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得了便宜不卖乖的刘邦作文

发布时间: 2017-01-06 10:43:00 作者: rapoo

得了便宜不卖乖的刘邦(我给儿子讲历史69)

西进的刘邦走了一个很怪异的路线,山东到河南的安阳,南下到开封,开封攻不下来往西走,攻下了荥阳,这时应该往西走了吧?不,刘邦又往南了,攻取现在的临颖,并利用两个月的时候在河南的西南一带扫荡。再往后,刘邦居然率兵又折向北,去攻轩辕,也就是现在少林寺的所在地登封。看看这个进军线路,刘邦就象个没头苍蝇一样,胡飞乱撞,哪儿有一点要抢先进入关中的样子?

进军路线的混乱反映了刘邦此时内心的挣扎。此时楚怀王熊心意识到了,自己把两个高水平的人放走了,项羽北上了,刘邦西进了,自己把都城迁到了徐州,离敌人也近了,万一秦兵过来打自己,岂不是只有挨打逃跑的份?熊心感到项羽不会听自己的了,只有提醒刘邦,你可以去西边,但你总得把我周边的秦军给干掉。历史上并没有记载熊心给过刘邦什么指令,但我实在是想不出刘邦有什么理由不抢先占领关中,而是在河南这一片忽南忽北、忽西忽东地打转转。这地方有什么值得刘邦留恋的呢?

再何况,刘邦现在已经有张良这个千古“谋圣”的辅佐,如果是毫无理由的乱转一气,岂不是负了张良的名头?

刘邦还算是对得起楚怀王了,通过连秦国人都摸不着头脑的一通打乱,也算是给楚怀王营造了相对安全的执政环境。

刘邦本来人马就不多,在乱战之中,虽然是打不过就跑,但每跑一次都会损失一些兵力。荥阳和洛阳的秦军合起来在现在的偃师,把刘邦打败了。这一仗下来,死了几千人,剩下的数千士卒被困于山中,四面受敌,没吃没喝,一夜三惊。多亏张良率军及时赶到了,两军合力,才再克辕关和缑氏,重新占据了有利位置。

最终让刘邦下定决心加快西进步伐的不是这一场败仗,而是赵国将军司马,这个人是被项羽策封的十八路诸侯之一,算是项羽的粉丝加先锋。

司马带领人马从巨鹿战场上撤出,准备南下黄河向关中挺进的,其目的很明显,那就是抢在刘邦的前边入关。把章邯拿下不算什么,这个算是个名将,如果能把秦国的老大拜服在自己脚下,这才叫真正的风光无限。

刘邦意识到,再也不能这样活,再也不能这样活。但他现在的实力还不行,怎么办?于是他就想了一个阴招,我走得慢,但我让你走得更慢,或者是把你西进的路给断了。

于是刘邦赶紧开拔,去抢占孟津渡口,不为别的,只为了堵住赵国友军,不让他们过来争功。刘邦的大军紧赶慢赶,终于赶到了孟津南岸渡口,烧毁了全部渡船,留下军队封锁了黄河沿岸,隔绝了两岸交通,这下子把项羽气了个半死。

刘邦看洛阳秦军势大,就进攻平顶山,把南阳守干败之后,一直追到现在的南阳。但看到南阳城很是坚固,就想放弃赶快进入关中。张良劝道:“沛公虽欲急入关,秦兵尚众,距险。今不下宛,宛从后击,强秦在前,此危道也。”这说明刘邦是急于进入关中的,之前像流窜犯作案一样的作战方式,是出于扫清楚怀王周边的危险。

这个时候张良出了一个好主意。那就是坚持拿下南阳。南阳这个地方人杰地灵,拿下之后好处是大大的,不管军粮、军饷什么的都有保障,当然还有人才,这对刚刚战败的刘邦军来说是个很好的补充。也该刘邦的运气好,有个南阳人说服南阳郡守降刘。从此,刘邦西进再无大的阻挡,大军一路猛进,秦将一路投降,刘邦的队伍越来越壮大,最后兵临武关,剑指咸阳。

消息传到秦朝都城,奸相赵高担心秦二世问罪,干脆逼杀秦二世,立子婴为秦王。而子婴呢,又杀了赵高。秦朝宫廷,乱如牛毛。汉元年十月,秦王子婴素车白马,向刘邦献上了传国玉玺。

刘邦从楚怀王那里得到了西进的命令,楚怀王说谁先入关者谁当王,这明显是让刘邦占了天大的便宜,让项羽北上与秦军主力死磕。项羽硬是凭着勇武把秦军主力干败,赢得了诸侯的尊敬,并被推上了盟主的宝座。

而项羽对刘邦更加不满的是,他居然把自己派出的西进先锋军给挡住了,并且还抢了渡口、烧了船只。这怎么说也算是人民内部矛盾,就不跟刘邦计较了。但是刘邦居然自己就举行了受降仪式,这简直不把他这个诸侯盟主放在眼里嘛。

刘邦此时的确是高兴过头了。接受秦国的投降,收下传国玉玺,这不是他来干的事,而是应该由项羽或者楚怀王来干。人家项羽是天下都承认的盟主,你刘邦只不过是一个帮手而已,凭什么就拿着传国玉玺?虽说楚怀王是项羽的领导,但谁都知道他就是个光杆司令,诸侯都没有承认过,人家只认项羽。你刘邦先进入关中,这个功劳算是楚怀王白送的,但这个受降仪式特别是收下传国玉玺,证明你刘邦有更大的胃口。项羽及其他的诸侯怎么想?而刘邦不知道自己已经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连句服软的话都没有,一点都不谦虚,哪怕你对项羽说一声,这个秦朝非得把传国玉玺给我,我先替你拿着,你来之后再交给你。

刘邦尽管抢了一个天大的功劳,但他的实力和名望根本无法与如日中天的项羽相比。得了便宜还不卖乖,让刘邦不久就陷入了一个巨大的危机。

读书人网 >小学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