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喜欢就要反思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怀着一份好奇,我捧起了《不跪着教书》这本书。说真的,这本书最开始吸引我的是它的题目,为什么取名为“不跪着教书”呢?在我从教的这些日子里,有没有跪着呢?说实话,教育类的书籍看了不少,其中一些学院派的高唱教育理论描绘理想蓝图要求教师如圣贤的书籍,虽然让人激情满怀,但是一回到现实世界便显得那样的苍白无力甚至觉得是不切实际的空谈。带着期待、怀疑、审视,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这本书,便放不下了,胸中涌起无限的温暖……书中充满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对人、对教育的热爱。
书中的篇篇随笔如阵阵波涛,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我,让我洞悉当今教育现状,反省自身的教育行为。
其中有一篇文章《口才》讲有个学生考进名校不久,非常高兴地同父母和刚从海外回来的亲友到学校参观,岂知一进校门就遇见了班主任,父母出于礼貌问班主任:我们的女儿在校表现怎么样呢?班主任当着学生的面对家长说:你们的女儿嘛用功是很用功啦,就是脑子笨了一点,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看到这,我也不禁愤怒起来,这是为人师该说的话吗?该生回家痛哭不止,要求转学,父母也觉得失望,亲友也很难堪。
这让我不由自主地思考:教师的批评只会使这些学生感到学校生活不愉快、看到老师害怕疏远、对考试感到紧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一事实,“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孩子们的每一个过失,用期待的心情去等待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孩子们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孩子们的每一点成功。这时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平时在看到成绩优秀同学那一字不差的作业时的心花怒放,和看到成绩较差同学那满是狼籍的作业时的怒火攻心,反省一下,我是否真的做到自己所说的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呢?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记得有一次
赞美如同微笑一样,它是照亮人们心灵的阳光,都说掌声可以使一只脚的鸭子变成两只脚。老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的影响,有时可能是辈子,如果你给了一句赞美,说不定你可以成就一个贝多芬;如果你给了他一句刺痛的话,也许你不知不觉中毁了一个爱迪生。你并不需要三寸不烂之舌,你只需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你的学生,用赞美的语言来夸奖你的学生,让学生喜欢上你,也喜欢上你的课!
朋友们,当你在茶余饭后时,当你在为学校的事而心烦时,当你在百般无聊之际,不妨去翻阅一下这本书,相信你会有不一样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