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篇寓言教学简约而不简单
----《扁鹊治病》教学反思
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着老师提问越来越烦杂的、课堂气氛越来越沉闷的现状,如何变革?从教育专家、学者,到一线老师都在积极探索和研究中。著名教育学家汪潮曾经这样说:我们的课堂追求简约不是简单,它是一种课堂感受;简约不是随意,它是一种精湛设计;简约不是低能,它是一种高效整合。受汪教授思想的影响,我也在自己的课堂上默默探索,力求把每一节语文课上的简约而不简单。
《扁鹊治病》是一则中长篇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是取材于战国时期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的是扁鹊多次劝蔡桓公治病,而固执的蔡桓公坚信自己没病,以致延误了病情,最后病入膏肓无药可救。故事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寓言蕴含的道理,学生不难明白,无需逐段讲解,繁琐提问,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围绕文本中心和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问题,给学生营造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在课前预习时,也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所以这不是难题。学生很轻松地就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生汇报后,我抓住课文第一自然段中“名医”二字,问学生:“在你们心目中,怎样的人才称得上是名医呢?课文从哪里可以看出扁鹊是位名医?”学生从文章中很快找到答案,我根据学生回答,把事先做好的幻灯片出示给学生,引导学生从这些重点词句中总结出主人公的性格特点,省去了逐段讲解的繁琐过程,又完成了教学目标之一。
接下来,我继续用简洁、明确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这样一位名医在,蔡桓公怎么最后还是去世了呢?蔡桓公得病一共经历了几个阶段?每一次给蔡桓公的建议,名医扁鹊是怎么说的,蔡桓公又是如何回应扁鹊的?”就这样用三个大的问题,引导学生朗读、分析、交流、感悟。既条理清晰又重点突出。
最后再读课文理解寓意,“你认为蔡桓公要怎样做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是什么让蔡桓公丢失了性命?”并进行谈话拓展:“此时你想对蔡桓公说些什么?”
这则寓言故事内容简洁生动,教学中我不但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中体会人物的性格,而且边读边感悟故事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整堂课上得简约而不简单,还是比较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