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谈谈隐性效应的教育作用作文

发布时间: 2017-02-06 10:50:06 作者: rapoo

隐性效应

教育家认为,学校课程和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课表中所显示的课程为显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对,形成学生非正式学习的各种要素,如校园文化、校风、学校环境、师生关系、教师的意向、态度与风格、班级的社会扭转,同伴团体情意感染,课堂规划,程序与奖罚方式,隐喻的教课书的内容,学生的性别差异。统称为隐性课程。我们认为由隐性课程所产生的教育效果,可称为隐性效应。

1966年美国教育家PM.杰克逊首先提出“隐蔽课程”这一论断:包括在学校情境中无意识地获得的一切经验,它几乎涉及在学校中以动态或静态形式存在的所有的事情。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论著中也多次强调,说“让学校的墙壁会谈话”,要重视“物理依托”要重视“物理环境的建设”,均指隐性课程的教育作用。

隐性课程,它具有潜在、隐蔽性和广泛性,并具有一定的意图性。因此,我们在学校管理、班级管理的教育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和利用隐性环境的教育功能。

1、 分重视校风、班风的建设。因为它是一个学校或班级中起主导、支配作用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气氛。它是学校或班级师生某些态度和情感的综合表现,体现着师生的共同心理面貌,并不断地指导和调节师生的行为方向。在良好的校风、班风的教育影响下可以克服班风不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不良的校风班风影响下,既是好的习惯,也会受到不良的影响。因此,做为班主任,首先要强调班风建设,注意培养协和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形成文明、进取、和协、奋进的良好班风。

2、要十分重视班级文化建设,重视建设班级的“物理依托”。譬如:图书角、英雄角、学习园地、作业展览、学生作品展示、黑板报、卫生角、植物角、先锋角、针线包、卫生箱、饮水机、小银行等等,创设教育环境,营造教育氛围,让孩子们在潜稳默化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陶冶。

读书人网 >小学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