弹坑中火化。但也有争议,至今尚无定论。
妈妈:看来今日的柏林风景美好如画是来之不易的。经过战争的洗礼,德国人民很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同时也愿意给别人带来一些美好。
儿子:真的是这样,现在的德国今非昔比,人们不仅独善其身,做事先考虑别人,就连养花也是让别人看的,真可谓“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呢。
妈妈:这点非常可取,如果每一个人都这样做,试想一下还会有世事纷争、灾祸事端吗?
儿子:言之有理。伟大导师马克思曾说:“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道理都一样,如果每个人都肯用知识武装自己、有较高的修养、达到一定的精神境界,凡事肯定会考虑他人,社会岂不是非常美好幸福吗?
妈妈:说得很好!你倒会活学活用!很有长进!读书、讨论、上课等有关学习活动,都是在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希望你能把阅读的习惯保持下去。
儿子:那是自然。仅仅看几本书还不够,还要悟出其中的门道,并且会运用到学习、生活当中,会读书、读活书。
妈妈:听你的话,感觉你不是在机械地学习,而是在培养一种自我学习能力,这点很了不起。
儿子:谢谢妈妈鼓励!会学习、学好习这点很重要的!如今高速发展的社会,进步慢都是落后,更何况死学习。《哈佛校训》中有这么一条:“学习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连人生的一部分----学习也无法征服,你还能做什么?”所以,学习要探讨方法、作业要提高效率才行。
妈妈:想不到你现在很有思考能力!书看了有几百本了吧,算没有白看。有些好书是需要精读的。
儿子:是的,我以前看书不算少,但有时还停留在看热闹层面;现在我就觉得好书还是要精读、细读、悟出其哲理,并学以致用。正如北宋文学家苏轼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妈妈:哟,还拽上“唐宋八大家”的人了,可以呀。
儿子:您别调侃我了,自知还肤浅,正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呀。”不如咱们开展一个辩论赛,比谁看书多、谁的观点新颖、谁的博文多、谁的学习方法效率高
妈妈:我接招!从现在开始吧!
儿子:先说好,大人输了也是要认罚的。
妈妈:击掌,说不变就不变!
儿子:这还差不多公平!加油了!
知 识 链 接
柏林战役因双方参战人数超过350万人,被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称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战役。
战争时间:1945年4月16日----5月8日。
德军主要兵力:中央集团军所属坦克第四、十七集团军:共计48个步兵师、9个摩托化师、6个坦克师、兵力超过100万人。火炮超过10400门,坦克超过1500辆,作战飞机3300余架。柏林会战:德军伤亡情况:48万;
苏军兵力:约有250万人。6,250辆坦克;7,500架飞机;41,600辆大炮和迫击炮;3,255辆装有喀秋沙火箭发射器的货车(绰号斯大林风琴)和95,383辆机械化车辆,很多都是由美国制造。苏军伤亡情况:33万;
东、西 柏 林
德军统帅部和大部份德军在1945年5月8日无条件投降,第三帝国正式覆亡。 战后柏林被分为东柏林和西柏林,东柏林归入东德(亲苏),西柏林则归入西德(亲西方)。东德在1961年8月13日开始建造柏林墙分隔东西柏林。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推到后,这个德国的首都突飞猛进地发展,吸引着世上最优秀和聪明的人才,从艺术家到科学家到建筑设计师,还有大批的游客。
这次战役的胜利结束,标志着德国法西斯的彻底灭亡。人类灾难的终结,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进程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