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学习温家宝地质笔记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17-02-14 11:02:42 作者: rapoo

  《温家宝地质笔记》中这样写道:同事们都在打扑克,我不愿意在那上面多费时间。下面是读书人网为大家准备的学习温家宝地质笔记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学习温家宝地质笔记心得体会范文1

  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温家宝地质笔记》。这本书似乎在讲述着我们身边正在发生的故事。这不是简简单单的一本书,这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信仰,一种力量,这种精神与力量会催人奋进,助人成长。

  先做人,再做事。作者说“我坚信,没有翻不过去的山,也没有到不了的岭。山越高,意志愈坚;岭越远,胸怀愈宽。一个不畏艰难困苦的人,一定会到达光辉的顶点。”在地质部门工作的18年里,他始终不渝秉持先做人后做事的原则。在我院(甘肃省地矿局四勘院)工作期间,作者以他高尚的人格和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作风留下宝贵的传承和历史印记。

  作者的经历告诉我们,敬业会让你出类拔萃。只有职工将单位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将单位当成自己的家,才可以造就一个充满生机、具有活力的单位。因此,我们不要满足于普普通通的工作表现,要做就要做得最好。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单位不可或缺的人。超越平庸,选择完善,你工作的质量往往会决定你生活的质量。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人一生追求的格言。

  态度决定一切。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折射着他对人生的态度,而人生态度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就。作者在甘肃工作期间,烧过水,务过农,也当过技术员、地质小组长、大组长,后到政工岗位从事过思想政治工作,后来一步一步成长为政治处负责人、副队长、副局长。虽然岗位在变,但他做人和做事的原则始终如一。新的岗位给他的仿佛不是压力,而是一种挑战和动力。

  党务工作对地勘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怎样,广大职工的生产热情和积极性调动得怎样,人文关怀是否到了基层,党的温暖是否送到了千家万户,干部是否健康成长,地勘经济发展是否平稳健康……对这些,我以前虽然进行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点小成绩,但和本书作者相比还有不小差距。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地勘经济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我们要以诚恳的态度、坚强的决心、顽强的作风、担当的精神去面对。作为单位的一名领导,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一定做好示范,带领和影响身边人员,并通过他们带动更多干部职工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环境和氛围。

  用心做事是一种人生原则,它能使自己在生活中学到更多,做得更好。作为后辈,我们一定要发扬和秉承好老一辈留给我们的好传统和精神。面对低迷的矿业形势,让我们少一点畏惧与退缩,多一点责任与担当,弘扬“三光荣”精神,把工作当修行、当磨砺,披荆斩棘,勇立潮头,再创地勘事业新的辉煌。

  学习温家宝地质笔记心得体会范文2

  书籍是知识的海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伟人在交谈。自从我看了《温家宝地质笔记》便爱不释手,日夜捧读。作为地质行业的一员,对于作者书中描述的工作场景,感觉是那样的亲切和熟悉,仿佛一切都在眼前。作者那不畏艰难困苦、乐观向上、追求上进,做事一丝不苟、严谨科学的态度,更是让人钦佩,对我也启发很大,教会我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如何为人处世。笔记字字珠玑,句句箴言,让我受益匪浅。

  热爱地质,寄情风景。作者是一位非常热爱地质事业,热爱生活的人,在别人眼中是枯燥乏味的工作,他却总能乐在其中,以发现美的眼睛找到别人不曾看到的风景。即使你不懂地质,只要你认真阅读,也会在书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风光和独特魅力。

  高山为伴,风雨无悔。众所周知,地质工作辛苦异常,是脑力和体力的双重考验,一般年轻人很少能吃得了这份苦。作者毕业后,被分配到甘肃酒泉,在那里一干就是很多年。他常年奔波在野外,却从未叫过苦,更未想过放弃。他常常自勉:一生将以高山为伴,不断探索和追求,努力攀登科学高峰,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崇尚知识,追求上进。《温家宝地质笔记》中这样写道:同事们都在打扑克,我不愿意在那上面多费时间。我想,只有把别人玩耍的时间都用在工作和学习,才能弥补我资质的不足,才能不空耗生命,才能在有限的生命中为人民做更多有益的事情。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努力从书中汲取营养,广泛涉猎书籍又勤奋锻炼的热血青年,他的这种追求上进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青年人学习。

  我们每一个地质人都应该以温家宝同志为镜,在困难无助、在将要懈怠之时,以其乐观向上、孜孜追求的精神为指引,踏实进取、努力工作,献身于祖国的找矿事业。正如他在笔记所写:我坚信,没有翻不过去的山,也没有到不了的岭。山越高,意志愈坚;岭越远,胸怀愈宽。一个不畏艰难困苦的人,一定会到达光辉的顶点。

  学习温家宝地质笔记心得体会范文3

  由地质出版社出版的《温家宝地质笔记》26日起在全国发行,该书是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退休后用了两年多时间完成的著作,其发行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据该书责编介绍,温家宝本人一直全程参与书籍编辑过程,不仅多次以书面形式提出修改意见,并多次与编辑组人员面谈,包括书籍用纸颜色这样的细节也曾给出建议。

  《温家宝地质笔记》收入了温家宝1968至1985年在地质系统工作期间的工作、学习笔记160余篇、手迹影印件632幅,以及作者撰写的回忆文章24篇,照片50余幅。该书所收笔记、回忆文章及照片均为首次公开发表。

  《温家宝地质笔记》责任编辑、编辑组负责人接受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采访时表示,2014年3月,为表达对地质工作和昔日同事的怀念之情,退休后的温家宝整理了自己当年的笔记交由地质出版社编辑出版。

  据介绍,在编辑该书过程中,无论是大纲的拟定、框架的确立、笔记内容的精简取舍,还是版式和封面设计,温家宝本人都全程给予了具体的指导。他曾15次以书面形式提出修改意见,多次与编辑组面谈编辑方法,先后7次审阅书稿的草稿,5次审阅样书。

  该负责人介绍说,经过录入、选篇、分类、注释、审校、封面设计等有关环节和多次修改,到2015年6月,出版社完成了全书初稿的样稿,并先后分送40余名曾经与温家宝共事过的老领导、老专家,地质系统资深院士、地质科技工作者,以及其他领域的专家学者征求意见。所有意见及建议温家宝本人都逐条审定。

  按照温家宝“真实是本书的生命”的指导思想,为尽可能更多地展示作者的笔记手迹,本书大量使用了笔记影印件,影印件篇幅合计占全书容量的三分之一。根据每部分内容,影印件采取不同的编排方式,或图文对应,或以图代文。

  该负责人向中新网记者介绍说,尽管当年的笔记内容有个别错误,温家宝还是要求尊重历史原貌,不得做任何修改。如果确有错字,就要用括号标出来;需要说明之处,则用注释加以说明。

  此外,温家宝本人对书籍编辑的细节都给出了意见。

  “温家宝本人专注、执着和严谨细致的科学精神以及浓浓的地质情怀也深深感动着我们,整个编辑的过程也是我们学习的过程和认识不断提高的过程,更是一个难得的接受教育的机会。这是一部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图书。”该负责人表示。

  
看了学习温家宝地质笔记心得体会的人

读书人网 >心得体会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