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亲子共读《唐伯虎题诗贺寿》作文

发布时间: 2016-11-23 10:41:18 作者: rapoo

亲子共读《唐伯虎题诗贺寿》

生活有曲折,文章在反映生活时应该曲折有致,波澜起伏。用曲折、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人觉得非看下去不可。古人很懂得这里的奥妙,所以有“文似观山不喜平”之说,意思是:读好文章就像欣赏山景,不喜欢平缓而无变化。让我们来欣赏智慧故事增长才智吧!

《唐伯虎题诗贺寿》讲述的是明代唐伯虎在寿筵上即兴题诗贺寿的故事。短短四句,跌宕生姿,给人一惊一喜之感。

有一富贵人家为其母亲祝寿时,请唐伯虎写祝寿诗,唐伯虎略一思索,辟头写了第一句:“这个婆娘不是人,”众人大惊失色。他趁势口锋一转:“九天仙女下凡尘。”主客们顿时转怒为喜了。不待情绪安定,他又爆出了第三句:“儿孙个个都是贼,”众人勃然大怒,意欲发作,他却妙语回天念出压轴的一句:“偷得蟠桃奉至亲!”主人客人又皆大欢喜。

文章要有悬念,才能提起读者兴趣。文中的贺寿诗很生动,真可谓“文似观山不喜平”。唐伯虎的技巧就是:欲扬先抑,巧用“不是人”跟“都是贼”这样的骂人话来打埋伏,然后再像说相声“抖包袱”一样解释出:做寿的老太太是仙女、有福气,则把有孝顺之心儿孙们,都比喻为齐天大圣,偷仙家蟠桃敬奉老寿星长生不老了。从第一句开始诗人就设置悬念,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直到末句,才完全解开悬念。

欲扬先抑,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写作技巧,即作者为肯定和褒奖某人某物,先作某些退让,有意贬抑或否定,而后再着力褒扬,让人景仰,这是我们中国传统的描写技巧之一。由于这样大起大落地进行叙述,势必在读者心头引起较剧烈的心理变化,从而起到了波谰起伏,奇峰突出的艺术效果。

1、用“√”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擅长(shàn√ sàn)  筵席(yán√ yàn)  蘸墨(zàn zhàn√)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富贵──(富有)  赞赏──(赞扬)

思索──(思考)  殷勤──(勤谨)

3、唐伯虎写诗时,有几次气氛紧张,原因是什么?找出文中的原句来。

“这个婆娘不是人,”;“儿孙个个都是贼,”

先说老太太不是人,再说她的孙子个个都是贼。因为诗句不吉利,不符合寿宴的喜庆场面。当他看到周围的气氛,对自己大大不利时,就立即“突转”改变了口吻。于是,便以灵活的手腕,妙笔生花,写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第四句“偷得蟠桃奉至亲!”使自己转危为安,化险为夷了。

这个故事也许是传说,不过,它告诉我们一个写作道理:文似观山不喜平,要一波三折。

唐伯虎所写的祝寿诗,别开生面,通俗有趣。嬉笑怒骂,险中见奇。不同凡响,别具一格。以贬衬褒,不入俗流。假如他一连四句都是“大福大贵”的吉利话,那么,这首祝寿诗就不会这么强烈地牵动听者的感情了。

一篇好的文章就像一场激烈的球赛,就像一首动听的乐曲,就像一幅美妙的图画,使人们通过联想和想象,在脑海中呈现出活跃的图景。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写出让人感兴趣,喜欢看的好文章呢?这就要看能不能在作文中,善于构思,设计出新颖别致的开头,写出环环相扣的情节以及出人意料的结尾,呼风唤雨,兴风作浪,掀起波澜,从而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

人们常说:“一句话说得人跳,一句话说得人笑。”唐伯虎把两者结合起来,既让人跳,也让人笑。这就看出了唐伯虎幽默中的机智,我们不得不为唐伯虎变幻莫测的杰出文才所折服。他的这种聪明机智的品质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读书人网 >小学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