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触动心灵的“风景”同读一本书读书

发布时间: 2017-04-25 10:55:15 作者: rapoo

触动心灵的“风景”

——名师工作室同读一本书读书交流活动

周三下午,名师工作室开展了又一次读书交流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就是“同读一本书读书交流”。放假前,张校长向大家推荐了阿莫纳什维利的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系列书,我们共读了《孩子们,你们好》、《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样?》、《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老师们选择其中的一本,自由阅读,然后进行读书交流。

多数老师读的是《孩子们,你们好》。在读书交流会上,每个老师都谈了自己的读书心得。王光华老师谈到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做教育,朱晓丽老师谈到做一个真正爱孩子的老师,教育要富有人情味。骆贵淑老师就“时间在奔跑”这一点来谈自己的想法,说到课上的每一分钟都要能够促进孩子的成长,立志做一个阿莫这样的教师。张凤霞老师从教师记名字、教师的学识、教师对学生的爱谈起,并结合自身不断的剖析。刘爱玲老师每每谈到一点,就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结合自身更加投入。薛淑贞老师从书中和自己的工作中体会到:我们要热爱教育、享受教育。是呀,享受教育,我们才能在教育的过程中感到幸福与快乐。岳素蕊老师谈到要创造适合人性的环境,教师要充满人性关怀,具有教育情怀。张校长谈了自己的读书心得,更对下一步的工作做了安排。

本次读书交流会,还有韩校长和青年教师李融融、龙敏敏老师参加,老师们热情洋溢,聆听别人的体会,畅谈自己的所想,真的感到,一次对数交流会,就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不仅仅是激发了阅读的热情,更提升了阅读的品质。期待下一次的交流会如期举行。

下面是我在读书交流会上的交流稿。事后我想,或许也题目也可用于读书交流会吧,同读一本书,畅谈心中情,确实也是一道亮丽的、触动心灵的风景!

触动心灵的“风景”

——读《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

每每读一本书,总喜欢在阅读中写写画画,随时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写在书上。有人说这是一种好的习惯,因为不动笔墨不读书吗。而读《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这本书时却画的很少。一是理论阐述多以黑体字呈现,一目了然表达了作者的一些观点,无需再提炼标注。二是此书多是生动的实例。初读此书,那一个个教育教学故事便牢牢的吸引了我,我甚至在读书时能够在头脑中浮现那故事中的场景和人物,而忘记了自己所在的位置,因此也便少了圈圈点点。

合上书本,我就在想:如果我遇到同样的问题,我会怎么做呢?于是我反复阅读作者汇集的用以自勉的教师须知:

要谨慎!

别出差错!

别损害儿童!

要为学生所信赖!

把自己献给儿童!

要知道,你致力的目标是什么!

始终不渝地探究儿童潜藏着的精神财富!

期待儿童出现奇迹,既要有耐心,又要时刻准备迎接它的到来!

阅读全书,深感每一条都体现了阿莫老师以人道态度对待儿童,还有基于儿童个性的观点来构建教育教学过程的思想。一个一个的真实案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把自己献给儿童”的老师。

不由得又想到了自己。因为想到了阿莫老师书中这样的一段话:“有这样的人,他在学校工作了三四十年,并以自己的教龄长而引以自豪。但他每一学年的工作都是上一学年工作的重复,他没有热情、没有灵感地工作着,忠实、仔细地完成每天的工作,给自己的学生提出要求,严格地对待他们……在他的工作中没有疑问,没有探索,没有矛盾,他对新经验漠不关心,害怕改革。”读到此处,我合上书,静静的回顾自己的教学生涯,我问自己:我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敢于创新,乐于接受新的思想、新的改革吗?我认真思考过我的课堂、我的教学方法,并努力的去改进它吗?我听到了自己的回答:并不尽然。

或许在教育教学中,我还算得上一个比较用心的老师,我也努力的投入到教育教学的改革之中,教育工作中我也在不断的思考,但我缺少的是一种坚持,一种始终不渝的探究精神。我还不能做到“不能容忍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有形式主义存在的余地”,很多时候也常常自己给自己开脱,求得一种心理上的平衡。还不能“大胆勇敢、信心百倍的致力于教育探索”,有时候只是蜻蜓点水般的荡起微微涟漪。

为什么阿莫老师的学生心中的“课”那么有引力,那么有魅力,学生们会为课唱颂歌?相比之下,我们的课堂中缺少的是什么?很显然,就教师而言,我们缺少的是对课的思考,缺少的对每个孩子的个性了解和人文关怀。诚然,我们是大班教学,我们的班内有七八十个孩子,或许一节课中我们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孩子。或许这也是对我们教学的一种挑战。这不由得又让我想起书中的一句话:“我之所以感到幸福,因为我在斗争”。而这大班额的教学中如何发展孩子的个性,如果让每一个孩子都乐在其中,如何幸福快乐的上好每一节课,不正是需要我们不断思考、不断探索的问题吗?记得岳主任曾经做过一次关于大班额环境下教学的讲座,讲座之后,我们是不是对于其中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了尝试,是不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又有了新的思考或更行之有效的方法呢?我们少了思考,便少了创新,多了慵懒,便多了应付,课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乐趣。

对学生而言,课的魅力就在于他在课中思维能活起来,能够有新的发现,他能获得老师的关注,他的“异想天开”或是“谬论”、错误能够被人理解,他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够让他自由发挥、思考创造的和谐环境,而不需要一个守着教育者的本分而站着充当的学监。我们的很多课堂恰恰不能容忍孩子们“胡闹”。如果孩子们在课堂上丧失了自己的权利,时刻被“学监”盯着、指挥着、提醒着甚至批评指责着,他们怎么能够喜欢这样的课呢?

手捧此书,思绪不断。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 而阅读《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这本书,我会觉得,在与高尚的人谈话之余,还像乘上了一列远行的列车,满眼都是新奇的风景,而且,这风景,不仅美了双眼,更触动了心灵!我向往着这种美丽的风景,也向着阿莫老师的人文教育前行!

读书人网 >小学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