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嘴哪家强 春秋战国看端详(我给儿子讲历史32)
“中国好舌头”榜单发布现场突然发生了一些小情况。春秋战国时期的好多人要来打榜,在门口吵吵着要进来,因为他们对刚刚上榜的名嘴蔺相如和晏子不服气。“让他们站好路队,等消息,不要急,这个榜单是倒着排的。”
好了,榜单继续发布。顺便插播一则广告:本榜单由校讯通赞助发布。
第8名:冒充国家公务员的弦高
主要事迹:弦高是郑国商人,一日碰到秦军知道他们要攻打祖国,就不慌不忙,牵了十几头牛送给秦兵,说自己是郑国的使者,知道他们要来郑国,就让他在这里慰问远道而来的客人。秦兵一听,这郑国是早有准备啊,如果打过去,也不知道郑国给自己挖了什么坑、准备了什么礼,于是灰溜溜的撤兵了。
专家点评:弦高,实在是高!说话倒不见得多有技巧,但他会送礼,会冒充国家工作人员,达到的效果是实实在在的,让祖国避免一场灭顶之灾,看在这个份上,让他比晏子的排名靠前一些。
最后得分:一星半。
第7名:退秦师的烛之武
主要事迹:此人是郑国的一个养马官,是个地位低下的弼马温。秦国联合晋国进攻郑国,郑国面临被刮分的危险。当此危难之际,烛之武挺身而出,只身去说秦王。见到秦伯时,他只字不提郑国利益,而是站在秦国的立场上,分析亡郑对晋有利,而存郑对秦有利,最终化解了一场国难。
专家点评:危险之时挺身行,宝刀未老入敌营。但凭三寸不烂舌,说退秦师留美名。烛之武,威武!
最后得分:两颗星。
第6名:说服赵太后的触龙
主要事迹:秦国进攻赵国。赵太后向齐国求救。齐国说要让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做人质,才能帮她出兵。赵太后不答应,大臣们极力劝谏。太后大怒,谁要再说把俺的宝贝儿子做人质,我吐他一脸!触龙出面了,从拉家常开始,最后居然说送赵太后儿子做人质,是对他的一种磨练,提高到了如此高度,赵太后最后同意了。
专家点评:母子情深,亘古不变。能够说动母亲把儿子送到别国当人质,难度可想而知。触龙,差一点触怒龙颜,口才与勇气俱嘉。
最后得分:两颗星
第5名:名相加名嘴的范睢
主要事迹:秦国为什么能够震八方、扫六合?主要是范睢提出了“远交近攻”的主张,成为了秦国一统天下的功臣,也成为一代名相。其为什么能够得到秦王的青睐?最重要的是范睢的嘴皮子功夫超一流。
专家点评:与弦高冒充公务员相比,范睢是如假包换的公务员,并且还是副国级。排名靠前容易引起误会,排名靠后面子上说不过去,就排在中间最为合适。
最后得分:二星半
第4名:会讲寓言的苏代
主要事迹:赵国要去揍燕国,苏代为燕国去游说赵惠王说:“今天我渡易水时,看到有个老蚌晒太阳,一只鹬鸟跑来吃蚌肉,蚌马上合上两片壳,刚好夹住了鹬的嘴巴,这鸟说:‘如果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小蚌你死定了。”蚌说:“你嘴巴今天抽不出,明天抽不出,等死的是你。”两个都不肯让步,刚好有个老渔翁走过来了,把他们俩都捉住了。现在赵国攻打燕国,秦国等你们打累了,收拾你们不费吹灰之力。”最终,赵国停止攻打燕国。这就是著名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专家点评:语速快不等于口才好,声音大不等于舌头利。这种用讲故事的方式很接地气,应该发扬光大。
最后得分:三颗星
第3名:联合国参谋长苏秦
主要事迹:一己之力促成山东六国合纵,使强秦不敢出函谷关十五年,又配六国相印,叱咤风云。后世敬仰其成就,以“苏秦背剑”来命名武术定式,取其纵横捭阖之意。
专家点评:盟军的参谋长,如果不会讲,岂能够让六国听从自己指挥?苏秦之所以排在苏代之面,一方面是实力,另一方面苏秦本来就是苏代的亲哥,总得讲究个长幼有序嘛。
最后得分:四颗星
第2名:张仪
主要事迹:张仪是一位把嘴上功夫当作立身之本、创业之根、成事之基的人。张仪曾经被人殴打,醒来后没有问:战友们怎么样了?不要管我,救领导要紧!而是问:我的舌头在不在?妻子答:还在。张仪笑了,留得舌头在,不怕没柴烧。终于,在秦国两次为相,在魏国两次为相。
专家点评:苏秦曾自叹才能在张仪之下。那就按苏总参谋长说的办。
最后得分:五颗星。
第1名:事迹不详的鬼谷子
主要事迹:不详。
专家点评:我来点评一下。
导播:那个,专家们等一等,观众打来电话说,这个鬼谷子的主要事迹不详,为什么把他列第一,你们是不是在搞暗箱操作这套鬼把戏?请哪位专家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呃,那就让郑州老兵来回答吧。
郑州老兵:历史上对鬼谷子的记载确实不多,没听他跟他打过口水仗。但有一点足够让他当第一了,那就是:他是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孙武的老师。
经专家们一致同意,给鬼谷子评出了超五星。