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元3课时:圆的面积
教学内容:圆的面积
教学目标:
1.利用已有的知识,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初步运用圆面积计算公式进行圆面积的计算。
2.通过圆面的剪拼,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分析的能力,渗透极限思想。
教学重点:圆面积的剪拼及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极限思想的渗透与公式推导。
教学准备:圆形纸片、剪刀、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一)出示情境图
观察,说一说,从图中你能找到什么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板书。
学生可能提出:
中心舞台(或圆形升降舞台)的周长是多少米?
中心舞台(或圆形升降舞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第一个问题学生能够独立解决,让学生自己解决、订正。教师提出问题:怎么求舞台的面积呢?关于圆的面积,你已经知道些什么呢?
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一)圆的面积
引导学生回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面积是怎样求的?圆的面积可以怎样求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可以把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研究。
(二)尝试探究求圆的面积。
1.学生利用学具分组研究圆的面积解决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课件展示转化的过程:
2.再次交流、探究
根据学生的分法,提出问题:如何让扇形的面积更接近于三角形呢?
引导学生进一步折叠,这样就让学生再一次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如果再继续分,分出的每一个小扇形与三角形会怎样?拼出的图形又会怎样?引导学生继续折一折,拼一拼。
3.课件展示
及时用课件展示出把圆平均分成32等份、64等份,128等份,每一份的图形。让学生感受到分的份数越多,所得到的小扇形就越接近于三角形。再运用课件将剪拼的小扇形重新组合,由16等份、32等份、64等份、128等份……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近似的平形四边形就慢慢的越来越接近于长方形,这样,圆的面积就可以通过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得到解决。
4.公式推导及应用。
(1)有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在学生的积极交流的基础上,借助课件的演示,将圆的面积转化为求长方形的面积。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
(2)解决问题。
中心舞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14×(20÷2)2
=3.14×100
=314(平方米)
圆形升降舞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14×(1.6÷2)2
=3.14×0.64
≈2.01(平方米)
三、自主练习,巩固提高
1.自主练习第1题:求下面各圆的面积。
观察各个圆,明确图中告诉的是直径还是半径,然后根据公式求出圆的面积。
2.自主练习第2题。
学生自己读题,独立解决并交流。
3.自主练习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通过解决这个问题,搞清楚已知圆的周长求直径和面积的方法。并比一比求周长与求面积的方法又什么不同?
4.自主练习第4题。
学生读题,说说分别求的是什么?再独立完成,订正时进一步强调周长与面积的意义与计算方法的不同。
四、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今天学习了圆的面积,你有什么收获?想办法动手测量需要的数据,计算圆柱形茶叶桶的底面积。
板书:
圆的面积
S=πr2
3.14×(20÷2)2 3.14×(1.6÷2)2
=3.14×100 =3.14×0.64
=314(平方米) ≈2.01(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