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让和忍让
前段时间有朋友留言说,自己是个忍让度很大的人,在生活中也总让孩子让着别人,但是,有时候看着孩子很委屈的样子,心里却又会很矛盾,不知道这样做到底是对还是错。
这让我想起了同样受这个话题困扰的一个同事,她的儿子也曾委屈地哭着说:“嗯,比我要小的要让,比我大的也要让,女孩要让,男孩要让,为啥都一直是我让别人,没有人让我呢?”
同事说,听了孩子的这番话心里也很不是滋味,特别是遇到明明看到孩子受了委屈,却碍于朋友或者客人面子却不得不让孩子选择委曲求全的情景,自己的心里也分明有些无奈。
其实,这样的情况,我们做父母的应该都曾遇到过。
比如,有朋友带孩子来,而恰恰家里只剩下一盒孩子最喜欢的酸奶,或者朋友孩子要玩自家孩子正在玩的玩具,又或者,朋友孩子吃完自己的一份食物,还要吃自家孩子的……
这时候,我们做家长的会怎么做?应该都是会让自己孩子选择谦让吧?因为这不仅仅是我们的待客之道,也是在教育孩子从小就养成一个美好的品德,那就是用一颗谦让的心来礼待自己的客人和朋友。
但是,如果是一些不讲理或者过分的苛求呢?
比如:霸道的孩子占着所有的玩具不让自家孩子玩,占着所有的食物不让自家孩子动,甚至,自家孩子稍一不遂他心意,他就动不动大哭大叫、又打又闹呢?
这时候,我们又该如何选择?是继续忍让,让孩子无条件来服从对方的要求吗?
不!懂得谦让的孩子是值得赞赏的,但,谦让不等于忍让,而忍让也不是毫无原则地一味去迁就别人,更不能让孩子养成处处、凡事都选择迁就的习惯,否则,“让”到最后,恐怕孩子内心就会有种“不公平“的念头,性格也从委屈的感觉慢慢演变成软弱的品性。
谦让的大度令人动容,忍让的宽容让人赞赏,可一个处处迁就别人,对别人的无理要求从来都不敢说“不”的孩子,留给我们的却只能是一声叹息了。
所以,选择谦让,应让孩子明白哪些事可让,选择忍让,该让孩子知道哪些事可忍,而不能让孩子丢掉“让”的底线。
孰可忍孰不可忍?如果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就不要让孩子再忍了吧!大胆说出自己的委屈,明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做出自己的选择,这些都是孩子的权利,也是我们所应尊重、理解和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