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薛瑞萍老师所著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真是相见恨晚。因为从教26年,仅在低年级从事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就达二十年之久。每两年接一个新班,加之学生越来越多,孩子入学的年龄又越来越早,除教学之外,还有许多杂务需要处理。因此一天到晚,总是觉得身心疲惫,心力交瘁,哪来气定神闲,心平气和?
可读了薛老师的书,我渐渐悟出了一些道道。一年级的孩子单纯幼稚,心灵纯洁得像一张白纸,很多时候,他们是无意中犯下了错误,可他们却浑然不觉。如:有的同学上课听讲持续时间短,老爱做小动作;有的上课听讲心不在焉,一写作业中错误百出;有的同学总是把字母或数字写反;有的下课只顾玩,到了上课才想起还没去方便;有的同学下课总喜欢打打闹闹,上课却无精打采……甭管南方、北方,也不论城市、乡村,其实孩子们某些地方却有着惊人的相似。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批评指责孩子,结果必然是劳神费力不说,还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情绪。
我在给孩子改错的时候就发现:你留的人越多,改错效果就越差。原因是一、孩子一看有作伴的,心里放松了,调皮的还会趁机找人说话;二、老师一看留的人多,有的孩子改了几遍都改不对,心情必定烦躁,忍不住就会发火,而有的孩子是越吵越迷;三、有的孩子之所以改不对,是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自己错在何处。倒是有时人少了,只剩三两个学生,我还能平心静气地给他们讲解,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才会明白是怎么回事,进而纠正错题。
薛瑞萍老师说得好:“没有一个孩子不是抱着一颗学好向上的心来学校,只是各人的能力、悟性、基础、家庭环境所给滋养不同。他们把无限的信任给了教师,教师应当对应他们的心愿,而不是根据他们呈现出来的优秀度,回报相同的信任。一旦承认了人生的缺憾、先天和环境的差异,爱就无等差了。”
这才是真正的爱,博大的爱,无条件的爱,需要每位教师进一步实施的爱。爱乖巧听话的孩子,爱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爱从不惹是生非的孩子,爱家教良好的孩子,是个老师都会。可爱应没有差别,不管孩子成绩是否优异,也不论他暂时有多少缺点,我们都应该去爱他。因为他是个孩子,是可塑之才。
记得开学那天,我们班的一个孩子带着一脸的无奈悄悄对我说:“老师,我们家谁也不会扭秧歌。”而他手中却拿着道具——漂亮的扇子。我不禁心疼起这个可爱的小不点儿(我们班年龄最小的孩子,学习成绩不错,但有些方面却非常单纯),连忙对他说:“没关系,让冯老师教你。”还是这个可爱的小不点,昨天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孩子回家制作课程表。可当我今天检查时,他却认真地对我说:“老师,我家有课程表。”言外之意是既然我有,就不用做了。搞得我哭笑不得。可下午上课的时候,他就把自己做好的课程表带来了。您说,他是在有意与你做对吗?还有的孩子虽然学习成绩不好,但上课却很守纪律;有的孩子成绩不好,情商却极高;有的孩子不管你怎么批评,下次见了你,依然是一声甜甜的问候:“老师好!”……
可见我们对待孩子一定要宽容,要允许他们犯错,并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改错。尤其要善待那些学困生,让他们感到学习的乐趣,而不要一味追求所谓的分数。
果真如此,教师心平气和,学生也会受益匪浅。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