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口语交际教学设计作文

发布时间: 2017-05-12 11:33:55 作者: rapoo

口语交际教学设计作文口语交际教学设计作文口语交际教学设计作文 口语交际教学设计作文口语交际教学设计作文口语交际教学设计作文口语交际教学设计作文口语交际教学设计作文口语交际教学设计作文

我该怎么办

——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濮阳市实验小学 甘瑞新

●目标定位

1.能说出四幅图连起来是什么意思,激发有口语表达的欲望和相互交流的兴趣。

2.发扬小组合作精神,培养有话可说,有话敢说的自信心。

3.培养说标准的普通话,说话大方、有礼貌、口齿清楚的习惯。

4.培养总结发言的能力,并提高写话的兴趣。

●要点阐释

看弄明白图画内容能说出四幅图连起来说的是什么,以小组形式进行交流,并小组之间进行大胆地情景表演,教师要给于适当的鼓励,激发自信心。

标准地普通话交流,做到声音洪亮,口齿清晰,表情丰富。

有礼貌,举止大方,表演过程中表情丰富,肢体语言恰当,不拘束,自然大方。

●学习内容

我该怎么办。本课是一次联系实际生活的“自我保护”的口语交流。教材中以连环画的形式给出了四幅图提示了故事的开头,根据合理的想法,把故事续编完整。课堂上交际的关键是先指导看懂图画内容,弄明白四幅图连起来说的是什么,以小组形式进行交流,并小组合作进行表演故事的开头,再联系实际生活想想自己一个人在家,忽然有人敲门该怎么办。

●课前活动

1.将学生分成以两人为一小组的若干个小组。

2.准备上课用的写话本和笔。

3.教师课前准备好上课所用的教学用具:教学挂图。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四幅图连起来是怎么回事,激发口语表达的欲望和相互交流的兴趣。

2.培养说普通话,说话大方、有礼貌、口齿清楚的习惯。

3.培养总结发言的能力,并提高写话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听说能力,能听明白同学的想法,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学难点

1.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精神。

2.组内交流能力和情景表演能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现在请同学们认真仔细地观察四幅图中的内容,看明白四幅图连起来说的是什么事?(出示挂图)

我们一起认真仔细的来看看这四幅图吧。 ( 学生仔细观察每一幅图)

图上的这位小朋友该怎么办呢?(板书课题)

二、引导观察,小组交流

1.(出示挂图)请同学们说说第一幅图上画了什么?这个小朋友(小明)在干什么呢?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第二幅图,这个人在干什么?他是谁呢?

3.中间隔着一道门,小明听到敲门声,问:“谁呀?”门外的叔叔说:“我是你爸爸的朋友。”这个时候小明该怎么办?

4.看第四幅图,小明站在凳子上隔着“猫眼”看外面的人。心里想着:“我该怎么办呢?”

5.现在两人小组仔细看图开始交流。

6.小组代表结合生活实际讲四幅图的内容。(引导学生认真倾听)

三、小组合作,表演故事开头

教师提出表演要求:

1.每两人一个小组,要求同学们发挥小组合作精神,共同表演故事的开头。

2.表演之前,小组内两人要名且自己的身份,谁是小明,谁是敲门的叔叔。

3.要举止大方,大胆的表演,说标准的普通话,有礼貌。

4.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图画内容,小组内合作表演故事的开头。

5.请小组代表上台表演故事的开头,引导他们大胆的进行故事情节表演。

四、小组合作,续编故事

1.小组内看图编故事。

如果你是图中的小朋友,你该怎么把故事续编下去呢?

请同学们小组内进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情景一:

如果敲门的叔叔真的是爸爸的朋友,小明该怎么办?

情景二:

如果敲门的叔叔不是爸爸的朋友,小明该怎么呢?

2.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想法,小组内续编故事,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激发相互交流的兴趣,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3.引导在交流时说完整的话,教会他们学会倾听。(培养敢说话的自信心)

五、创设情境,表演故事

1.教师进行引导。

情景一:

如果敲门的叔叔真的是爸爸的朋友,小明该怎么办?(强调一定要有礼貌)

情景二:

如果敲门的叔叔真的不是爸爸的朋友,小明该怎么办呢?(强调要自我保护)

2.小组内联系生活实际选择合理的想法,发挥想象进行续编故事表演。

3.请小组代表上台进行续编故事情景一的表演。

精彩表演情节:

“我是你爸爸的朋友,他让我到你家来等他的,他有事情在忙,一会儿就回来啦。”

“好的,您稍等。”

小明给爸爸打电话:“爸爸,有一位叔叔敲门,他说是你的朋友,你让他到咱家来等你的,是真的吗?”

教师配音:“是真的,我一会儿就回家了,你先替爸爸招待一下客人。”

挂了电话,打开门热情地招呼叔叔进门,让座、倒茶、聊天,叔叔夸小明真是一个有礼貌,懂事的孩子。

5.请小组代表上台进行续编故事情景二的表演。

精彩表演情节:

“我是你爸爸的朋友,你赶快给我开开门吧!”

“是真的吗?”(沉思状)

“你真的是我爸爸的朋友吗?那你告诉我,我爸爸的公司在什么地方?我爸爸的手机号是多少?”

“我是你爸爸的新朋友,刚才碰见的,他让我来的,你快点开门吧!”

“你等一下,我给我爸爸打个电话,就给你开门。”(故意拿起电话大声说话)

门外的人扭头赶紧走了。

6.其他小组对两个小组代表进行评价,指导正确地评价他人,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评出最佳合作奖。

7.教师做总结发言。

六、感悟故事,说体会

1.这个故事,让你明白了什么?把你的体会说给大家听听。

2.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续编故事后并进行了精彩的表演,谈谈自己的体会。(1)说说自己是怎样有礼貌地接待客人的?

(2)自己怎样地对待陌生人?怎样地进行自我保护的?(培养大方,有礼貌,积极发言的好习惯)

七、课堂延伸,自主写作

根据大家的续编故事和精彩的情景表演,自定内容,把刚才编的故事写下来。

例文点评

我怎么办

濮阳市实验小学 翟灏钰

星期天的上午,小明的爸爸妈妈要去上班,临走前爸爸妈妈一再叮嘱小明不要给任何人开门。爸爸妈妈走后小明关好门就去画画了。

小明画的正入迷,忽然门外传来一阵敲门声。

“谁呀?”小明马上跑到门前大声问到。“我是你爸爸的朋友,你赶快给我开开门吧。”门外传来一个陌生的声音。

小明沉思了一下,问道:“是真的吗?”

小明搬来一把椅子,透过防盗门的猫眼一看,门外这位叔叔自己并不认识。心里有些恐惧,心想:这个人要是坏人怎么办?他如果不是我爸爸的朋友怎么办?我要不要给他开门?我该怎么办呢?不过他还是勇敢的说“你真的是我爸爸的朋友吗?那你告诉我,我爸爸的公司在什么地方?我爸爸的手机号是多少?”

“我是你爸爸的新朋友,刚才碰见的,他让我来的,你快点开门吧!”门外的叔叔紧张的说到。

“你等一下,我给我爸爸打个电话,就给你开门。”

只听见门外“蹬蹬”的下楼声,陌生人灰溜溜地走了,小明接着又去画画了。

点评:小作者把整个敲门对话过程描写的形象逼真,把自己的恐惧心里和机智勇敢、动作等表现都描写的十分清楚,把表演过程写的也是得心应手。

●教学反思

《我该怎么办》是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内容,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自我保护”。教材以连环画的形式给出了故事的开头,让学生根据合理的想法,把故事续编完整。交际的关键是先看懂图意,再联系生活实际想想遇到家长不在,有人来访该怎么办。在这节课中我时刻注意学生的说话态度,进一步培养说话大方,有礼貌的好习惯。

《课程标准》对于低年级“口语交际”的要求是“有表达的自信心,与别人交谈时,说话态度要大方,有礼貌。”基于这一标准,我在口语交际“我怎么办”教学时,力争认真贯彻“口语标准新理念和低年级学段的要求。

在本次口语交际教学时,我精心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根据图画内容,小组合作表演故事的开头,然后给他们当评委的机会,评评别人的表演,接着让学生扮演图中的小朋友续编故事,并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学们听听。利用这一系列的教学环节创设口语交际情境,使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学生的情绪很快变得高涨起来。不但对学生进行了口语交际的训练,还使学生有了表现的自信心。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对学生编故事说话完整的指导。一方面指导学生说完整的话,编完整的故事,另一方面教会学生学会倾听别人发言,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根据自己的想法续编故事培养学生敢于发言、会总结发言的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口语交际的实践中形成的,重视的是日常生活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对于“口语交际”中,只有少数几个同学交流、互动的这种课堂普遍存在的弊端,我在课堂上,尽可能地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培养,都有口语交流实践的机会,在本次口语交际中,我设计了很多的机会。如:观察图画内容,小组内说说故事的开头;根据故事的开头、自己的想法,续编故事;互相评价同学的发言;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怎样有礼貌地接待客人?怎样对待陌生人?怎样自我保护?口语交际之后,把你的体会说给大家听等等。通过多种形式的口语交际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这节口语交际课,同学们在看、想、说、评几个环节中都发挥的淋漓尽致,办法也是层出不穷,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发生这种事时应如何应付而积累了生活经验。口语交际活动不但是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是对教师口语交际能力的考验。我们在教学前要做到心里有数,教学时,从容、大方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准确地把握“口语交际的教学新理念”,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获得口语交际的能力。

读书人网 >小学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