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如何研读教材安阳教研组研读教材活

发布时间: 2016-11-27 10:40:49 作者: rapoo

如何研读教材

——安阳教研组研读教材活动学习心得

上周到安阳有幸聆听了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刘涵华教授的讲座。这次讲座主要是关于如何研读教材,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方面的内容。

刘教授,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很亲切,说话不紧不慢,朋友聊天式的交流。讲解中旁征博引,理论积淀很深厚。听她的课堂就像是重新回到了大学课堂,系统地学习了很多研读教材的方法、教育理论根据、如何实施以及各自的优缺点。(下面听课的老师大多是刘教授以前的学生哦,真的是桃李满天下呢。)

刘教授主要从六个模式解读了我们研读教材的主要方式,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模式一:作者的模式

这一模式从社会、历史的文学批评方法中演绎而来。

它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强调人文性和思想教育,同时也认同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一般会采用“作者分析、时代背景、段落大意总结”等操作程序进行;

优点:具有超稳定性、预设性。缺点: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很小。

模式二:文本模式

把文本作为研读的重点,从课文本身出发,将课堂真正转化为学堂。注重作品构成的诸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不再把作品切分为内容和形式两个部分。

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话语层的分析(话语的蕴含性、组合性)、形象层面的分析(文学典型、意境和意象)和意蕴层面(历史意蕴、哲学意蕴、审美意蕴)。

优点:它会过分关注文本自身和语言世界,而忽视了和社会的联系。

模式三:读者(学生)模式

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学生是主导。可以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操作方法:分析学生的阅读期待,找准切入点;利用学生的空白点;积极发文、激发学生读出新意。

可能存在的问题:对老师素质的要求较高,而且可能会轻视语文知识。

模式四:审美模式

以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和审美心理结构为首要目的。

它更多地是一种情感评价,具有超功利性

模式五:言语模式

理论依据是索绪尔的语言学

这一模式重视学生的反复诵读,而淡化对文本的分析。要求学生反复咀嚼,重视讨论的过程,而不急于得出结论。

模式六:诵读模式

这是中国早已有之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在古私塾教学中。它有利于学生的整体感悟,注重言语能力培养。

优点: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

当然,在研读教材中不同的模式不是单一存在的,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选择最适合的综合模式,从而达到良好的引导效果。总之,我们的用心会换来孩子们对学习高昂的兴趣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期待老师们的精彩课堂(*^__^*)

读书人网 >小学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