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来教学生写起步作文
三年级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阶段,是学习作文的起点,是使学生乐写、善写作文的关键阶段。我们以激发兴趣为前提,通过创设情境、教师引领来让激起学生习作的欲望。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结合课内的阅读教学来让学生学会积累好词好句,在阅读训练中渗透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指导;以教材为依托,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教会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学会按照一定的方法去观察,去积累写作素材。
只要我们在平时注意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注重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注重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注意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虽然是三年级刚学写作的学生,也能获得较高的写作水平。
一、作文教学要以激发兴趣为前提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可见,兴趣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学生集中精力去获取对某种事物的认识,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在教学中我们十分注意通过以下两个方面调动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合理地创设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地联系实际,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是写好一篇作文的一个关键。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以“感受祖国的美丽和富饶”为主题学习了两首古诗和三篇课文之后,语文园地中就要求孩子们写一写自己去过的一个地方,要写出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让别人读了之后也很感兴趣。这个题目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亦或者对于我们教师的指导,确实都让人感觉无从下手。有些同学可能经历丰富一些,而有些同学则可能就没有机会走出去看一看。另外,由于孩子们刚开始写作文,自己选题也不大方便老师的指导。我们经过商量,决定指导孩子们共同来写一写家乡的云台山。考虑到有极个别同学没到过那里,我们就找来有云台山风景的挂历挂在教室的前面,我们边欣赏美景边仿照《美丽的小兴安岭》的写法,让学生以云台山的四季景色变化为主线,再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或者自己的想象完成了习作《美丽的云台山》。
整个习作课上,孩子们兴趣很高。试想孩子们所到云台山的季节是不可能相同的,或者说那已是时过境迁、多年前的往事了,如果仅让孩子们搜肠刮肚凭空想象,不仅会让孩子们对写作文丧失兴趣反而会增加孩子们对写作的排斥。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感受大自然”为主题的四篇课文学完之后,要进行“写家乡的一处景物”的作文训练。当我告诉孩子们要写家乡的一处景物时,他们不约而同表示写“云台山”,我就告诉孩子们我们的家乡不只有云台山,还有很多优美的景物呢,孩子们七嘴八舌起来。最后我布置作业让孩子们利用双休日到宁城公园去看看,欣赏一下那里的美景,并要求他们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我拍了不少照片,并制作成课件,将孩子们带到了多媒体教室进行写作,效果出奇的好。这个方法就在其它班也推广使用了。
看来,图片、多媒体电教手段……这些方法的运用的确是激发孩子们写作的“法宝”之一。
(二) 教师引领激发兴趣
下水文是语文教师运用自己撰写的文章,向学生传授写作知识的一种示范教学手段,是作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也是语文教师的一项基本功.它对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改善师生关系,发展教师能力,有着不能低估的作用。
从作文教学过程来看,下水文是作文教学准备阶段的教师活动之一,是特殊的作文备课。从影响作文的教学因素来看,下水文是作文教学中最具直接性和现实性的因素。它以既成的文章形象地告诉学生该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来表现客观事物及个人的所思所感。从学生习作心理来看,下水文能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克服畏难情绪。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要求是语文园地中的作文训练: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在我们班进行作文指导时,我告诉孩子们要先确定自己想要写谁,写他的哪件事,把这件事想清楚,写的过程中要突出人物特点,想好后再动笔写。交上来的作文让我失望极了,虽然大部分孩子都知道去通过写事来突出人物形象,但是题目都是惊人的相似《我的xxxxx》,而且在写法上也欠缺很多。想想这是孩子们升入三年级之后的第二次习作,存在问题是在所难免的,难道是我指导得太笼统了?可是怎样指导孩子们写好这篇作文和此类写人的文章呢?一时间我一筹莫展,后来我将自己的下水文《我家的“小书迷”》(见附件三)在班上念了念,读了之后,不少学生学会了写作方法,题目也有了千变万化,有《我家的“吵人大王”》、《淘气包妹妹》、《爱美的妈妈》等等。看着那一篇篇有了进步的文章,我明白了:对于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必定要有一个模仿的过程。只是要注意提醒孩子们不可照搬照抄,要学习一定的写法。
古人云“身教胜于言教”的道理在此也得到了更好的印证。教师同学生一起练笔,能改变学生对教师的会说、不会写的不信任心理,也能消除学生“你来写一篇也未必写好”的逆反心理,从而提高了教师的威信,光大了教师形象。下水文运用于作文教学之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能改善教与学的关系,促进师生的感情交流。
二、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1、注重课内阅读教学的指导
阅读和写作是个互逆的过程。阅读是理解吸收,写作是理解表达。只有吸收得充分,表达才更加有力。看来,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积累语言的指导尤为重要。基于这一认识,在阅读教学中,要依照新课标的要求,在阅读训练中渗透积累语言的指导。学生的语言库存量越丰富,说话或写作文时就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随时作出恰当的选择,准确地调用词句,从而组合出生动、形象而又具有美感的话语来。课堂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的“战场”,我们就在课堂上多方面指导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掌握积累的方法,指导多读多背,采用多种形式多读名篇课文,精彩的部分还要多品读、背诵,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尽可能多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我们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摘抄本,把课文的好词好句摘抄到本子里,做到笔记、脑记相结合。
每篇阅读课文之后都有十几个要掌握的词语,我们就要求学生熟读、抄写,并能默写下来,并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意思,学会在习作中运用好词好句。
在阅读教学中还要渗透练习作文的指导。丁有宽老师说过:“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我们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从而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这样效果才是显著的。
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小摄影师》之后,孩子们明白了小男孩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也感悟到了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爱。但是故事的结尾却让人出乎意料,小男孩走了之后就没有再来找高尔基同志,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儿呢?我们以此为契机,让孩子们结合人物形象展开充分的想象,续写了《小摄影师》。
2、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读物。
人们不是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行千里路,读万卷书”。除了在课内阅读中积累语言,学生还要在更广阔的课外空间积累语言。新课标明确规定了小学三四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为此,我们要求学生每天最少看半小时课外书,把课外阅读当成是每天的一项作业;每天中午午饭后是仍是我们的午读时间。我们还十分注意引导学生看比较经典的书刊,如:《小学生学习报》、《安徒生童话》、《夏洛的网》……我们还和学生进行师生共读活动,共读了《感恩》系列书籍之后,我们举行了读书交流会,孩子们在习作中表示收获很大,也受到了感恩教育。
一、 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
有句话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学生作文也一样,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才会写成一篇作文。创作来源与生活,让学生学会观察、了解周围事物是积累作文素材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反之,没有表达认识的能力,同样也写不出好作文”。由此看来,写好起步作文的第一步是要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能力。当学生进行观察的时候,教师要进行适当的指导。比如说我们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告诉学生观察时要有目的,不能杂乱无章,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自己喜欢的角度去观察,也可以按作文要求、内容选择观察一定的景、物、人、事。这样学生就会确定观察的事物,在确定好观察事物后,再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观察可以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比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等顺序,这样既让学生感觉观察不难,又把学生的观察做了引导。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不断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语文能力”;“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搜集生活中的作文材料”等教学理念,也为作文教学改革指明了作文教学要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努力方向。我们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那么他们才能在习作中写真话、实话,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那次期中考试结束后,我让学生回忆考试前的情形,老师是怎么做的,自己的心里又是怎么想的,接下来自己怎么做题,怎么思考、克服困难,最后考试结果出来后又怎么样了。按照这样事情的发展顺序,学生完成了《一次紧张的考试》。在孩子们的习作中,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笔下的文字如泉水般奔涌而出,心理活动的刻画很是细腻,都将自己的内心活动描写得淋漓尽致。这篇作文,学生有深刻的体验,每个人都有话要说,才能将文章写得精彩。
又如孩子们上了一节劳动课是缝沙包,我们就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制作过程和体验来写《第一次缝沙包》。毕竟是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孩子们从穿针引线开始写起,又写怎样裁布块,缝的过程中针扎手了,到缝好后小沙包的样子,写出了自己的所作所为、真情实感。
教学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在平时注意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注重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注重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注意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虽然是三年级刚学写作的学生,也能获得较高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