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为孩子们的一日三餐增添亮丽的色彩作文

发布时间: 2017-01-12 10:52:03 作者: rapoo

今天无意在大班的教室外听到老师在给小朋友讲故事,老师的故事象绕口令一样,让我似懂非懂.令我思绪飞扬...

   学习是孩子的天性,是最好奇和最富有探索精神的求知者.我们给孩子讲故事是满足孩子的好奇和求知的最好的方式,也是培养孩子感知 记忆 思维 想象 表演和创作能力的最佳途径.没有不喜欢听故事的孩子,故事是孩子们童年最好的伙伴,是否擅长讲故事,效果会截然不同.所以我们给孩子们讲故事的时候,不要直接拿起书本就给孩子讲解,一定要把原有的故事进行加工,因为故事稿是用文字写成的,它是供我们用"眼睛"看的,而讲故事是从我们的嘴里说出来的,说出来的话是让小朋友用"耳朵"来听的,要尽量使我们的语言口语化:说着顺口,听着顺耳.

  (一)避免听者发生误会

  有的字或词,印在书里,用眼睛看是没有问题的,但用嘴巴说出来,会让我们产生误解.

  在我随堂听课<<帮我早读书>>时,教师给小朋友讲故事的时候说:"这些玩具全部合格".让我初一听,感觉是:"这些玩具全不合格".可是继续往下听,我才知道并非如此,让我恍然醒悟..类似易混淆的字词,为了不会使孩子们产生错误的感觉,不如改一改:这些玩具全都合格.

  在汉语里,音同字不同的,意义也不同的字和词有很多,听起来容易产生混淆和误解.如:"报酬"-"报仇";"福气"-"服气";"嫉妒"-"季度"....凡是遇到类似这样的字词,改一改才能使孩子们一听就明白.

  (二)把文字变成白话

  讲故事和写文章不同.讲故事是一种口头文学,避免书面化的语言.

  有些词出现在故事中,我们大人明白含义,可是对于孩子却是不太好掌握.由此我想到在听教学报告的时候,专家曾举例说:有个老师在给小朋友讲故事的时候说:"这些纯熟无稽之谈",有个小朋友就问老师:"乌鸡是黑色的鸡啊,黑色的鸡会吐痰?"这样,岂不成了笑话.

  是啊!无稽之谈对孩子来说好陌生,不如说:胡说八道.意义并没有改变.扫除语言障碍,并不损伤故事的原意,听的明白才会是孩子更感兴趣,千万别使我们的小听众听得莫名其妙啊!

  (三)去掉这些"绕口令"吧

  今天,在大班的室外无意听见老师的讲故事:

  毛毛说:妈妈我回来了

  妈妈说:回来了赶快写作业啊

  毛毛说:今天老师没留作业

  妈妈说:没留作业自己复习今天的学习内容吧

  毛毛说:哎 还要学习啊

  妈妈说:小孩子就是要不断学习才能更聪明

  ....

  讲故事也好似一门艺术,听了老师平白无味的讲述,我感知墙壁里老师那张毫无表情的脸...删去可有可无的内容,那么多的对话,可以加工让之连贯起来表达故事的意思.生动的语言,会说话的眼睛,面部表情和必要的手势以及肢体动作都是我们讲故事时要注意的.

  (四)做必要的解释

  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必须时时处处的从他们的年龄 心理特点 知识水平出发,该解释的地方,更得让孩子说明白.

  在讲"小壁虎借尾巴"的时候,为了使孩子理解"壁虎"是什么?我们可以做图片,让孩子先观察壁虎的外形:(没有图片可以直接向孩子讲述壁虎的特征)它的身体有大拇指头那么大,四只脚爬的很快,还有一条长尾巴,它们喜欢躲在屋檐下,专门捉蚊子...让孩子对壁虎有初步的认识,也就使孩子对故事的主人翁产生了形象感,随着故事的进展,壁虎形象会在孩子们的脑子里演开"电影",故事在孩子们的大脑中会形成一幅幅鲜明的图象,他们会浮想翩翩,使想象的触角得以伸展.

  在讲故事的时候,要让孩子们体验和理解故事情节中快乐和悲伤的情感.了解人物的情感比获得知识更重.因为只有积累了一些非常重要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孩子们才会真正的认知兴趣和思维理解.

  (五)加强语言色彩

  儿童的语言色彩浓郁,我们在讲述故事的时候,尽量把抽象的语言改成色彩鲜明的形象语言:

  如:这儿有一匹马 那儿有一头牛..不如改为:这儿有一匹大白马,那儿有一头"哞--"老黄牛...

  如:今天刮风了.可以改为:今天,风呼呼的刮起来;

  小鸟叫.改为: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着;

  下大雪了.改为:下大雪了,大片的雪花扑啦扑啦飘下来....

  中国的象声词很多,给孩子们将故事的时候可以根据内容需要,尽量的多使用,使之听起来更生动 形象.

  给孩子们讲故事如一日三餐那样不可缺少,让我们个个都成为讲故事的高手,为孩子们的童年时光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

  

  

  

  

  




读书人网 >小学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